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多重价值在大学人文通识教育中的选择和阐

2018-12-10释徐琼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阐释红楼梦人文

释徐琼

[摘 要] 《红楼梦》具有多重价值。在大学人文通识选修课中,对于其中的人生哲理价值、文学审美价值和文化认识价值的选择和阐释,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多重价值;阐释;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072-03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他认为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更要唤醒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三项并举,才能培养具有人文素质和美好情操的和谐发展的人。开设通识教育通选课程,是培养素质、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受到各大专院校的重视。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高峰,集思想、语言、艺术之美于一体,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极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在大学人文审美教育通识课程系列中,开设《红楼梦》研究选修课,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和领悟《红楼梦》的思想、人物、艺术、语言,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在《红楼梦》问世的二百年间,它的价值呈现出多元的和复杂的阐释、传播和接受的态势。这其中,既有作品本身具备的文学审美价值、情感认同价值、人生哲理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也有来自传播者、接收者方面的政治功利价值、商业娱乐价值等。以培养健全人格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选修课程,要注重对《红楼梦》多重价值的选择和阐释,才能更好地发挥该门课程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多年以来,我在所任教的大学开设《红楼梦》鉴赏的选修课程,从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知识构成和素质养成等诸多接受因素出发,一直将《红楼梦》的人生哲理价值、文学审美价值和文化认识价值作为该课程选择和阐释的重点。

一 人生哲理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醒世之作,作者在小说中融进了自己对人生的诸多感悟和思考。但《红楼梦》的主题,如鲁迅先生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呈现出了比较复杂的态势。这其中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青年大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要注意剔除消极因素,发掘积极因素,更好地发挥《红楼梦》的人生哲理价值取向。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小说中这样一些有着积极意义的人生哲理进行阐释。

一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脱。《红楼梦》认为人生的悲剧和痛苦在于有过多的“生活之欲”,因而脱离苦海寻求解脱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对物质世界持一种超脱的态度。小说里的《好了歌》及《好了歌注》对此做过很好的说明。《好了歌》告诉读者,红尘中大多数人一生痴迷和追求的无非是将相功名、金银财富、妻子儿女,但这些都是转瞬即逝、不可依恃的。为了表达这一题旨,作者还通过所描绘的世俗世界——贾府的盛衰演变告诉人们,那些让人恋恋难舍的繁华、富贵、权力等,最后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因此唯有放下,方能解脱。这就是小说中跛足道人说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只有“放下”和这个世界的所有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也就是解脱。这些思想观点虽然有宗教色彩和虚无色彩,但我在阐释时,注意发掘其中的積极意义。我告诉学生,今天的我们同样会面对来自权力、金钱、美色的包围和诱惑,读《红楼梦》读《好了歌》,能够让我们明白人生的必然逻辑和规律:宇宙有道、人间有法、生活有则。因此要做一个有操守、有底线的高尚的人。

二是对人类情感的肯定。《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情”的描写和歌颂。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他深受汤显祖的影响,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寻求“有情之天下”。为此他在《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里,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大观园,塑造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代表的一群有“情”之人。《红楼梦》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他们那种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之上的真挚爱情,是千百年来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之一。“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曹雪芹就是要用这个故事告诉读者,现实社会所规定的那些诸如门第、金钱等并不值得追求,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生命中那些真实而美好的感受。爱情就是生命中最主要的意义所在。人生一世,若有此情,生又何苦,死又何哀?因此宝黛爱情的人生启示和哲理价值,就在于对人世间真善美的热情呼唤。阐释宝黛爱情哲理价值的意义,就是要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用真善美的标准去评价自己和定义自己,用爱和情去对待社会和对待他人,懂得对于人间真爱真情(爱情、友情、亲情)的珍惜和珍重,去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和谐发展的人。

三是对人生理想的探索。《红楼梦》充满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和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小说借贾宝玉的言行对传统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中国古代士大夫传统观念里的成功之路,无非立德立功,出将入相,或著书立说,青史扬名。其实最终难逃“名利”两字。作家借贾宝玉之口,把文臣武将奉为最高信条的“文死谏,武死战”斥为歪理,把一心求取功名的儒者学人称为“禄蠹”。既然否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们视为正统的价值取向,那么,作者所看重的人生意义和理想何在?《红楼梦》虽然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但是通篇又能看出答案。比如贾雨村在论天地正邪二气所附之人时,曾列举过上至君王,下至文人、艺人,还包括一些奇女子等等诸多人物。从这些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生命的本真。从贾宝玉与大观园众儿女的诗意生活的描写,也可以看出,贾宝玉崇尚真情,厌恶虚伪,他最愿意过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这说明曹雪芹旨在告诉读者,对于幸福和成功的认定,从来不会有统一答案,如果一定要有那应该就是:过自己喜爱的生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比起《红楼梦》的时代是更加的富有、繁华和复杂,社会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浮躁、物质至上的现象,一举成功、一夜暴富也不完全是神话,所以有多少双急功近利的眼睛在盯着名利,渴望一举成功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为了所谓的成功而巧取豪夺、不择手段甚至出卖良心和人格,就不能为文明社会的道德甚至法律所允许。因此,引导青年学生认识《红楼梦》有关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探索,能够让他们在面对纷纭复杂、诱惑繁多的社会时,保持一份从容和淡定,活出一份潇洒和自在,这对于塑造具有远大胸怀、能够守住底线、绝不见利忘义的人格,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 文学审美价值

