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型金属造像保护的几点思考
——以大理崇圣寺出土阿閦佛像为例

2018-12-10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佛像大理器物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1 大理三塔出土阿閦佛像情况

1.1 出土情况

1976年对大理三塔的实测和清理中,共出土造像133尊,按质地分有金像7尊,银像15尊,鎏金铜像34尊,铜像65尊,铁像1尊,水晶像2尊,玉石像1尊,木雕像5尊,瓷像3尊;按题材分为佛、菩萨、天王力士3大类以及其他有子弟像等[1]。出土佛像总体较为完好,少数几尊有小面积损坏,表面大多出现锈斑,部分铜像锈蚀较为严重。

1.2 铸造年代

在清理和实测中,塔上出土的唐代青铜镜和“开元通宝”铜钱以及原崇圣寺内铜钟有“维建极十二年岁次辛卯三月丁未朔廿四日庚午建 铸”的题款。然而塔顶多数文物属于11—12世纪初大理国时期。 塔上出土的三片刻文铜片的年代分别为公元1000、1142和1154年。这批文物应是大理国时重修塔刹时放入的[1]。但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印度密教于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传人云南大理地区。但7世纪印度密教传人云南的情况尚不详明,而8世纪以后的传播情况则是较为清楚的[2]。因此,这批铜像铸造时代不早于7世纪,不晚于13世纪。

1.3 保存状况

目前11尊金属质阿閦佛分别保存于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和大理三塔博物馆,均有不同程度锈蚀,其中1尊佛像头部破损,数尊出现整体性锈蚀。

2 金属器保护的一般方法

2.1 除锈技术

(1)硅烷处理方式: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复配的倍半溶液进行处理,添加EDTA辅助[3]。此方法有更高的抗盐雾、抗温湿度交变能力,适合沿海或南方青铜文物的保护。但在低温下易脆裂,不适合北方地区出土文物保护。

(2)机械法:利用一些金属工具或特制的电钻等进行剔磨处理,使锈体从器物表面脱离。其特点是操作简单,适合一些较厚的锈块,但要求技术纯熟,不可留下磨损痕迹。

(3)超声波除锈:通过超神波引发的共振现象产生的压力,能够把锈块剥离,适合锈蚀面积较大、锈块较厚的铜器,但操作成本较高,去除不完整。

(4)常用化学除锈剂。①冰醋酸7%蒸馏水溶液,室温处理60~120 min,适用一般钙镁盐类硫酸钙 类锈体;②柠檬酸5%~10%、草酸6%~8% 蒸馏水溶液,加温60℃,处理60 min,适用于硅酸盐类锈体;③乌梅500 g、冰醋酸100 mL、醋酸铜50 g,室温处理60~120 min,适用锈体的局部处理,使用时将膏泥敷于器物表面,用毕可反复使用多次;④硫酸5%~10% 蒸馏水溶液,室温处理3 s左右,适用鎏金或带有镶嵌的器物,使用时用滴管滴数滴于器物表面锈体上,每次除锈应控制在1~2 cm2范围之内;⑤倍半碳酸钠5%蒸馏水溶液,白天加温至50~60℃,夜间降至室温,交替循环使用,处理30~60天,适用粉状锈的处理。由于浸泡时间较长,药液可定期更换,至溶液中的氯化物检出量少5×10-6以下为止[4]。

(5)还原法:是以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一种除锈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和电解还原法两种,化学还原法一般是采用锌粉或铝粉作还原剂,用10%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操作时将二者调匀成糊状,敷于器物表面上,待反应结束后即可去掉锈体,这种方法常用于铭文和纹饰上的锈体。

以上办法除锈后,还要经行后续保护,常分为清洗→中和→深洗→封护→干燥5个步骤进行。

2.2 修复技术

(1)高温矫形技术:利用瞬间加温技术对青铜器变形部位进行加温,通过加温,青铜器变形部分内能得以释放,晶体结构重组,恢复韧性,避免矫形修复时发生断裂[5]。

(2)焊接技术:古代金属焊接就是对青铜器等金属器物的一种连接修复手段,可将断裂破碎的青铜器等恢复原貌,向人们诠释其更多的历史信息[6]。一般分为对接、搓焊口、焊接3步,焊料成分主要为铅锡焊、铜焊、银焊3种类型。铅锡焊又可区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两种,高温型约与今软钎焊相当,低温型即汞齐焊; 其焊料都是铅、锡及其合金。铜焊 和银焊约与今硬钎焊相当,皆为高温焊; 铜焊焊料包括红铜和响铜两种,银焊料为银四铜六的合金。焊接的造渣熔剂主要是硼砂。焊接的具体操作约有3种:高温浇焊、高温点焊、汞齐粘焊[7]。

