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瘾少女是我妹

2018-12-08岳儒

大学生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妹玩游戏大学

岳儒

有人说,“现在的一些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他们想读书,又放不下手机,他们想学习,又忍不住熬夜打游戏。他们面临的选择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做决定,只好在慌慌张张中寻找集体,待在一群人中间,享受着虚无的安全感。”关于游戏,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该如何面对?本期话题同学们发来了不同的讨论,我们也邀请心理专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辅导与解答。

我曾经想过很多次,如果我妹在大学里能够把打游戏的精力稍微拿出来一点去专注在自己的学业上,现在的她会不会仍旧是那大一时毫无争议的专业第一,可以在大四开学就拿到保研资格,或者再稍微用心准备一下,顺利通过北大或者清华的推免面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波澜不惊地结束自己的本科生涯。

被家人安排了学校的妹妹

当初我妹高考失利,清华北大无望。一些排名靠前的985将将够了录取分数线,多半也是被专业调剂的命运。家里最后一合计,算了,去X大陪你哥吧。

我妹就这样来了这所211,没有悔恨也没有懊恼。她从小就不会把这些情绪表露在脸上,所以即便是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我妹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心灰意冷。我妹用游戏去逃避着的,和父母因为游戏争吵过后眼泪中肆意奔涌着的,是她那颗真的被伤透了的心。

我一直觉得,我妹比她哥要优秀很多很多。我从小学啥啥不行,绘画舞蹈乐器都是刚开了个头就放弃。反观我妹,素描水粉一学就坚持了十年,风雨无阻。高中时我妹没有走常规的文理方向,而是选择了艺术,就算这样,仍旧拿到了物理省级竞赛奖项。而她这个老老实实在理科班呆着的哥哥,数理化生四科竞赛全部在第一轮就被淘汰,高中三年颗粒无收。

当初家里人要我妹来X大,其实我是反对的。我宁愿我妹去外省的985里拼搏,专业被调剂,大不了上完大一再转专业。X大什么都好,就是生活太安逸了,这种没有竞争压力的大学环境,对我妹的成长并无裨益。

事实的确如我所料,我妹在大一几乎以碾压的姿态,各科绩点在全专业遥遥领先。尤其是设计课的奇思妙想,深受老师们赞赏。相比周围同学只经历过短期速成式的美术培训,我妹的绘画技术与艺术素养有些过于优渥。所以慢慢地我妹开始发现,这大学上得是有些无聊了。

因为无聊到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因为空有大把的大学时光不知如何挥霍,因为自己有才华有天赋,不用过多的努力也可以在专业上保持一个说得过去的分数。千般理由都让我妹开始觉得,稍稍放纵一些,稍稍把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大概是在我妹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她所在的班级开始流行起玩《英雄联盟》。“打LOL”成了她所在班级的集体活动,甚至还举行过班级内部的小型比赛。当然,出于维持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当我妹仅仅是出于好奇嘗试了一下之后,便发现她除了绘画之外的“才能”。

《英雄联盟》并不是一款简单的游戏,作为一款MOBA游戏(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它尤其考验玩家的游戏操作、对战意识和团队配合,想要玩得好并不容易。这时,我妹自幼培养出的优秀的学习能力不适时地展现了。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妹就在班级一众从小没怎么玩过游戏的女同学中脱颖而出,率领班级其余技术尚可的男同学们在召唤师峡谷中东征西讨,所向披靡。游戏胜利时获得的快感,游戏对战中由于实时对抗性带来的刺激感,再加上英雄联盟优良的游戏音效与游戏画质,就这样慢慢地,我妹在游戏中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

妹妹的室友打来电话

我妹有游戏成瘾的趋势,是她的室友告诉我的。彼时已经是我妹大二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学妹在电话里怯生生地叫了声“学长”,然后就开始说起我妹每天打游戏到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翘课拖作业的事情。学妹说她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给我打电话,不是想和我打小报告,而是仅仅从我妹朋友的角度,她不想看着我妹就这样荒废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在接到学妹的电话之前,我一直以为游戏对我妹而言,只是一个维持人际关系的工具。她需要有一个与周围的人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否则因为自身的优异,很有可能落得个“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下场。偶尔陪我妹出校门下馆子改善伙食,听着我妹眉飞色舞地讲着她辉煌的游戏战绩,我也只是付之一笑。现在再想去怨怼自己的后知后觉,悔之晚矣。和自己妹妹身处同一所大学,对于彼此生活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是我们认真讨论过的。我妹自幼独立聪慧有主见,何曾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妹妹会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瘾少女。

