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为何喜欢吮手指、啃指甲?

2018-12-08崖柏

现代家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指甲手指宝宝

崖柏

吮手指、啃指甲是幼儿常见的不良习惯,危害甚大,程度轻的摄入细菌,严重的啃坏指甲和指甲周围的皮肤,造成感染。要纠正这个恶习,家长首先要弄明白幼儿吮手指、啃指甲的心理动因。

究竟是不是恶习

【案例1】吮指萌娃彭彭

彭彭是个1岁半的男宝宝,因为整天把大拇指含在嘴里,甚至睡着了还在吮,样子十分可爱,被爸妈亲切地称为“吮指萌娃”。有人提醒彭彭妈,说幼儿吮指不卫生,应该及时纠正。彭彭妈不以为然,说只要把彭彭的手指洗干净,吮一吮怕什么?再长大些,他自然就不吮了,所以不算恶习。

【案例2】疯狂老鼠涛涛

涛涛是个4岁男孩,“疯狂老鼠”是幼儿园小朋友给他取的绰号。之所以有如此不雅的绰号,是因为他有啃指甲的恶习,十个手指甲都被他啃得尖尖的,经常无意中划伤小朋友,所以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涛涛妈想尽了办法,软硬兼施,仍无法帮涛涛改掉恶习,甚至连医生都束手无策。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提醒涛涛妈,涛涛啃指甲可能是情绪焦虑的表现,若不及时干预,有可能酿成心理疾病。

【分析】是否正常看年龄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出生后到1岁半,婴幼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口部,他们靠吮吸、咀嚼、吞咽、啃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和满足。这一阶段被称为“口欲期”。所以,婴幼儿吮手指、啃指甲是天生的本能。有统计显示,90%的正常婴儿有吮手指的行为,甚至有很多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会吮手指。有些婴幼儿吮吸欲望强烈,吮吸奶水无法满足其需要,他就会吮吸自己的手指,毕竟,手指的形状接近奶头和奶嘴。另外,婴幼儿在长牙的时候,牙床会发痒,也会刺激宝宝的啃咬冲动。一般而言,到2~3岁,宝宝吮手指、啃指甲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如果宝宝过了3岁仍有吮手指、啃指甲的习惯,爸爸妈妈就要警惕了,因为宝宝有可能患了心理运动功能障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吮手指的儿童占比12%,而啃指甲的儿童占比高达44%。值得强调的是,啃手指这种恶习可在儿童期的任何阶段发生,但多数出现在11~13岁孩子身上,大约10%~30%的学龄儿童有这种行为,顽固者可能形成终身怪癖。

毋庸置疑,吮手指、啃指甲是恶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一,不卫生。众所周知,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常将手指放进嘴里,是非常不卫生的,特别对于婴幼儿而言,在没有学会正确判断卫生与否的前提下,把手指放入口中是导致病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若不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宝宝口腔和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第二,破坏牙齿健康。啃咬指甲会导致宝宝牙齿畸形,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甚至脸部变形。

第三,导致甲沟炎。长期啃指甲会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和感染,导致甲沟炎。

第四,影响发音。由于吮手指、啃指甲恶习的形成期正好与宝宝学说话的时期重合,又都是口舌运动,所以有可能影响宝宝某些字词的发音,造成口齿不清,容易出现咬舌等问题,进而影响宝宝的语言发展。

第五,影响心理健康。宝宝有吮手指、啃指甲恶习,有可能遭到幼儿园伙伴和学校同学的嘲笑和歧视,对宝宝的心理成长具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形成恶习有原因

要纠正宝宝吮手指、啃指甲的恶习,家长首先要弄清楚恶习是如何形成的。儿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研究显示,宝宝养成吮手指、啃指甲恶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欲望补偿。有的宝宝在口欲期正常的吮吸行为经常被父母制止,探索世界的机会和权利被剥夺,就会在心里埋下尝试未果的心愿,对宝宝来说就是一个“未完成的事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当宝宝有能力去实现这个未完成事件的时候,他就会本能地去做,尽管这时候显得非常幼稚和不可理解。在心理学上,这叫欲望补偿。

