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8-12-12唐琳温志辉文萍文剑波刘爱莲

当代医学 2018年34期
关键词:段长度静息括约肌

唐琳,温志辉,文萍,文剑波,刘爱莲

(萍乡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萍乡 337055)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一种,而胃肠植物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加剧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文献报道显示[2]:糖尿病患者中伴有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比不伴有自主神经病变患者食管动力异常更加普遍。下食管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属于食管下段的一段高压区,其压力测定是评估食管动力性疾病相对重要的参数[3]。目前,国内研究更多的通过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对照,比较不同患者食管压力、蠕动情况及酸反流等指标。文献报道显示[4]:2型糖尿病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ow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会明显下降。国内学者研究表明[5]:2型糖尿病患者LESP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的血糖水平会造成LESP水平下降,导致食管运动功能失调。但是,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断发展,食管括约肌压力是否存在连续性变化及与病程的关系缺乏研究。因此,本课题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自愿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自愿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2型糖尿病病程将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病程≤10年)、第二组(10年<病程≤20年)、第三组(病程>20年),每组患者20例;第一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6~72岁,平均(56.63±6.79)岁,病程≤10年,平均(5.62±1.04)年。第二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5~73岁,平均(55.91±6.70)岁,病程10年<病程≤20年,平均(15.59±2.15)年。第三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57.86±6.85)岁,病程>20年,平均(27.04±3.09)年。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74岁,平均(56.09±6.89)岁。本课题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检查方案具备知情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2010年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6];②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接受胰岛素泵治疗;③能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已经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或血糖控制良好者;②合并严重并发症或有严重低血糖者;③难以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

1.3 方法 采用食管测压方法测定各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采用荷兰MMS公司SOLAR SYSTEM灌注式胃肠动力检测仪[(西安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代理商),生产批号:SN0871910)]、配套采集软件以及分析软件,检查前禁止使用任何可能影响胃食管功能药物,并且手术前禁止吸烟、饮酒及喝咖啡等,对于胃镜检查患者间隔1 d后再次进行检查,检查前禁食6 h,测定各组患者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有关操作严格遵循仪器操作说明书完成[7-8]。治疗过程中,积极向各组患者宣传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相关知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

1.4 观察指标 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②不同病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观察组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③相关性。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管括约肌压力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比较 观察组均为糖尿病患者,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0 20下括约肌长度(cm)2.43±0.57 2.75±0.59 15.836<0.05腹内段长度(cm)2.38±0.53 2.61±0.57 13.948<0.05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mmHg)31.94±3.27 34.48±3.35 14.628<0.05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mmHg)32.04±3.31 35.09±3.40 17.093<0.05

2.2 观察组不同病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 第一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5);第二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高于第三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病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s)

表2 观察组不同病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s)

注:与第三组比较,aP<0.05;与第二组比较,bP<0.05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mmHg)34.12±3.32ab 30.49±3.23a 26.46±2.46例数20 20 20下括约肌长度(cm)2.53±0.58ab 2.34±0.62a 2.12±0.42腹内段长度(cm)2.45±0.58ab 2.12±0.41a 1.90±0.34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mmHg)33.04±3.35ab 29.84±3.27a 27.45±3.19

2.3 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管括约肌压力的相关性分析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管括约肌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导致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9]。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糖类代谢紊乱而继发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疾病,其诱因相对较多,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等,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体质量减轻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糖尿病性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感、恶心呕吐、胃轻瘫及便秘等,容易对患者饮食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加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10-11]。

文献报道显示[12]:胃肠道受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能表现出胃肠道病变特征,包括: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胃排空速率减慢。同时,持续的血糖升高,将会进一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大肠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病变,引起胃肠激素与代谢疾病功能发生紊乱。因此,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的诊断及二者的关系对于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LES是食管下段的一段高压区,其压力的测定能评估食管动力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持续性高血糖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缺陷,引起胃肠蠕动功能亢进,加剧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13]。本研究中,观察组均为糖尿病患者,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一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均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5)。由此看出:糖尿病患者均伴有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降低,能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文献报道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不断增加,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得到明显的上升,能增加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加剧糖尿病性胃肠植物神经病变严重程度[14]。本研究中,第二组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高于第三组(P<0.05)。由此看出: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患者血糖水平出现上升趋势,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进一步降低,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进一步验证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关系,本课题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括约肌长度、腹内段长度、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由此看出: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加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水平能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时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此外,对于确诊的糖尿病性胃肠植物神经病变患者应加强糖尿病性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治疗,避免不同疾病相互影响[15]。治疗过程中积极向患者宣传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相关知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害怕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16]。此外,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血糖水平测定,评估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病程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加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能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段长度静息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过渡段长度对混合梁桥的受力影响
排便的奥秘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强钢组合K型偏心支撑框架耗能梁段长度研究
不同自由段长度预应力锚索力学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