APP下载

试论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2018-12-13张雄朱玉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

张雄?朱玉

【摘 要】 本文总结概述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县区结对子精准施策扶贫的做法与经验:教育扶贫“拔穷根”, 科技扶贫“去穷势”, 文化扶贫“变穷貌”, 产业扶贫“改穷业”, 健康扶贫“除穷病”。认为: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要做到:做好调研工作,确保帮扶工作有的放矢;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加强产教融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双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全方位真扶贫。

【关键词】 精准施策;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脱贫,是十九大报告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17年以来,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百校联百县”的部署,全省高校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与相关县区结对子、真帮扶。本文结合相关工作,谈谈我们对精准施策的实践和认识。

一、教育扶贫“拔穷根”

教育扶贫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扶智扶志拔穷根。通过教育,成才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陕西省澄城县,调研问需,精准施策,与澄城县教科局合作,建立全面教育帮扶计划,针对该县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学前教育师资偏低这一实际,渭南职院利用假期对其进行集中培训的同时,还不定期安排贫困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到学校置换培训,将脱产置换培訓与假期集中短训相结合。选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前往幼儿园和学校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将这些幼儿园和学校的教师置换回学校集中脱产培训。实现双向交流,提高当地教师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例如,2017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在澄城县职教中心和校内举办了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幼儿教师顶岗置换培训班,来自澄城县的170余名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参加了培训。同时,学校选派40余名学生在澄城县幼儿教师岗位上进行了置换实习工作,来自澄城县农村幼儿园的40余名教师在渭南职院参加为期两周的专业学习。培训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参与体验+实地考察”的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在岗实践研修为辅。今年,渭南职院还在澄城职教中心设立了“3+2”高职教学点,首次招收汽车维修和学前教育2个5年制高职专业。

像类似于这样的教育帮扶,将有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我们需要建立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将教育培训等教育帮扶工作持续做下去,坚决阻止贫困代际相传,做到让贫困断代。

二、科技扶贫“去穷势”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自身职教优势,以农学和医学专业为依托,2017年6月,在澄城县设立了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新优技术,以“理论授课+实地讲解”的方式助推当地群众依靠技术脱贫致富。校长张雄与澄城县副县长王宇平共同揭牌。当月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第一期果树栽培班在澄城县冯原镇吉安城村正式开班,100多位群众参加了培训。培训为期7天,共为该县7个乡镇的700多名群众提供了免费的苹果栽培技术培训。

针对澄城县中药材种植所需黄芩、远志等种子纯度不高、出苗情况差、人工除草费时费劳等问题,2017年11月学校选派中药材种植方面专家前往澄城县庄头镇雷家洼村对40余名村民进行了首期黄芩栽培技术培训,随后又举办了第二期中草药栽培班。在大荔县埝桥镇南黄村,学校的果树栽培专家深入农户田地,实地为村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文化扶贫“变穷貌”

2017年6月,渭南职院在澄城县职教中心挂牌开设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分馆,先后两次共捐赠2万余册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类的图书,以及图书架、阅览桌、阅览椅、报刊架等物资。此外,还多次开展“文化惠民送书下乡”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知识,用文化和技术脱贫致富。

四、产业扶贫“改穷业”

精准扶贫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校企、校地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项目实体建设,实现合作共赢新模式。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学校主动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打造产业扶贫新特色,创立了“学校+地方+企业”的三方合作模式并收获良好效果。2017年以来,学校分别与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山林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建了中医药、电子商务、现代果业栽培、中草药栽培、酵素、冬枣等多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和实体项目运行,有效发挥学校专业科研优势,实现校企、校地产业对接,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以渭南职院与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山林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澄城县中药材种植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为例,该基地规划占地5万亩,其中,核心区1万亩,已建成8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4万亩,已建成2.7万亩。目前,已建立了澄城县优质黄芩种子库,种子资源圃200亩,基地黄芩种植良种率达到95%以上,推广转换了5项科技成果,为当地农户人均增加年收入5000余元。通过校地企三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全面助力澄城县中药材产业科学、高效发展,打响澄城中药材产业品牌,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脱贫。

澄城电子商务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通过“农民+合作社+电商企业”“农民+电商企业+虚拟农场”等模式,组织农民就“电商与现代农业”“电商平台开店流程和相关技巧”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扶贫对象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从而进一步打响农产品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加销售收入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临渭区孝义镇明星村设立现代果业栽培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2017年秋季,学校下属的市果业研究院在临渭区孝义镇明星村启动了综合试验示范点猕猴桃苗木栽种试验项目。该项目计划用地面积200亩,旨在研究适宜渭南市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防治试验与示范、利用田间大学开展果农技术培训等,为渭南市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品种结构不合理、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果品产业技术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当地果业产业健康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10亩猕猴桃园和5亩苹果园已经顺利建成,随后还将有柿子、冬枣、酥梨和葡萄等项目陆续加入。

在渭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大力支持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利君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在医、教、研、产方面进行合作,成立了“利君-渭职院中医药专家工作站”,为引进人才搭建科研、教学平台,开展项目合作、联合攻关,员工培训、教学实习等。学校先后有15名中医药学专家进站工作,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协助企业完成了GMP改造,并顺利通过GMP质量认证,助推企业的发展。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华阴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本着“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约定高级专技人才加强交流研讨,共同申请,完成教研、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学校与产业园共同制定了相关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为产业园定制培养临床医学、中医、中药等医药卫生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协助产业园发展业务,增加周边群众就业率,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五、健康扶贫“除穷病”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学专业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名医+名师”领衔的高素质高学历“双师型”师资队伍。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学校利用自身丰富的医疗资源,先后派人前往包联帮扶的大荔县埝桥镇南黄村和临渭区阳郭镇肖底村,共进行义务诊疗活动5次,派出诊疗专家30余人次,诊治困难群众600余人次。同时,多次组织医学和护理专业志愿者前往澄城县老年公寓进行健康扶贫,专家们精湛的医术和亲切的态度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为适应基层扶贫工作需要,解决贫困人口住院难的问题,学校在前期组建博士专家医疗队,指导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的基础上,又派遣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家教授对渭南高新区白杨社区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这种“面向基层+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场”的校地合作路子,既解决了贫困户和基层群众住院难问题,又盘活了公立医院,使乡镇卫生院重新焕发了活力。例如,学校与渭南市高新区政府合作重建白杨社区卫生院,博士专家医疗队不定期对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和轮班坐诊。不仅承担起了社区5万多名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还成为辖区570余贫困户健康扶贫的生力军。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深刻體会到:

1、做好调研工作,确保帮扶工作有的放矢

“双百工程”的帮扶工作要取得实效,我们就要先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只有经过认真调研,摸清了帮扶县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未来发展需要什么,哪些需要可以与学校的优势资源相结合,帮扶工作才能精准有效。

2、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是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根据该县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方案和计划,量身打造帮扶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逐步分解落实,才能使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3、加强产教融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双赢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职业技术类地方院校,积极将产教融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创新帮扶方式,通过建立八大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实现高校资源与地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努力实现高校发展与地方脱贫的双赢。

4、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全方位真扶贫

扶贫不是今天扶今天好,明天不扶明天倒。我们着重于建立起扶贫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从“扶着走”到“自己走”的全过程,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健康等多个方面对澄城县进行帮扶,努力实现全方位扶贫,全方位脱贫。

【作者简介】

张 雄(1961—)男,陕西商洛人,教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数学教育.

朱 玉(1986—)女,硕士,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秘书,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