(3)粘连技术:常用环氧树脂作为粘接剂,因为它良好的硬度,粘接性、强度及稳定性。它是不可逆的,但可用热手术刀去除[8]。

(4)物理方法:借助工具(锤、钳、特制工具等)进行修复,要求操作技术纯熟,熟练细心。

不过一天没见,静秋似乎瘦了很多。见到楚墨,她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随意,却多出几分慌乱。隔着窄窄的餐桌,楚墨对静秋说:“前天晚上,我喝得有点多。”

2.3 保存技术

(1)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了解到文物的内部结构,了解文物的材质、制作工艺、保存状况、损坏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保存方案提供依据,也能丰富文物档案资料,但在使用之后会改变热释光数据,因此要保证先做热释光检测,再做X射线成像[9]。

(2)缓蚀剂的运用:以15%BTA+5%H2O2和1.5%BTA+2%H2O2的溶液作为缓蚀剂效果最为明显,有效防止有害锈对铜器的进一步侵害,从内部对青铜器起到保护作用[10]。

(3)表面封护剂:为防止水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侵蚀铜器,形成一个相对有利于铜器保护的小环境就要采用无色透明、附着力强、耐酸耐碱的封护剂。一般采用有机硅一苯并三唑乙醇溶液,为防止封护剂苯并三唑在气相和液相中出现升华和溶解现象的发生,还可以采用有机硅-苯并三哇树脂封护表面[11]。

(4)保存环境:对金属类文物温度要控制在15~20℃,湿度为45%~50%,并创造缺氧环境,如有条件,抽出空气,填充99.9%氮气,如发现锈蚀的金属文物,应立即隔离存放,防止锈蚀扩张,要放置于相对湿度低于30%的环境中。

3 小型金属像的修复与保护

3.1 小型金属像的特点

(1)体积小,出土的阿閦佛像中,较大者高13 cm,较小者高7 cm,有别于大型青铜器。

(2)制作工艺复杂,主要以范铸法、失蜡法为主,一些部分也采用焊接法,还有学者认为部分纹饰是铸造成型后凿刻上去。

(3)器体薄,部分佛像铸造成型后内部中空,并不是实心,部分区域由于长期遭到腐蚀,金属片变得极薄,并且易碎。

(4)纹饰复杂,每件佛像均雕刻大量纹饰,尤其头部细节表现得最为生动,另外衣着纹饰间距离小,连续性强,如图1所示。

图1 金阿閦佛(来源:王毓川《南诏大理国时期阿閦佛造像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4页。)

3.2 面临的问题

图2 铜质鎏金阿閦佛(来源:王毓川《南诏大理国时期阿閦佛造像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4页。)

(2)由于体积较小,铜体薄,损坏部分极难焊接,一旦焊接出现意外,便会破坏文物的整体性。

(3)展览时间过长,作为云南文化的象征进行展览,由于展览时间过长,导致受污染物、空气渗入等影响,锈蚀面积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4)纹饰损坏部分较难修复,一方面缺少文献资料,部分纹饰无法理解其内涵,因此很难做到补充;另一方面焊接困难,很难精确地将纹饰进行修补。

3.3 修复方法建议

(1)在除锈方面,在底座部分、背部这两块区域由于较为平整,锈体较厚,可采取人工除锈的办法先将大块锈体去除。总体上尤其面部以及正面部分,可用化学还原法除锈,细节部分可用硅烷处理方式剔除锈块。对于出现的粉锈,可先用化学除锈剂反应,最大化去除锈迹。之后经过清洗→中和→深洗→封护→干燥后涂上缓蚀剂,并进行封护操作。

(2)由于破损部分面积较小,铜体薄,难以进行焊接操作,建议保留现状。在纹饰修复方面,阳刻部分以可逆性仿铜材料进行填补。阴刻部分纹饰仍以人工修复为主,除锈后利用工具将阴刻线条重新进行展现。

(3)在展览时,更新展览设备,展览箱中严格控制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保持为45%~50%,不要用强光进行照射,有条件的话制作密封氮气展览箱,分开进行展览,如发现锈蚀,应立即处理。

(4)分批进行展览,在展览一段时间后,对文物进行必要的保护与更换。

4 结论

大理三塔出土的佛像也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制订有效的修复和保护计划,利用其他类似器物的修复经验,采用多种修复方式并用的手段,但在无法使用修复技术进行修复的情况下,保护工作大于修复工作,只有加大保护力度,科学、有效地进行保护,才能使这批文物真正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将古代人民优秀的智慧结晶展现于世人。

猜你喜欢

佛像大理器物
做梦都要去大理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大理好风吹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佛像面前的 菩萨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