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台新咏》的编纂与诗学革新管窥

2018-12-08金乾伟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金乾伟

摘 要: 《玉台新咏》是女性文化专题诗集,又因梁朝亡国被后人视为非正统的大雅之音。结合历史实际看,编纂《玉台新咏》不仅是规训后宫妃嫔的诗教读物,更是从国家文化建设层面,意在张扬女性并为之提供展现的空间;从男女之情看,收录女性文化的诗歌超越了现实层面的温饱问题,而上升到滿足理想婚恋的层次;从诗歌创作看,汇编称为宫体诗的大量作品,已经向着与现实主义流派分庭抗礼的浪漫主义方向发展,体现以情生成的文学创作规律。由此观之,《玉台新咏》的编纂推动了诗学革新发展的诉求。

关键词: 《玉台新咏》 诗学革新 女性文化专题

《玉台新咏》专收女性相关题材的诗歌,成为女性文化专题诗集,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情感生活,在爱情婚姻方面体现了女性细腻真实的心理波动,特别是描写宫廷贵族女性的宫体诗,所录作品被称为“艳歌”,带有男性赏玩轻薄的意味,为后人所诟病。在笔者看来,编纂此书有其超越时代的进步意义,古代社会建功立业者以男性为主,女性抛头露面的机会相对较少,一部专门收录女性容貌服饰、万种情态、内在情感等的诗集,“探寻古代诗歌中的女性世界,这是一个最理想的读本”①。编纂《玉台新咏》对于诗学革新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彰显了女性文化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文化专题诗歌汇编动用的是国家之力,编纂《玉台新咏》就是集中梁朝优秀的文职人员和动用国库财物完成的,属于国家文化建设的要事。一般而言,动用国力编纂历史文献常见,但是编纂女性文化专题的读本不多。《玉台新咏》编纂与王子继承大位密切相关,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萧统、萧纲两位王子分别推动汇编的《文选》、《玉台新咏》两部文集,都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文选》关注国计民生被推为文人书生研读的正统经典书目,《玉台新咏》集中男女私情被斥为亡国靡靡之音。一国王子组织文职人员编纂文集肯定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带有特定目的,如果仅仅认为浅薄王子玩弄风花雪月就过于肤浅,而推出一本编著不是率性而起。王子身后附带的资源是以国力作为支撑,就其身份而言是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大事,王子身边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文人墨客及关注国运出路的智囊人物,编纂书籍作为继承大统的重要资本,因此组织《玉台新咏》编纂工作有多重意义。

上升到国家文化层面意味着得到官方的认可,可以利用国家体制管理优势大力动员人力物力,诸如文人书生都可以成为编纂队伍中的一员,更重要的是得到文人书生代表的文化精英的认可,也就是说被后世后人斥为亡国之音不入庙堂文化《玉台新咏》的编纂初始恰恰看作国家正统文化一部分,特别是以萧纲太子名义编纂,得到上下传承的意思,即由皇帝到太子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建设。结合《玉台新咏》收入大量的君臣宫体诗看,可以这样理解,梁朝前期有过引以为傲的成就,联系后人争议的梁武帝宠佛到极端的案例,可以说梁朝整个国家有过强盛的综合国力,正是拥有财大气粗的实力,君臣一度忘却长期奋斗的目标,甚至连眼前潜伏的危机也不放在眼里,因为皇帝喜好宫体诗,高官臣子自然有样学样,一时宫体诗成为梁朝文学主流形态,君臣相和文人争鸣可谓蔚为大观。

编纂《玉台新咏》动用国家之力的意图是对后宫妃嫔佳丽进行诗教,当其时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认为后宫嫔妃母仪天下,是天下女性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因此对她们进行符合社会意愿的教育,因为后宫女性不用为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担忧,言谈举止要在富裕优厚的物质生活中体现内心的安宁充实,通过宫体诗展现女性的外在美,因此大量宫体诗刻意描述女性的衣物鲜美,还有内心情感方面的寄托,希望后宫佳丽的一举一动达到社会期待的那样,但是皇宫大内充斥种种意想不到的阴谋诡计,后宫更是争风吃醋的主战场,期冀开展的诗教能够打破因为个人得失带来的苦闷,希望后宫成为和谐安宁的女性世界。

二、编纂《玉台新咏》汇集男女之情有其特别用意,真情是诗歌佳作的源泉。

按照美国学者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涉及吃穿用度的民生问题属于满足生理需求的第一个层次,满足男女之爱的属于爱情归宿的第三层次,这是满足温饱安全之后的高级层次,按照儒家文化观点,男女之爱结为两性之好关乎国运后继之人,即繁衍子嗣修身齐家治国普天下,换言之,男女私情与家庭后继有人、国家兴亡密切相关,就其产生的价值来看,男女之事大矣。男女私情不私,既然这样为何要贬斥呢?难道只是关注民生的才是好文章吗?其实唯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才能成为经典佳作流芳百世。

男女之情常常视为纯粹的个人私情,达到极端者居然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发生全面对立冲突,特别是亡国之朝更是把后宫某位出众的女性视为乱国误君的红颜祸水,与之相关的诗文也就看作是亡国之音。《玉台新咏》主要彰显女性文化的诗集,里面大量描述女性肢体、服饰、情感等内容的诗歌,又遇到梁朝灭国被后人看作不祥,但是男女之情毕竟与家庭及后嗣密不可分,换言之,看似私情的男女恋情是联结成家立业的唯一渠道,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对青年男女要组成新的小家庭,完全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会进入另一个误区。因为组建家庭的男女主角要构建甜美和谐、幸福健康的生活氛围,这就需要男女两情相悦,男女之情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初始统治者往往采取休养生息的办法,意在让天下逐步恢复生机,对于社会管理采用包容大度的态度,反映在文学艺术中有类似表现。《玉台新咏》汇编大量的男女之情诗歌就有这样的社会背景。

