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1“8革命老区行”平顶山采访纪实

2018-12-12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叶县采访团郏县

本刊全媒体记者 丁 浩

为见证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革命老区的深刻变化,持续推进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11月13日~15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省记协组织的省市媒体2018“革命老区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平顶山市叶县、郏县等革命老区,看企业、入村庄、访农户,参观革命纪念馆、聆听革命英雄故事,感受革命老区传承革命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新风貌。

平顶山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区,虽然建市较晚,但辖区革命历史源远流长,革命活动丰富多彩。早在1927年7月初,叶县就成立了平顶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平顶山地区创建了大峪店、郏北和豫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了“六大战役”,取得了决战中原的伟大胜利。平顶山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严酷斗争考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平顶山市有革命老区县(市、区)7个,老区乡(镇、办事处)59个,老区行政村1499个,老区人口约226万人。截至2017年年底,老区仍有170个贫困村。

同时,平顶山也是个资源型城市,曾经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取得大发展的平顶山和众多“煤城”一样来到了转型发展的路口。如何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同样是摆在主政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河南省记协副秘书王燕(中)出席“革命老区行”叶县集中采访活动座谈会。

叶县:传承红色精神 凝聚发展动力

11月13日一大早,“革命老区行”采访团在郑州集结乘车前往平顶山。因大雾高速封路只能一路颠簸走县乡道路,平常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平顶山市区。虽因路途耗时长而略显疲惫,但采访团对革命老区的热情未减,仍精神抖擞。平顶山市委副书记葛巧红、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裴建中会见了采访团,简单午餐后来不及休息就直奔叶县叶邑镇采访。

郏县以举办美食节吸引八方来客,带动旅游发展。

叶邑镇革命历史源远流长,辖区内有段庄、思诚、朱岗等5个革命老区村,每一个革命老区村都有让人追思的红色历史。1928年,老革命家段语禅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红色沃土上,建立了叶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段庄党支部,叶邑镇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段凤和、段语禅、段邵勋、段永健、陈继尧等,面对日军的野蛮侵略和国民党的消极抵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走进段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叶县段庄老区革命纪念馆。“县里在段庄村建成了总投资150万元、总面积270平方米的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生动地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一个村里建革命纪念馆是不多见的,我们的目的就是传承红色精神,警示后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生活,进一步凝聚发展动力。”叶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泉介绍道。

近年来,段庄村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持续奋进,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以不断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增收,先后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电网改造、安全饮水户户通、天然气户户通,建成了党群综合服务站、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儿童之家。值得一提的是,段庄村儿童之家配备有娱乐设施、图书、益智玩具,并派有专人负责,免费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无暇照顾的儿童进行看管。该村还注重引导有头脑的年轻人发展产业,30多岁的大学生郭晓鹏放弃高薪返乡创业,带动50余户贫困户种植珍稀全红“奥世红梨”500余亩,并吸纳26户贫困户就业,贫困户年收入均在6000元以上。

14日上午,参观完叶县盐业博物馆后,采访团来到叶县另一个革命老区乡龙泉乡。1930年6月,中共叶县县委在龙泉乡成立,龙泉籍早期共产党员董锡芝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叶县地下党组织在此以后不断发展壮大。

该乡草厂街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吸引了记者们的眼球。据龙泉乡党委书记付水生介绍,草厂街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村民自筹100万元、上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120万元共同入股建在该村的叶县绿筑菌业有限公司,实现入股分红,村民自筹按出资比例分红,上级扶持入股资金分红为村集体收益;二是村子成立叶县龙泉乡草厂街村绿菌源有限公司,县政府将注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0万元,用于购买叶县绿筑菌业有限公司菇房并委托其经营管理,受益资金也将归村里使用。

“解决企业融资难、解决村里没钱搞公益事业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曾在叶县任县领导的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张国需高度称赞这种模式。有了村集体经济就能带动村民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48岁的贫困户沙保柱在菌业公司打工,每天收入180元,脱贫摘帽不是梦,对未来的生活,沙保柱信心满满。

