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坛拾锦

2018-12-11刘晋豫,杜祥琬,刘大响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13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航天

刘晋豫

国防大学教授、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运用金融手段支持军民融合发展是要提供国家安全这一公共产品的金融活动。因此,金融支持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确保金融支持融合发展的社会属性,兼顾金融支持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

国家的发展正从速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要成功地实现这个转型,必须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摆脱对粗放发展路径的依赖。这个新动能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这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科技界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呈现高速发展与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融合未来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构建“人—网—物”互联体系,以及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泛在智能信息网络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深刻理解生产力和战斗力、市场和战场的内在联系,使军民融合真正落地。改革低效的国有军工体系,推动资源与信息共享,人才与机制各要素深度融合;既发挥军民统领的制度优势,又发挥市场经济环境的活力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刘大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工程专家

动力先行,需发挥社会力量,“举全国之力”:一是国家财政的投入保障,这是基础;二是要吸收民间资本注入“两机专项”;三是金融创新,支持动力创新发展。

军民融合促进通航发展,建立空地立体交通产业已刻不容缓,这是新时代国家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前景广阔,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解决好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打破利益藩篱,实现“用未来的钱、用分散的钱”支持科技创新。

曹红辉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高级专家、副局长

金融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可最大限度地聚集社会资本,凝聚多种利益主体。金融创新是促进军民融合,支持各类技术装备创新和国防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将国防建设需求与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相结合,可为国防建设提供充足、稳定、可持续的财力支持。当前,应构建国防金融的理论体系,创新金融体系与金融工具;综合运用多种金融业态,构建国防金融体系。可组建军民融合母基金,支持各种创新基金发展;促进保险业、保险工具与军民融合的结合;发行军民融合债券,支持军民融合的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发行特种国债或国防债券,增强军力,支持特定战争;建立投融资担保机构、租赁机构等,为军民融合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退转军人创业提供信用增级和投融资支持。

吴志坚

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秘书长

发展商业航天要理清两个关系,一个是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应用的关系。商业航天是通过市场方式,动员私营企业参与航天活动,相当于民参军;航天的商业应用,是航天技术和成果的市场化利用,相当于军转民。另一个是商业航天与航天产业的关系。商业航天是手段、是机制,航天产业是作用对象,简单地说,就是用商业化的手段来发展航天产业。航天产业化不够,根本原因是商业化不够。

金融是商业航天发展的核心要素,它在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促进航天商业化的驱动力。发展商业航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吸引外部资金介入。

许毅达

中国工程院军民融合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组总召集人

习近平总主席反复强调要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里的全要素、多领域一定是包涵金融和资本要素的;中国特色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也必须涵盖这些要素并借力其共同协同发展。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没有科技引领,不是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防工业体系,肯定不是先进的;体制机制落后、创新动力不足、游离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外的国防工业体系肯定不是先进的;抱残守缺、封闭保守、没有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不能深深植根于国家工业体系之中的国防工业体系肯定是不完善的。应该在保军、强军的目标引导下,充分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在创新引领下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华丽转身、转型和升级。

游光荣

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主任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推进武器装备领域军民融合的关键是打破垄断、扩大竞争。打破垄断、扩大竞争的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全社会各类创新主体作用,预研是武器装备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型号研制是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难点。武器装备预研是目前开放程度最大的军品市场。武器装备“民参军”的要点在于对军事需求的理解力和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力。对准备进入武器装备预研的创新主体而言,建立与军事科研单位、军工单位之间的军地协同创新机制,是加深对军事需求理解的一条有效途径。利用金融手段推动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的空间很大,大有可为。

李 欣

中航证券首席分析师

资产证券化引领市场预期、利用金融杠杆,减少军工企业对国家财政补助的依赖,利用社会资本提升军事能力;通过“军转民”,利用军工集团高技术的优势,实现军用技术民用化,发挥国防科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国防金融是我国富国强军的必要保障,有助于发展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格局;国防金融有利于高效配置社会资源和资金,凝聚国防现代化研究、投资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国防金融是“中国制造2025”强国目标的金融桥梁,也是国企改革“制度自信”的有力抓手;国防金融可促进现代化军事能力建设,早日实现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防力量。

牛长平

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财力保障是战略实现的关键,中国银行作为军民融合提供金融支持的实施主体之一,如何在商业银行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如何将金融支持落到实处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力产业发展的思路,中国银行提出了通过建立保密认证专业人员库的方式解决军企信息保密问题,通过建立担保补偿增信机制等方式拓宽“民参军”企业融资渠道,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商业银行对军民融合企业的服务支持,通过建立军民融合企业名录,明确商业银行军民融合金融服务目标等措施和方法,助力军民融合企业发展。相信通过不断探索,金融必将为军民融合产业在陕西的深度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 飞

陕西金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陕西省作为传统军工大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军民融合也呈现了积极发展态势,但受军工行业传统体制机制所限,陕西军民融合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动能有待于以改革创新的手段加以改进和释放。陕西金资集团作为陕西省政府直属的以全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以“顶层设计,改革体制机制,打造军民融合平台,辅之以投融资实施措施”为核心内容的关于组建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系统,以及在陕西成立“国家军民融合投融资联盟”综合解决方案,以期实现促进陕西军民融合跨越式发展的雄伟目标。

卢道真

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理事长

科研院所作为国家科研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军民融合体系建设的承载实施主体。陕西在深化院所体制改革,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方面探索得比较早,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一院一所”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调研院所的改革发展经验发现,可以按照实施对象主体、国有股权比例、企业治理架构设计等方面的不同,细化为八种模式。这八种模式涵盖了从院所整体改制到科研人员自主创业等不同形式,既是国家实施国有企业混改政策的具体落实,也是市场机制推进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方法。全面总结和系统推广这些经验,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模式的破题要求。

柳 林

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陕西作为军工大省,军民融合潜力巨大。此次论坛的召开,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探索金融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创新性实践。论坛把各位院士和专家请过来,一是为陕西军民融合工作“把脉”,梳理阻碍陕西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症结所在;二是为陕西军民融合工作“开方”,探讨如何借助金融和资本的力量,吸纳更多民间高科技力量参军,同时推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转移转化,将众多的军工技术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形成技术创新与资本发展的良性互动。融通科技创新与财富创造,融通国家安全与社会民生,为国家在金融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开展积极有益的先行探索!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航天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国防小课堂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国防小课堂
逐梦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