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制造”

2018-12-10谈洁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影视上海创作

谈洁

从上海这座曾经拥有过“东方好莱坞”称号的中国电影制作中心城市来说,上海本土要发展文化产业,打响文化品牌,就必须着力推动和促进以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活动,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为本土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养分的土壤,我们永远都不能忽视围绕“在地拍摄”而产生的一系列影视产业连锁反应,和“在地拍摄”这一影视“生产”行为本身所具有的一切人类学意义。

电影《喜欢你》的结尾,一个在武康大楼顶层阳台欣赏夕阳的镜头,可能是近年影视作品中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最美丽的一个注脚。在《唐人街探案2》的结尾彩蛋里,取景地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道路纽约的第五大道,而上海闻名遐迩的南京路步行街已经多久没有这样真正出现在镜头里了。

曾经的“上海制造”是中国电影屹立于世界影坛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国电影学派的发源地,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位于苏州河以北区域的制片厂,生活在上海租界和弄堂里厢的电影创作者们,不断地用影像的语言讲述本土的空间以及本土空间里发生的故事。而近些年来,上海地区影视行业在生产环节的相对薄弱是有目共睹的,上海更多地被认知为过去是一座拥有电影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如今是一个票仓城市,就电影文化体验方式而言,是一座无差别都市。尽管在上海“文创50条”的大背景下,大力推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就影视行业的发展而言,依然难以看到上海地区在民族电影产业和文化制造各环节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随着今年4月28日,在青岛西海岸灵山湾畔,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历时4年多建设的青岛东方影都项目正式宣布落成,朝阳山上“东方影都”四个大字,显然是比照好莱坞山坡上“HOLLYWOOD”的样式而设计的。而年底,浙江横店的“梦上海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即将开门迎客,这个项目复刻了上海外滩民国建筑群,并引入了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的项目设置和管理经验,浙江影视产业的整体崛起已呈现出以浙江为主,上海为辅的态势。相形之下,上海发展影视产业的本土优势到底在哪里?

当各地的影视基地积极“复制”着上海,而上海真实的城市空间就在这里,这座魅力十足的城市,空间丰富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充满历史与人文色彩,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影视摄制场。“上海”的建筑和场景或许可以被复印无数,但真实的上海却是唯一的,当追求品质的影视创作力主求真求实时,在地拍摄所带来的真实感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地拍摄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或许能为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提供破局之思。

电影像其他产品一样,一出生就自然会带有电影的属地标签,只不过随着电影行业跨地域合作越来越频繁和紧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所体现出的“地域性”开始有两个新面向上的实践意义,其一是渐渐从地理属性更多地转为文化属性,人们从电影的内容和精神气质来判断符合之前认知的哪一种电影,继而将之归类,另一种则是更为细致地对于具体的电影生产行为予以充分关注。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基本上指代了人类围绕电影的一切行为和活动,包含电影产业链上的全流程、电影的内容及一切内容的衍生。通过近年的电影社会生产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霍尔果斯”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无非是提供了注册地,营造了影视产业繁荣的假象,而在国际合拍项目中,不论中方投入多少比例的资金或人才(演员、导演),这些合拍大片终究面向的是国际市场,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仍旧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在现今多元合作、高度流动的电影生产行为活动中,制片公司归属地、资金、人才都是相对的,一部影片的出品方可能来自国内外或全国各地数家制片公司,编、导、演甚至后期制作人才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彼此合作,因此并不足以定义电影的属性特征,而拍摄地(或制作地)因为故事讲述的需要成为电影生产中的一种“绝对”因素。这种“绝对”不仅指电影真实的在地拍摄行为是客观的,还指对于所拍摄的地理空间的呈现是绝对的,并且从创作者的角度是希望观众绝对接受并相信的(即便是摄影棚里面搭建的场景)。可见,在地拍摄(电影生产行为具体发生地)已成为电影文化产品归属的重要表征之一,并对影视产业的整体发展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与全球化或跨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电影文化格局潮流形成表面悖论的是,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产业的核心恰恰是回到电影生产中的“生产”本身,即追问究竟电影是在哪里被拍摄出来的,电影生产的状况和水平如何,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追问电影的“在地性”问题,不断塑造和强化电影的“本土”特质的过程。事实上,从电影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一直以来,电影生产就占据着电影工业发展的核心地位,是一系列电影生产的行为触发并推动了电影业生产关系和人才資源的聚集乃至文化生态形成,继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地域电影文化氛围,参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制造”,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制造”,以及好莱坞、温哥华的发展轨迹莫不如是。