接到学妹电话的第二天,我去教务处查了我妹的成绩,果不其然,已经跌到年级十几名了。等期末考试周结束,我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去上海实习,而是选择和我妹一起回家。我妹早就已经长大了,有些事不是自己作为哥哥好言相劝,或者让父母责骂几句就能解决的。

在回家的大巴上,我妹告诉我,她已经知道室友给我打过电话了。六个小时的车程,她就这样靠在我肩头一言不发地玩《王者荣耀》。偶尔她会指着屏幕告诉我,她的队友是谁谁谁,有她大学里认识的朋友,也有她的高中同学。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我妹那份洋溢在嘴角的笑容是不会骗人的,在玩游戏的时候,她真的很投入,也真的很开心。

如果我们家有万贯家财,足以保证我妹以后的生活衣食无忧;如果我这个做哥哥的才华横溢,早早就能为我妹挣下偌大家产,那也许我不会那么痛心,也没有那么着急。专业排名十几名,不过只是保不了研了而已。全专业六十多人,十几名也不低了,我妹还不到二十岁,连游戏都不让她玩,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这不是网瘾,是厌学了

再仔细一想,重点其实不是让不让我妹玩游戏,玩游戏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愉悦,可当我们从游戏世界中脱离,再次直面现实的时候,迷茫、无助、不知所措的境地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我们的人生道路之上,需要老师,需要朋友,需要随着年龄渐长积习而得的经验与能力,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游戏更像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黑洞,疯狂地吸取着我们本可以获得的机会。我当然希望我妹快乐,但是游戏带给她的快乐,真的是快乐吗?

陪着我妹在家呆了几天,我妹还是没忍住,在家开始玩起了《英雄联盟》。父母说了她几句,然后便吵了起来。理由无非是“放假都不让我玩,以后哪有时间玩”、“游戏都不让我玩,你们想让我变成我哥那样的书呆子吗”。我不想劝,用游戏去逃避问题毫无意义,让我妹有什么不痛快的,吵一架趁早发泄出来。

我妹从小性子就像男孩子一样硬气,果然没吵几句就开始哭,游戏也不打了,要和父母死磕到底的架势。我让父母赶紧出去,把房门一关,然后坐在床边看着在床上哭得梨花带雨的妹妹。我听她哭哭啼啼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终于有些明白了:我妹这不是网瘾,这是厌学了啊。

果然打游戏只是表象,归根结底还是她觉得大学里没什么好学的了。老师上课清一色照本宣科,设计课导师的方案建议也全是无关痛痒。两年过去了,我妹觉得和刚上大学相比,自己几乎没有什么进步。除了打游戏能让自己开心,她对做其他的事情根本提不起兴趣。

想想周围的同学,我妹的想法并不是一个个例,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有这样的心态。如果对未来没有野心,如果对自己没有要求,甚至像我妹这样,因为之前的积淀就算不努力也能有一个尚可的结果,那为什么还要去努力呢?

但为什么要去努力,好像不是在我们二十多歲的时候应该去考虑的问题。二十多岁,不是一个不需要问为什么要去努力就应该直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吗?

那天我和我妹聊了很多,关于游戏,关于未来,关于我们对于人生的理解。我想和我妹说,如果她能够把打游戏的时间抽出来一点点,给她哥打个电话,我真的会很开心。平时你让我不要去干涉你的生活,不要仗着比你早出生一年就去约束你,管教你,我都同意。但是大学两年,除了游戏之外,你真的忽略了一些东西。比如说,你哥。

最后的结局,是我和我妹约法三章。首先,我妹保证不去网吧玩游戏,我觉得这点很重要。网吧环境鱼龙混杂,她去那种地方我不放心。其次,我妹保证不通宵玩游戏,该睡觉的时候会乖乖上床睡觉,如果第二天有早课也会按时起床。最后一条,是我要求我妹在手游和端游中二选一。换句话说,《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我妹要玩可以,但不允许两个都玩。

从我妹大三的情况来看,游戏在她生活上的占比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了。也许是我和我妹的约法三章起了作用,也许是因为大三忙碌的生活让我妹再也无暇顾及,更有可能,是因为那些曾经和她一起在游戏中奋勇杀敌的小伙伴们,也在长大之后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开始慢慢远离了游戏。但无论如何,我仍旧希望我妹的生活是快乐的,即便忙碌,即便艰难,但用自己双手去创造和收获的愉悦,总比在游戏中的光影变幻来得真实。

我妹用游戏去逃避着的,和父母因为游戏争吵过后眼泪中肆意奔涌着的,是她那颗真的被伤透了的心。

猜你喜欢

学妹玩游戏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审视自我,溯心而行——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回到古代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