第二,缺少同龄伙伴。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宝宝从幼儿园回到家,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当他感到孤独寂寞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指、啃指甲,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第三,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宝宝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注(特别是母爱)而失去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而孩子又没有找到合适的释放途径的时候,有可能通过吮手指、啃指甲来自我安慰。

第四,适应困难。当宝宝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比如搬家到新小区、更换幼儿园,对环境和小朋友感到陌生,有可能出现吮手指、啃指甲的行为。

第五,心理焦虑。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当宝宝长期处于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等情绪状态中,会不自觉地通过吮手指、啃指甲来缓解这种焦虑,因为吮吸会让他们想起喝奶的感觉,而喝奶意味着放松和满足。事实上,吮手指、啃指甲的确能给宝宝一些安慰,对缓解焦虑有帮助,但这种帮助不能长久,而且会反过来造成紧张和焦虑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家庭气氛不和谐、家人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父母过于严厉经常否定孩子、受到家人和老师的批评责骂等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紧张和焦虑。

第六,模仿和反面強化。有的宝宝吮手指、啃指甲是在模仿小朋友,这种模仿行为通常不会长久,只是玩玩而已,但是,如果父母此时粗暴介入,反复阻止、指责宝宝,宝宝反而得到了强化,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而固化恶习。

第七,转移痛苦。当孩子处于饥饿、疼痛或其他不舒服的状态时,吮手指、咬手指可以转移、分散宝宝对痛苦的注意力。若此类痛苦经常出现,可能使这类动作变成习惯性动作。比如父母喂养方法失当,当孩子感到饥饿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获得填饱肚子的食物,只能把手指放进嘴里当作安慰,久而久之就成习惯了。

第八,教育不及时。当宝宝从吮手指、啃指甲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指甲、啃指甲。如果父母对宝宝的这种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听之任之,很容易使宝宝的恶习固化。

第九,营养不良。当宝宝身体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如锌、铁等,也会引发吮手指、啃指甲行为。

矫正恶习有技巧

宝宝有吮手指、啃指甲的恶习,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心理健康不利,所以家长要及早进行预防。对已经形成恶习的宝宝,家长应首先查明宝宝形成恶习的具体原因,定位好真正的原因之后才能采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矫正。如果自己无法判断的话,可以借助专业的医疗评测机构进行诊断。父母可采取的矫正措施如下:

1.正面指導,避免冲突。宝宝吮手指、啃指甲的恶习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的注意、指责和纠正可能会负面强化恶习,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

2.尽量满足宝宝被爱被关注的需求。父母要注意改进喂养方法,定时、定量地观察和喂养孩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定时吃喝的习惯,一方面也能防止其出现吮手指、啃指甲之类的行为。对已经出现吮手指、啃指甲恶习的宝宝,父母要尽量满足其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安详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3.增添生活乐趣。宝宝生长的环境比较单一,或者父母平时工作较忙没办法陪伴宝宝,不妨把宝宝送到幼教机构,让宝宝有机会与同龄人一起玩耍,或给宝宝买些新奇有趣的玩具,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一方面可以减轻宝宝孤单无聊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让宝宝没有机会或时间去关注自己的手指。

4.改善家庭环境。尽量给宝宝宽松、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让宝宝有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机会,尤其是让宝宝敢于并愿意在家庭中表达生气、失落、不满等负面情绪,避免积郁成疾。

5.定期剪指甲。父母应该每周为宝宝修剪指甲一次,使其啃不到。同时应注意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疾病。

6.厌恶疗法。在宝宝经常吮吸、啃咬的手指上撒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或缠上胶布,使之在吮吸、啃咬时产生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7.脱敏训练。规定宝宝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手指、啃指甲,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习惯。

8.代币奖励。父母和宝宝约定好,每天给宝宝记录吮手指、啃指甲的次数或时间,当宝宝连续多少天减少了多少次恶习,父母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小贴纸等,以此来逐渐减少恶习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达到最终消除的目的。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指甲手指宝宝
一根手指点点点
手指被“卡”住了
指甲钳的收藏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笔穿手指
可爱宝宝超级秀
剪指甲
布朗紧张时 会咬指甲
手指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