外滩、外白渡桥、陆家嘴,观众一旦从镜头里看到这些标志性的地域,影视作品里的故事发生地不言自明。2014年秋天,上海发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在巨鹿路正式挂牌,从前端政策咨询到后期制作协调,围绕影视企业需求,罗列出113项精准化、具体化服务,而且咨询费用全免,并推出《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手册》,罗列了上海200多处推荐取景地。今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海影视拍摄指南2018》也将正式上线,只要用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取景地的影像就可以通过AR技术立体展开。“在车墩、胜强等专业影视基地里寻找老上海,拍摄谍战片、年代剧,那是1.0的取景版本;陆家嘴的天际线、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江南水乡朱家角等,这些游客趋之若鹜、影视镜头里一眼可鉴的城市空间可算2.0版本。这两个版本里,无论历史纵深里的波诡云谲,还是潮流前端的摩登时尚,抑或百年悠悠的小桥流水,它们都是显而易见的上海。而3.0版本的取景地中,落叶不扫的梧桐街区,在时代风雨里站成一位见证者的河滨大楼,渐次变身为创客天堂的工业遗存等,移步换景的上海文创空间,正为影视取景打开想象边界。”1

在地拍摄贵在真实,当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渐成主流,对于在地拍摄的需求必然会大大提升。从2017年的《我的前半生》《欢乐颂》,到今年的《下一站,别离》《阳光下的法庭》《老男孩》《归去来》等,以及最近网络热议的《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量质同升,社会影响力和受众关注度也强势回归;电影方面,去年《嘉年华》《引爆者》《暴裂无声》《暴雪将至》《闪光少女》《相爱相亲》《二十二》《大世界》等多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相继引发观影和评论的大小高潮,使得2017年可以称得上是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大年”;足见越来越多的影视行业创作者主动将目标投向了现实主义题材,用更底层的视角和社会责任感,表达和思考着中国当下正在发生的故事和人物命运。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乃至世界的观众也通过这些影视作品,进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与现在中国的发展,这些都有力都证明了现实题材电视剧成为主流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创作,从技术的角度对于反映“现实”/“真实”场景有着较高的要求,现实主义创作要求的“求真求实”,对于故事场景和人物的再现都要从“在地性”出发,从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出发。上海要推动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促进这一类作品的发展,就要同步解决促进创作的“在地性”问题。因此,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扶植之外,还要通过政府部门更为合理高效的辅助工作,打破创作障碍,完善协拍机制,进一步深度开放城市可拍摄空间等。当然,在大力促进在地拍摄的同时,也要对在地拍摄活动进行场地、设备、器材、人员、车辆、交通、环境保护、噪声控制、拍摄时间等方面制定相应合理的规范,以最大程度地不影响公共事务和居民生活为原则,这无疑对这座城市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建设健全影视生产创作的行业微生态环境,降低拍摄成本,提高拍摄便捷度,规范拍摄行为,吸引更多的影视创作人才和项目聚集到此,让上海这片土地的影视生产活动进一步频繁起来,在创作充分活跃的基础上培育出本土影视文化作品和精品。可以说,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潮流为上海进一步推动在地拍摄带来了急迫性,同时也为上海打造影视文化品牌、明确自身在当下中国影视产业中的独特位置带来契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制造”的电影里,记录下了当时美好的上海街景和城市风貌,而今天的上海城市时代风貌又必将由当下的现实主义影视创作活动所承载。当上海作为故事空间呈现在大、小银幕上时,上海不再是观看行为发生时受众心中的无差别城市,而是位于真实上海空间和银幕上海空间两者形成的互文关系之中,即使影视作品中没有出现典型性的环境指明是上海,观众自发的主动性也会通过追问电影(电视剧)的真实拍摄地将故事空间与真实空间进行缝合,影视作品给大众阅读上海这座城市以新的角度和新的生命力,并且很大程度上将大大促进这座城市的文化旅游和文化消费。在这层意义上,广义的上海文化空间即包含实体的上海文化空间和“软”体的上海文化空间才能真正实现整合、扩容并产生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地性拍摄是促进影视作品“上海制造”的重要一環,同时也为促进国际合拍,对接国际制片资源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当好莱坞的商业类型片,欧洲的艺术片,都主动寻求“made in Shanghai”,才是发展上海影视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根本推动力,上海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气质通过影像画面走出国门,也是促进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下关于中国电影最核心的思考,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中国电影走出去,中国电影学派等等,一言以蔽之,都关乎在国际背景下如何建构和强化电影的本土性问题。而对于上海,这座曾经拥有过“东方好莱坞”称号的中国电影制作中心城市来说,上海本土要发展文化产业,打响文化品牌,就必须着力推动和促进以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活动,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为本土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养分的土壤,我们永远都不能忽视围绕“在地拍摄”而产生的一系列影视产业连锁反应,和“在地拍摄”这一影视“生产”行为本身所具有的一切人类学意义。只要将“上海”还给上海,将上海的现实交托给创作的实际,上海无需追赶就能在中国整个影视产业版图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影视上海创作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Jazz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看影视学口语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