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收到儿子的『重阳问候』他郁闷了

2018-12-13张美琳

乐活老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王大爷伦理道德重阳节

文/张美琳

专家指导/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

儿子成家后就开始忽略我了

63岁的王大爷和老伴住在盘锦,惟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沈阳工作,前几年结婚生子。聚少离多,王大爷总想着搬到儿子身边,但一直没能成行,儿子也知道老爸的心思,所以每到节假日都尽量回家看望。

今年,若不是看到了电视上关于重阳节的报道,王大爷也没注意这个节日。电视上说,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是阖家团聚的日子,于是,他就开始盼着儿子一家能回来,不好意思直接问,就开始默默地等电话,心想即使没时间回来,来个电话也是好的啊!

“儿子一天忙工作,还要照顾那个小家,哪有时间想到重阳节还要给你打个电话?整天没事闲的,总想着儿子顾念你,真是老糊涂。”老伴很不理解王大爷的想法。

没等到儿子的重阳节问候,还被老伴数落了,王大爷有些郁闷,不肯吃饭。老伴担心王大爷不吃饭会犯胃病,就一直劝,可咋劝也没用,“无所谓,反正儿子成家后就开始忽略我了,我不吃饭也没人惦记。”

“今天儿子来电话了吗?”从外面回来的王大爷问老伴。“儿子工作忙,哪能天天给你打电话?”老伴对于王大爷的问话很反感。“你知道啥呀?今天是重阳节,他不回家,至少也该打个电话呀!”王大爷不满老伴的口气,也有些生气。

一直把儿子捧在手心里的王大爷,非常看重儿子对自己的态度,每到节假日,都会和儿子聚聚,若儿子工作忙未能回家,也要给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这次,未收到儿子的重阳节问候,他有些失落,还把气撒到了老伴身上。

老两口相互牵挂摆脱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表示,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家庭的主要功能就是养育子女,夫妻之间的情感可以被忽略,夫妻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晚年等待孩子的回报是应当应分的事情,所以有“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之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老了之后,指望孩子的状态,就是丧失自我的状态,倘若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就会陷入对孩子的期待之中。现在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是以夫妻关系为中心的,这导致了孝亲观念的淡化。我们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两代人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完全不同,尤其是快节奏的生活,孩子的工作压力太大,完全满足老人的期待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老两口应当相互关注和牵挂,将注意力集中在爱情上,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孩子的期待,也可以摆脱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还可以感受到爱情的惬意。爱情不仅是滋润生命的源泉,也能预防疾病,是你最好的保健药。

猜你喜欢

王大爷伦理道德重阳节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重阳节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王大爷趣事 ③
王大爷趣事
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