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串起珍珠的线
——散文线索简析

2018-12-12胡雪梅

教育家 2018年43期
关键词:苏教版感情散文

文 | 胡雪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不少散文,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及少量议论性散文。它们文质兼美,既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典范,又能给予学生文化熏陶、情感熏陶和审美的愉悦,因而散文的阅读和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散文题材广泛,联想丰富,形散神聚,结构自由,手法多样,情理并藏,充满意趣,主题色彩鲜明,语言精美,讲究句式和谐,富有情韵。它以富有表现力和精炼的文学语言,把美丽的事物、丰富的感情和独特的思考融于字里行间。

结构是散文的骨架,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抓住散文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如何进行散文的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散文教学实践,欲从散文的线索这一角度,立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具体物为线索:如《枣核》既是叙事线索,也是感情线索。

第二,以感情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中的“不平凡”既是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文章结构的线索;《紫藤萝瀑布》正是以我对藤萝花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第三,以歌曲为线索:如《阿里山纪行》以歌曲《高山青》为线索。

第四,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如《蓝蓝的威尼斯》中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这些线索在文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以特定情景为线索,充分抒发情感。相对于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而言,散文更具浓郁的抒情色彩。它注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从阅读、品味散文角度,线索往往能更集中反映作者的感受,线索也就成为散文中作者感情的依托,借助它作者将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线索中融入作者的感情,这在抒情散文中多有呈现。

以物为线索贯穿思路,结构全文。我们知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它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多样灵活,布局谋篇不拘一格。而线索乃是作者在文中“神光所聚”之处,如同将散落的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有了它,才能有一条完整的光芒四射的项链。它是全文脉络的纽带,起一动万随、制约全篇的作用。

以情为线索,彰显文章意蕴。这样的线索在运用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的散文或哲理散文中多有体现。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线索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事物的形和神作细致描绘和精心刻画,这样便于将抽象的精神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基于此,在散文教学或应试方面,散文表现手法也成为文章理解的关键所在和考点的密集处。

以地点转换为线索,展现美丽景观。在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有多篇游记,如《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等。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边走边看,把看到的景物依次且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游记散文一般多采用这种方法。所以这类散文多以地点的转换(或称为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这样可以表现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和神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当然,在很多散文中,线索绝不是单一的,散文线索的作用很多时候也并非单一的,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类型外,还有其他类型。教师应重视教会学生发现线索,高屋建瓴全面把握散文的结构,真正把散文阅读的钥匙交给学生,逐步提高散文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苏教版感情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