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8-12-10周梦琦

科技经济市场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VAR模型因果关系

周梦琦

摘 要: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根据我国1994-2016年的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其长期均衡关系,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系统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从短期看,旅游经济增长的外生冲击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VAR模型;旅游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因果关系

0 引言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该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界和政府部门都致力于从不同视角探索解决之道,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业因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等特征,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乡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看,关于旅游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旅游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潘雪阳等[1](2010)通过分析四川省重要的市和县,得出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袁智慧、王东阳[2](2014)通过实证分析海南省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认为旅游发展尤其是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作用;夏赞才[3](2016)利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检验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发展旅游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唐睿[4](2018)认为旅游业发展和城乡统筹间拥有紧密的联系,利用固定效应回归发现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另一种观点认为旅游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刘通等[5](2013)通过分析海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认为,国际旅游岛战略导致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越来越大的不平衡,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刘芳[6](2012)分析了凤凰县的经济指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从而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王永明、王美霞[7](2015)在对张家界的研究中发现,旅游发展对农村居民无显著影响,仅对城镇居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而该发现也为旅游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观点提供了依据。由此可见,目前学界对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认识尚不统一。

以上研究成果为理解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但是现有的关于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献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而仅仅是关注于旅游发展对城市和乡村地区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或者城乡旅游如何协调发展。鉴于此,本文通过收集1994-2016年的数据建立时间序列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研究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为我国政府发展国内旅游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和决策依据。

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1.1 变量选取

1.1.1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采用相对指标,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作为因变量。二者的比值越大,代表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1.1.2 旅游经济增长

旅游经济增长同样采用相对指标,即国内旅游收入与GDP之比作为解释变量,以此反映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1994-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1994-2016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旅游收入数据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统计数据整理得到。数据分析采用Eiews8.0软件,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1994-2016年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这两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TOUR和lnGAP。

2 模型设定和实证分析

2.1 模型设定

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为出发点,采用联立方程的形式,通过使用脉冲分析、方差分解来研究变量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冲击传导机制。本文利用VAR模型,将旅游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表示如下:Zt=C+A1Zt-1+…+ApZt-p+εt 其中:Zt= (Yt,Xt)是由2个内生变量组成的向量;Yt,Xt分别代表旅游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εt为随机扰动项;p为滞后阶数。

2.2 平稳性检验

一般情况下,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不平稳的,因此,在研究时间序列之前应该首先判断该变量的单整阶数,以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发生。采用ADF检验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TOUR、lnGAP的ADF统计值都大于相应的临界值,表明两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在其一阶差分中,△lnTOUR、△lnGAP的ADF统计值都小于相应的临界值,不接受存在单位根的结论,表明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3 协整检验

协整分析用于分析多个非平稳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检验我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之间的协整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迹统计量的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了并不存在协整方程的原假设,而接受了存在一个协整方程的原假设,这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关系,即我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对数序列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且它们都有唯一的标准化协整向量。

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虽然反映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都是非平稳的,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可以采用水平状态下VAR模型进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由于格蘭杰因果检验对滞后期长度的选择很敏感,因此以AIC和SC信息准则为标准,选取滞后2阶作为最佳滞后阶数。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下旅游经济增长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而城乡收入差距不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2.5 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一次性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见图1-2。图1表示旅游经济增长对来自城乡收入差距外生冲击的反应:当在本期对城乡收入差距给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冲击后,旅游经济增长基本上不受城乡收入差距外生冲击的影响,从长期看平稳保持在0左右。图2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对来自旅游经济增长外生冲击的反应:来自旅游经济增长的外生1单位的冲击初期对城乡收入差距没有什么影响,但会逐渐产生负向影响,长期来看,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外生冲击会使城乡收入差距减少约0.1单位。由此可见,城乡收入差距对来自旅游经济增长冲击的反应较强,这进一步验证了旅游经济增长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即中国旅游经济的增长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6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个变量的外生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来评估不同冲击的重要性,结果见图3-4。城乡收入差距对旅游经济增长第1期没有解释能力,从第2期开始才慢慢有很小的解释能力,在第6期回落,从第7期开始缓慢上升,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旅游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有限,即城乡收入差距的外生冲击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虽然第1期相对较低,但增长较快,到第9~10期时开始逐渐稳定在80%以上,旅游经济增长一个单位的外生冲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且这种影响短期内还会逐渐增强。

3 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我国1994-2016年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探讨了两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提升城市旅游发展效率,推进旅游城镇化

我国的城乡发展现状决定了现阶段旅游开发仍要以城市为中心,建立以城带乡的机制,通过城市旅游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逐步建立环城游憩带,有选择地开展城郊、乡村旅游,一方面是对城市旅游产品的有效补充,丰富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部分城郊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为推进旅游城镇化进程做好铺垫。此外,应当转变城市旅游发展方式,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增加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提升城市旅游发展效率,使旅游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2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扩大农村居民旅游发展受惠面

当前,我国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终极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升乡村发展和振兴能力。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旅游产业政策,加大旅游扶贫开发力度,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减贫。具体方式可由政府提供行政指导、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税收减免等手段来实施相应的旅游产业政策,让农村居民切實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3.3 推进城乡旅游互动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于城乡统筹的旅游业发展,既要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扶持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有效实现城乡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据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现实状况,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将旅游业发展与城乡规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旅游业分阶段的有序发展,破除城乡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二元格局,促进旅游产业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雪阳,王海鹏.发展乡村旅游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5):100-101.

[2]袁智慧,王东阳.海南省旅游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8):96-99.

[3]夏赞才,龚艳青,罗文斌.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J].资源科学,2016,(4):599-608.

[4]唐睿.旅游业发展与城乡统筹的空间差异——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91-99.

[5]刘通,傅奕晓.关于“国际旅游岛战略导致海南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调查报告[J].中国外资,2013,(4):196.

[6]刘芳.凤凰县旅游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6):12-15.

[7]王永明,王美霞.张家界旅游发展与居民收入的互动效应及影响因素[J].长沙:经济地理,2015,(3).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VAR模型因果关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