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修·伯恩《灰姑娘》:剧场里的舞蹈“电影”

2018-12-08

上海戏剧 2018年5期
关键词:伯恩马修舞剧

编者按

当水晶鞋出现在战火中的废墟之上,魔法是否还奏效?这个故事又将闪耀出怎样的光芒?马修·伯恩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改编重新演绎了《灰姑娘》这个爱情童话。8月16-25日,马修·伯恩版《灰姑娘》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演出,《上海戏剧》与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一起共同组织了这次“海上青年戏剧沙龙”活动。正如马修·伯恩的作品是戏剧与舞蹈的相遇,这一次我们也让戏剧评论者与舞蹈评论者碰撞,来详解马修·伯恩的“午夜魔法”。

何沁|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教师

不见灰暗,依旧童话

就如马修·伯恩以往改编的作品一样,《灰姑娘》也从童话世界走入了二战时期被纳粹蹂躏的英国。故事背景的转变不禁让人联想到,在战争时代中,人人都变成了“灰姑娘”,人人都在生活的窘迫中挣扎,为时刻将失去生命而恐惧,人人都渴望被爱所温暖,被希望所救赎。

看到这些故事背景的改编,观众可能会以为这部《灰姑娘》是一部黑暗的灰色调作品,但是马修却没有将战争的沉重气氛渲染。在他的视角下,我們可以看见不一样的《灰姑娘》,它像一部在舞台上放映的电影,用舞蹈肢体的影像与华丽的舞台布景一帧一帧地演绎出战火中的童话故事,没有脱离原来的童话基调。整部作品的编舞也与改编的剧情相得益彰,利用社交舞还原了特定时代的舞会场景,几处现代群舞运用快速的旋转与直线型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时间”元素的飞逝与压迫感。

灰姑娘在第一场幻想自己与飞行员共舞的“衣架”双人舞与第二场舞会中与飞行员真正共舞的动作相互呼应,动作重复,质感不重复,又强调了主题,也使人记忆犹新。在整部舞剧中最值得称赞的是白衣天使这个舞者精湛的技术与表演。仙女教母变成男性天使的性别转换,非常利于双人舞的表现。其出场舞蹈的“鞭形”动作质感清晰地表现了柔美梦幻而不失阳刚的天使身份。在每个场景穿插时的多次造型动作与快速旋转动作与其可以控制时间的能力契合。整部舞剧也由他控制时间线,将梦幻与现实巧妙地组织在一起。

邓佳|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

在反差中挖掘出极致的戏剧张力

马修·伯恩版《灰姑娘》在生死末日和昼夜狂欢、时间咒语和爱情魔法、断壁残垣和奢靡梦幻、崇高唯美和扭曲嘲讽这一对对互斥反差的紧张主题呈现中,挖掘出极致的戏剧张力,既呈现了末日将倾稍纵即逝的现实感,又为时间断崖后的重逢悬念营造出非现实的幻象,让观众在对比中感受和感觉战争的现实困境和对人间真爱的希冀。

仅就舞蹈动作本体而言,英国民间莫里斯舞、现代芭蕾、舞厅华尔兹、流行的摇滚舞、性感的贴面舞、幽默的爵士舞交织穿插,为人物形象塑造和剧情发展所适用。该剧还充分融合了音乐剧、电影等多种元素,采用黑色幽默的叙事手法配合舞剧结构的精心设计,以及现实场景的还原重组,达到一种模糊现实主义的真实效果,满足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观者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和心理需求。俄国音乐家普罗科耶夫创作的音乐中大量的不和谐音和不和谐曲调,淋漓尽致地呈现了作曲家诙谐幽默的人生态度,同时还蕴藏着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充满了电影般的戏剧冲突。

马修·伯恩版《灰姑娘》无论在题材、主题、人物、场景和情节方面,既尊重传统,又与时俱进,是对芭蕾艺术的再一次致敬。

聂冰心|浦东文化艺术中心舞蹈编导

敏锐洞察 不守规矩

马修·伯恩是个不守规矩的舞蹈编导,他天马行空地将故事原核打破、重组,再重新织就起属于自己的故事外衣。他善于用舞蹈的语言来“讲”故事: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能够辨识其鲜明个性特征的舞蹈语汇,舞段上也没有太多的旁枝末节,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为刻画人物、推进剧情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剧中人物心理和外部时空的转换,以及舞台调度的处理上也非常巧妙。

在看《灰姑娘》的过程中,偶尔会有种看电影或话剧的既视感,编导的创作思维常常是在舞剧之外的,对其他艺术门类观赏经验和创作方法的借鉴,体现出马修的艺术敏锐度。而“战火版”《灰姑娘》将二战这一故事情境的植入,也体现出编导创作中的社会敏锐度。这两点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弥足珍贵。

郭晨子|剧评人

不唱歌的音乐剧

《灰姑娘》有了现实版了,不再只是完成惩恶扬善的说教,也不再是王子拯救一切的童话。依托于二战背景,马修·伯恩给了这个故事坚实的人物基础、情感层次和来龙去脉。

然而,也许真的是在向黄金时代的歌舞片致敬,全剧群舞和双人舞在结构上的穿插、讽刺性处理继母和她的子女的舞段,以及辛德瑞拉和模特——她想象中的“王子”——共舞、三幕中她受伤住院后对白色屏风的反复调度,似乎都更像是音乐剧的“舞码”。作为舞剧,舞蹈的语汇稍稍常规了一些,第一幕的前半段更是几近哑剧表演。

这一版《灰姑娘》创作于1997年,一改童话中的仙女教母为男性的守护天使,天使不仅指引着灰姑娘的选择和行动,推动情节发展,也是灰姑娘内心的某种放大。和首演于1992年的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中的死神、首演于1999年的德语音乐剧《莫扎特》中的小莫扎特一样,都映射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马修·伯恩的《灰姑娘》像是一部不唱歌的音乐剧,是舞剧的叙事能力增强了,也是音乐剧中舞蹈部分的水平不断地在提高。

马俊丰|戏剧导演

活着为什么?舞蹈!

这是我继全男班《天鹅湖》,以及《睡美人》之后,现场观看的马修的第三部作品,三部中,《灰姑娘》排名第二。尽管整场演出有诸多的不尽人意,但马修还是用他充沛的情感和丰盈的想象力给予了这个故事最大可能性的表达。

马修作品中那种凛冽而略有怪异的审美情趣在这部作品中依然延续,既处处点送、匠心独运,又能滴水不漏、浑然天成,审美体系真可谓既完整又细致,让人叹为观止。

最让我感慨的,是那狂轰乱炸之下的末世狂欢,以及马修对女主角辛德瑞拉深情的注目和无限的温柔。将灰姑娘的故事置身于炮火下的伦敦绝非噱头,而是扎扎实实地体现了人类对欢愉生活的热烈追求——活着为什么?舞蹈!

几场重头舞段设计编排巧妙,如:在幻想舞会场景中和“衣架”磕磕绊绊的幻想之舞、在初入舞会和一排男兵的众星捧月小群舞、和男主在欢愉过后性感又温暖的清晨缠绵双人舞等等,都体现了马修对女主角投射的浓郁而真切的深情,令人唏嘘动容。

猜你喜欢

伯恩马修舞剧
生日谜语
考特妮和龙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绿眼睛
父亲和岳母的惊天秘密
冯双白
马修曾迷上摄影
马修的夜晚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