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建设研究

2018-12-10刘文宁

国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双拥战区体制

刘文宁 方 强

内容提要: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协调机制,根本目的是适应战区主战新体制,为战时高效统筹军地资源、保障部队备战打赢提供制度支撑。必须凝聚思想共识,充分认清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聚焦服务主战,牢牢把握机制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同心合力,统筹推进机制建设落地落实,确保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在服务保障作战行动中跟得上、融得进、起作用。

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是服务战区主战、保障部队能打胜仗的重要措施。军地各级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同心合力,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确保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在服务保障作战行动中跟得上、融得进、起作用。

一、凝聚思想共识,充分认清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对于服务强军兴军、聚焦备战打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从思想上凝聚共识、统一认识。

一是打赢现代人民战争的现实需要。现代战争千变万化,但变的只是战争形态,战争的雄厚伟力仍然蕴藏于民众之中,人民战争思想仍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根本指导和独特优势。而拥军支前正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战争实践中的最生动体现,只有把这一特有政治优势与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有机融合,才能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民力量保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人民对战争支持不支持、战争潜力能不能挖掘出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战区主战的新体制下,只有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明晰军地双方责任,顺畅工作运行关系,自觉做到未雨绸缪、预有准备,才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确保战时拥军支前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发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的重要纽带。习主席强调,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指明了做好双拥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我国军政军民关系历来团结巩固,形成了许多光荣传统,如战争时期的“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和平时期的“发展不忘国防、致富更加拥军”,等等,这些优良传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夯实了有力基础。未来信息化战争,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战争消耗空前增大,客观上更加需要人民群众拥军支前,为保障打赢贡献力量。在战区主战新体制下,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能够为双拥工作更好地服务练兵备战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使双拥工作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三是适应“战区主战”新体制的重要举措。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体制下,战区作为本区域、本方向唯一最高指挥机构,核心任务就是研究打仗、指挥打仗。新的领导指挥体制,需要新的制度机制配套保障,构建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即是适应“战区主战”这一新体制的重要举措,对于打通战区联指机构与地方党委、政府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指挥协调链路,构建适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服务战区主战、保障部队备战打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聚焦服务主战,牢牢把握机制建设的正确方向

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协调机制,根本目的是适应战区主战新体制,为战时高效统筹军地资源、保障部队备战打赢提供制度支撑。因此,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必须紧紧聚焦服务备战这根主线,促进机制建设向战聚焦、为战服务。

一是突出联合制胜的根本要求。适应战区军种兼备、任务多样、地域广阔等特点,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把拥军支前由陆向海拓展,由保障单一军种向保障多军兵种延伸,增强联合意识、开阔联合视野、落实联合要求;着眼快速高效实施拥军支前,着力解决军地协调体系与战区指挥体系对接、军地协调运行流程与战区指挥控制流程对接、部队备战打仗需求与地方拥军支前能力对接等问题,确保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高效顺畅。

二是突出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要围绕服务战区主战、保障备战打仗的根本职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成体系形成拥军支前能力,深度融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要求,从机制的目标设定、工作内容、职责划分,到运行模式、检验评估,都瞄着打仗拥军、盯着战场支前,使各方力量、各种资源统一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用力。

三是突出平战一体的保障能力。着眼平时服务练兵备战、战时保障作战需要,对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等级部署状态,设置相应的等级响应机制运行状态,确保机制运行与战区战备等级转换同频共振。平时状态下,不启动等级响应机制,由军地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落实部队拥军支前需求。一旦战争爆发,立即启动等级响应机制,确保平时军地协调快速转化为战时保障能力。

三、坚持同心合力,统筹推进机制建设落地落实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推动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建设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军地职能部门必须同心合力、密切配合,确保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建设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当前,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工作统筹、密切沟通对接,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高标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实际,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编实拥军支前机构,精准定位机制建设职能任务,妥善处理好地方机构改革带来的矛盾影响;结合部队联演联训、突发情况处置等军事任务实际,积极组织拥军支前服务保障,在拥军支前实践中锻炼队伍、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二是强化具体领导。战区认真履行牵头拉总、组织指导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建设的职能;地方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牵头凝聚各方力量,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省军区系统当好桥梁纽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协调调动军地两个方面积极性;各级业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主动协调对接,做到既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协商解决有关事宜、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抓好检查督导。结合党管武装绩效考评、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综合考评等时机,组织对机制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既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又要善于总结经验、表扬先进。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办法,确保机制建设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各项工作紧前推进、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双拥战区体制
姚安县文联“双拥”征文启事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智能电磁感知体制新进展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北京朝阳双拥“5+5”加出军民真合力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