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人如此时尚

2018-12-08晶晶

大学生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肚兜民艺荷包

晶晶

2018年7月20日至9月21日,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了“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

荷包——女子灵慧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佩戴荷包的记载,称其为“荷囊”或“鞶囊”。明清时期,荷包也称为“茄袋”“顺袋”,它成为社交礼仪、展示身份地位的必备物品。一款绣荷包的制作,从剪裁纸样、裱糊素缎、烫平折边,到缀缝布面、设计图样,装饰外表等等,皆需一双灵巧的双手。荷包的针法更多样且细密,最常采用的是平针绣,此外还有打籽绣、垫绣、套针绣、网绣、画绣、戳纱绣、盘金绣、锁绣、贴补绣等。在款式上,方形与扁圆形的绣荷包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样式,纹样多以植物花卉、动物图案以及吉祥图样为主。这些荷包上的图案纹样色彩鲜艳、绣工细致,充分展现了刺绣女子的聪慧灵巧与极高超的刺绣工艺。

围涎、童帽——虎头虎脑

围涎是由围在颈部披在肩上的饰物发展而来的服饰部件,学界多将它与围饰、云肩等衣饰联系起来。从清晚期至民国的大量儿童围涎实物,成为我国古代童装丰富内容的一部分。 此次展览童装中还有虎头帽。在民间,虎形的装饰以其强悍英勇的寓意在服饰中广泛涉及,造型与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刺绣技法变化多端,色彩对比强烈。

肚兜——紧贴生活

清代时,肚兜男女老少皆有。肚兜形制有方形、圆形、菱形、葫芦形、长方形等;穿着方式上,吊、系、扣、裹、挂、缠,各有所用;刺绣针法丰富多彩,最常用的是平针绣、掺针绣、打籽绣、布贴绣。肚兜上的图案也较为讲究,构图巧妙,寓意深刻。有人物、动物、花卉纹、鱼戏莲、蝶恋花,还有麒麟送子、指日高升、官上加官、长命富贵等。通过一针一线的创造,体现了富有情怀的生活艺术,以及丰富的锦绣文化。

喜庆软饰——有礼有节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制社会秩序中的喜庆装饰桌围、椅套、中堂、喜帐组成了传统礼俗生活的特质。此次展示的喜庆软饰传达了一种礼学文化,即传统婚仪如何促成有礼有节、秩序和谐的社会文化,对现代人也有一定启发。

苗绣——苗史苗愿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代表,苗族服饰是璨若群星的服饰中耀眼独特的一颗。服饰纹样记载着苗人的宗族历史,是苗人宗教观念的载体,也体现了苗人平等的生命观。苗族妇女通过精心制作,把对于家人的爱,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都融进了服饰中。背扇更是母爱的体现。它是劳动妇女用来背负孩子的重要生活用品,背扇的各种纹饰寄托了母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种种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肚兜民艺荷包
剪下个荷包样
绣荷包
戴荷包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KIN GDOM OF LINGERIE
妖怪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