蒋和森在《红楼梦论稿》中说:“《红楼梦》的最大价值是表现在文学上。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真正了解《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文学名著,文学审美价值非常高。这种审美价值,既有内在的文学审美价值,也有外在的艺术表现价值。对《红楼梦》内在文学审美价值的阐发,能够促进学生对社会和人生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外在艺术表现价值的阐释,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总而言之,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引申,能够让这部名著更好地发挥文学作品塑造人、教育人、感染人的功能。

一是对《红楼梦》内在文学审美价值的阐发。《红楼梦》内在的文学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题材、人物、情节、结构等表现的悲剧意识和审美意义。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里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从小说的表层意义看,是通过贾府兴衰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社会悲剧;从小说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红楼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化悲剧;从小说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转变过程来写人生悲剧。对于《红楼梦》悲剧的审美意义,我主要借鉴王国维关于《红楼梦》的悲剧观点,从两方面进行阐释:一是这种悲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一是通过写悲剧寻求解脱之道。王氏推崇《红楼梦》悲剧中“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也即是在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生老病死中揭示悲剧的本质。他认为文学的作用就是寻求解脱之道,因而认为红楼梦具有助人解脱之功效,是“宇宙之大著述”。《红楼梦》的悲剧内涵虽然有特定的时代性,但是完全超越了时代。现在尽管时代不同,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不免有社会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或者性格的悲剧。认清这一点,其实没有坏处,比盲目、肤浅的乐观更好。阐释与阐发《红楼梦》悲剧的审美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看清生活的真相,这样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磨难、痛苦时,不会怨天尤人,会用一种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阴晴圆缺和风云际会,进而铸就一种豁达、开朗、坚韧的性格和人格。

二是对《红楼梦》外在表现艺术价值的鉴赏。《红楼梦》的外在艺术表现价值,即在叙事技巧、塑造典型、语言艺术方面的杰出技巧。《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沥血之作,展现了中国古典叙事艺术的几乎所有的神采和魅力。其叙事结构纵横交错而脉络清晰;其叙事手法变幻万千摇曳生姿;其叙事语言生动传神而丰富优美,故其写景则历历在目,写情则沁人心脾,写人则栩栩如生。所以《红樓梦》是一部提高文学鉴赏力和学习写作的好教材。鉴赏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是要坚持“整本书阅读”原则。《红楼梦》是一部气势恢宏、脉络贯通的作品,没有整本书阅读,是无法把握表现艺术的价值的。比如小说的立体网状结构,比如小说中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事技巧,比如小说中“特犯不犯”的对比艺术,如果不进行整本书阅读,根本无法领会其中的奥妙。二是要坚持“文本细读”原则。《红楼梦》的主题内蕴、人物个性和语言特色是渗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的,唯有立足文本细读,方能体会其中的精妙。如果教师脱离文本空谈文学的理论和知识,学生“片段式”的选读和“碎片化”的阅读,都会让小说丧失了其本身具有的巨大的文学审美价值。

三 历史文化价值

德国学者库恩在《<红楼梦>译后记》中说“关于这部小说的价值,说它是一座无法估量的民族学的宝库,一点也不为过。”《红楼梦》从物质文化层面的建筑园林、器用家具、服饰饮食,到精神文化层面的道德礼仪、家族制度、法律制度、宗教教义、文学艺术等都做出了形象而细致的描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认识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多元化,当代的青年学生也许更热爱网络游戏、影视作品,更愿意主动学习外语、阅读漫画,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感情日趋淡漠。高校作为传播优秀文化的场所,应该注重推介、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因此,选择《红楼梦》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开掘和阐释,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是对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中国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从建筑、园林到服饰、器用、饮食、医药,都在《红楼梦》中有所描写。我们可以从《红楼梦》文本出发,去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样态,进而赏析我们民族本源文化的意蕴之美。例如小说里的大观园,虽说是一座虚拟园林,却是曹雪芹汇集了当时帝王苑囿和江南园林的具象和特征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园内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室内陈设、小品点缀等等都再现了当时官府园林的具体风采。学生可以由鉴赏大观园作为出发点,进而领会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再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服饰描写和细节刻画,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上百个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在不同场合中的服饰。他为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是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认识。《红楼梦》对封建末世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思想体系、价值取向、文艺生活状况都做了艺术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有规范文化层面的人生礼仪、家族制度、法律制度和深层文化层面的文艺心理、文学艺术、宗教教义等等,小说都有真实而形象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状况,了解当时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了解当时的人们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当时人们的艺术趣味和审美取向,进而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当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当年的曹雪芹就进行过深刻的反思,教师在引领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认知、反思、接受——认识文化、反思文化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接受,这样才能真正开发出《红楼梦》的历史文化价值,让学生在阅读和品鉴《红楼梦》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进而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2]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M]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鲁迅.《绛洞花主》小引.[M]鲁迅全集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4]王国维.《红楼梦》评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5]汤显祖.青莲阁记.[M]季国平.汤若士小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6]蒋和森.《红楼梦》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吕玲,王平.论《红楼梦》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J]红楼梦学刊.2009(4).

猜你喜欢

阐释红楼梦人文
人文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人文绍兴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