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及效益分析

2018-12-10尚建军

中国经贸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

尚建军

【摘 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运作方式正在逐渐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过程中。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目前的融资方式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风险,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也存在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所以,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作用,保证投资方能够获得更加客观的利益。本文将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及效益进行分析,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效益分析

一、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是交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目前的高速公路已经向着大型化高速公路网络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但是,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贷款困难、造价偏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投资主体错位而产生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改善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问题。

1.政府为建设投资

高速公路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较强,政府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建设资金。而全国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数量众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有巨大的资金储备作为支持。我国目前的公路建设的投资已经形成的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地方财政投入、中央财政投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公路的建设中。由于公路的公益性,在保证地方政府的投资的同时,中央财政的投资比例应适当的增加,并且做好监督工作。

2.银行贷款投入

为了支持高速公路建设,国家适当的提高了银行信贷的规模,而我国高速公路中大部分属于收费公路,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能够轻易的获得银行的投资。目前我国的银行为高速公路建设贷款的特点主要有成本低、数量大以及风险小的特征。但是,只吸引银行贷款会给业主单位及建设企业带来巨大的债务压力,增加负债率,所以,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多元化融资。

3.吸引民间的资本投入

近年来,来自民间的资本已经逐渐成为高速公路投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已经积极的采取合资、转让经营权以及合作等方式进行民间融资。大多数地区坚持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先修建高速公路的思路,吸引民间的资本投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外来资本,为高速公路的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减少政府的财政壓力。所有来自民间的资本投入都以盈利为目的,需要将高速公路作为商品经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与工作效率,解决政府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政府努力为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民间的资本也积极的为高速公路投资,却无法形成根本性的突破,这是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思想保守,不愿将高速公路交给民营企业。

4.高速公路经营权的转让

高速公路的经营权主要包括对车辆的收费与服务区餐饮、车辆加油与维修、商品与广告等服务的经营。由于资产的评估存在较多的阻碍,大部分的高速公路只在经营过程中转让收费权。经营权的转让可以提前回收企业前期投入的资金与收益,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新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经营权的转让同样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弊端,这是由于经营权的转让可能会造成同一高速公路存在两种或多种管理方式,会对服务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5.债券与股票融资

通过上市股票来进行融资,是能够解决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形势不稳定,一部分上市公司忽略了投资者的正常收益与回报,形成了股市的恶性循环。所以,只有实现良好的互动,才可以提升信用等级,增强股民对股票的投资信心。债券的发行能够对融资结构的优化产生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债券发行的优势在于其资金使用期限更长,并且资金数额更高,不失为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良好运作方式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过程中,国家需要发挥投资的主渠道作用。要完善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以带动贫困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对资本市场进行规划,探索和推行更多的融资形式,为社会资金流向高速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公路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度大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在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中,很多涉及国计民生的事业发展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而财政资金相对有限,公路建设资金筹集面临着更大压力,这就形成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与政府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二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过于沉重。地方政府自筹,是目前除中央财政投资外地方公路建设主要资金来源,据央行的一项调查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平均负债率高达60%以上。这一债务规模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长期依靠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公路建设资金,资金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融资环境恶化。作为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或主渠道,财政投入通道不畅将对其他融资渠道起到负面的作用,伴随着国债资金和中央财政直接投资的减少,公路交通建设的融资将会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处境。

2.融资风险大

虽然我国公路建设融资方式在不断完善,但融资结构却不尽合理,突出的问题是银行贷款比重过大,目前银行贷款期限都不太长,大部分为5-8年,不少公路到了还款期限车流量还没有达到设计水平,没有足够收入来偿还本息,公路行业和金融部门都承担着巨大融资风险。

3.融资体系不健全

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领域单一国家投资体制的逐步打破,地方集资、贷款、利用外资、发行债券、转让经营权等多形式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的市场化融资体制日渐成型,但民间资金投资公路建设依然受到许多限制,投资渠道不畅、债券市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高速公路建设融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深化公路建设融资体制改革,发展多种新型的、更符合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更科学高效的融资方式,将是今后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三、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效益分析

1.早期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

在我国最早建设的高速公路中,大部分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些高速公路的特点是“造价低、流量大、投资效益高”。在这个时期建设的高速公路通常建设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质结构不复杂,工程施工难度相对较低。与此同时,早期的征地与拆迁费用较低,降低了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并且交通流量很高,很容易获得高额的投资效益。

2.影响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效益的因素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但是投资效益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造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效益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不能足额到位造成建设工期延误。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一些项目由于资金供给不足而造成工期延误。这些项目的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相关的资金没有及时的落实,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无法及时竣工投入运营状态或经常出现停运状态,这些都影响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收益。

(2)高速公的建设造价与效益不相匹配。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在逐步匹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有的地区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提高大于交通流量的提升速度,高速公路已经逐渐变为“超前”的建设状态。与此同时,区域性高速公路建设正在逐渐发生转移。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流量较低,但建设成本却不断增加。造价提升的原因在于征地拆迁成本不断提高,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并且工程难度不断增加,工程造价就会大幅度提升。

(3)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决策不合理。由于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对高速公路建设的项目的规划及可行性研究不到位,造成项目建设决策不合理,给高速公路投资带来风险。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建设要形成良性循环,必须实施和吸纳多元化投融资,充分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效益产出的稳定性,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伟.浅析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資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

[2]夏会兰.高速公路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初探——以云南高速公路为例[J].商.2013(21).

[3]王艳艳.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6(02).

[4]胡晓.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筹融资的现实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

[5]金绮丽,翁钰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02).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
单个工业用电户可中断负荷成本计算及效益分析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绩效评价研究
稠油掺稀区块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