溯本清源,儒家对于人生诉求有着明确的规划,以家庭为单位成长的人员担负着光宗耀祖的责任,完善个体的人品才干,成家养家治理国家赢得天下太平,所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培育符合标准的精英人士需要依赖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年男女组合建立家庭,所以围绕家庭相关的男女之情非常重要,只有较为融洽的男女父母关系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人为忽略男女之情,不仅不符合家庭实际,反而有悖人伦情理,由此表达的看似表面的男女情感已经超越现实物质生活。

男女之情往往与物质生活有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满足温饱问题就是最大的幸福。在我国大多数历史时期,真正解决普通百姓日常民生所需较少,同情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现实主义表述的图景,这样的作品很容易成为正统文学的承认和赞成。男女之情表现的女性身材柔美、服饰精美、言行甜美等,不是随意能够完成的,正常情况下不可能饿着肚子猜想并不在真实社会里的虚幻情爱,只有生活富足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在满足女性天生丽质的年轻之时身着得体美丽的服装饰品,物质生活无忧方能摆脱温饱问题的羁绊,想法提升自身的修养品质,男女之情往往给刚刚长大成人的适龄青年想象不到的冲击力,是成长个体获得独立真正走向社会的开始,青年男女往往对爱情婚姻无限遐想,因此男女之情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超越现实社会,成为浪漫主义作品。大千世界只有皇帝之家的后宫佳丽拥有无尽的物质财富,大量的闲暇时间,完全满足自身外在美的装饰打扮,并在言谈举止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优雅温情,同时又能够识文断字吟咏诗文,成为外在美气质美知性美的集大成者,《玉台新咏》编纂女性相关作品就为浪漫主义诗学革新提供了完整的经典读本。

三、收录大量宫体诗,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诗学演变的规律。

因为创作人群大多是君王大臣,以展现女性外在魅力及内心情感为主,甚至有些诗歌带有把玩亵渎之意,这样的统治者一旦与王朝衰落沾边就会被斥为靡靡之音,便被正统文学所不齿。但宫体诗创作讲究一定的文字技巧,为后世革新诗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范式。无论后人对于宫体诗是何看法,但是一定要承认宫体诗在梁朝君臣实践中找到了规律性的技巧,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可以这样讲,正是描述男性眼中或心中的女性之美,通过现实观察和大脑想象刻画女性体态之美、服饰之美及女性的各种感受等,需要抓住代表性描写对象进行勾画,这为突出细节描写,特别是以女性情感为主的创作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女性社会生活的幸福感能够看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大量女性色彩的宫体诗说明梁朝有过一段相对美好宽松的社会氛围,为展示女性之美提供了難得的机遇。不幸的是梁朝是个短命王朝,所编纂的《玉台新咏》却在后人非议中流传下来,这说明很大程度上受到文人书生的认可,至少不是完全排斥。

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就是讲究辞藻华丽、意境柔和、形象精美等,文学毕竟要通过文字一霎那就产生具象并让人回味无穷。整个大自然还有什么比进化最高级的人类更美的图景呢,尤其是古代社会男性文人占据绝大多数,喜视美女欣赏美女评鉴美女成为诗歌展现文人书生情感的工具,女性的身材、服饰、饮食、心理等成为入诗的最好药材,特别是在皇帝喜好之下,成为国家向好的文化象征。梁朝萧纲太子有自己的打算,希望提供编纂新的诗集“宣扬自己的诗体”②。主要是指梁朝君臣创作的宫体诗,文学创作注重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隽永,同时要求体现与时俱进具有创新之举,宫体诗虽说成为高官贵族带有玩弄文字故作风雅之意,但是宫体诗毕竟有独特之处,特别适合描写女性万种风情,与之相关的服饰衣物、对镜梳妆、婚恋之情等,并对此类诗歌创作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一时成为梁朝庙堂文学活动的主要流行形态。

《玉台新咏》成书流传后世,因其大量独特的女性诗歌给后人模仿创作称为“玉台体”,注重声律之美,特别是利用永明体探寻的文字规律,宫廷讲求礼乐高雅,创作的诗歌也讲究和悦动听;体现用典之美,在那些达官贵人看来,玩弄风月娱乐诗文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从古人之意得到创新的可能,恰到好处地用典展现文学的意境深邃;展现用词之美,遣词造句达到让读者回味无穷的地步非常难,我国古代诗歌除了古体诗之外,大多是四句或八句,要求尽量用最少的文字展示最多的诗意,自然清新的诗句难以做到,但是运用华丽的辞藻在宫体诗中常见。大量宫体诗汇编给后人玉台体的诗歌认识,对于诗学革新有很大的影响,诗歌发展向诗句相对自由变动发展,长短句的词在五代十国影响了温庭筠等花间词派诗人,以描摹女性闺情为显著特点,可以说一脉相承。

《玉台新咏》编纂成书在历史变迁轨迹中与社会动荡、战乱亡国相遇,这样的社会背景难以为之持续提供宽松包容的文化舆论,因民不聊生所展现的温饱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可谓引领文学发展过于超前,但是赞颂男女之情纯真、婚恋之美好、女性自身独特之美等却值得正面肯定。注重情感入诗,并讲究诗歌遣词造句达到符合规律性的技巧,这对于诗歌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使用。在相当长的以古代男性为主的社会,文人墨客能够认真编纂女性题材专题诗集,并且得到太子的鼎力帮扶,虽然收录诗歌不乏玩弄风月赏玩女性之作,但非常难得为展现女性之美提供了诗歌读本,对于古代诗学革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曹明纲.玉台新咏·前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6.

②金克木.《玉台新咏》三问[J].文史知识,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