“村里有宾馆,还有卖汽车的,你相信吗?”这就是省级美丽乡村龙泉乡龙泉村,来到这里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乡村是如何振兴的。2012年,龙泉村引进1.5亿元资金进行新农村社区集中建设,现已建成商品楼10幢、小别墅120套,村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实现了提档升级。龙泉村党支部书记蔡小超自豪地说,集聚效应产生后,他们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餐饮、加工等个体经济,目前,全村各类企业商铺达230余家,基本上家家都有事做。经济发展了,文化生活也要加强,龙泉村还率先成立了农民书画院,每周都有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创作,交流心得,陶冶情操,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

郏县:红色土地上的全域大旅游

离开叶县,11月14日中午,采访团就乘车一路直奔郏县姚庄回族乡。在车上,记者们纷纷描述对郏县的认识:饸饹面、三苏坟、知青馆……

姚庄回族乡位于郏县东南部,成立于1985年5月,是平顶山两个民族乡之一,素有“中原特色饮食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郏县核心区”的美誉。作为革命老区乡,姚庄回族乡把加快老区建设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乡村一体、工匠建设”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导文明乡风,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姚庄回族乡党委书记赵战营告诉记者,姚庄深入挖掘传统清真饮食、优质地下水资源、金镶玉加工技艺和优美生态环境优势,明确了特色饮食经济、特色加工经济和特色生态经济等三大支柱产业,现已发展各式饭店28家、茶馆12家,规模牛肉屠宰加工场16个,烧鸡、烧兔店20多家,金镶玉加工店5家,水厂6家,500亩以上生态园3个,相关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产值达1.8亿元,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作为“郏县一日游”用餐、购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姚庄回族乡“特色旅游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不断吸引外地人前来品尝清真美食和购买当地特色商品。

姚庄好不好,看了才知道。采访团一行沿着古石板路步行来到了小张庄村,生态廊道,青砖壁画,竹林花圃,古桥古树古茶道,家家彩旗飘扬,一个彩旗代表的就是一个家庭作坊、一份产业。但更让记者惊奇的是,该村居然住着一位116岁的河南最年长男性长寿老人张学礼,这更诠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来姚庄参观游玩、买水品茶。

郏县姚庄回族乡小张庄村乡村振兴新画卷

15日,在召开省市媒体“革命老区行”郏县集中采访座谈会后,采访团应邀参加了首届郏县美食文化周开幕式。媲美日本雪花牛肉的郏县红牛肉,以及兔肉、烧鸡、豆腐菜、饸饹面等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品尝购买。正如郏县县长丁国浩在美食节致辞中说的一样:“郏县正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美食品牌、美食文化助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临近中午,采访团来到郏县广阔天地乡知青馆,感受全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发源地的变化。1955年,毛泽东主席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了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光辉批示而建的知青园旅游景区,如今成为老知青抚今追昔的载体,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旅游、参观、体验农耕生活的人络绎不绝。

如何从革命的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郏县一直在探索。15日下午采访团参观的安良镇曹沟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就是郏县为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投资1500万元而打造的国家3A级景区,目前被确定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董铁中感慨地说,纪念馆的建立凝结着市、县老促会每一位同仁的智慧和心血。建馆3年来,已有上百万游客前来参观,下一步他们还将以曹沟红色游为龙头,发展老山薛“花海”、马头岭万亩生态园林、唐钧体验馆等乡村全域大旅游。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车车游客戴着小红帽,举着小红旗,前来参观学习,不乏有附近村民摆起摊子卖起食品饮料、纪念品和当地特产。

猜你喜欢

叶县采访团郏县
河南舞钢市—叶县南部晶质石墨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叶县
郏县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2019第二届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盛大开幕
“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走进叶县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数字叶县地理空间框架项目通过验收
省总工会组织新闻采访团走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