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时期《尚书》版本价值研究

2018-12-07杨宏真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版本尚书

摘要:对于《尚书》的版刻,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后唐时期,北宋太宗时期刻本称成《尚书》北监本,南宋将地方进行校刻的刻本收入国子监,称为《尚书》南监本。作为儒家五经之一,《尚书》通过科举考试等形式,深刻影响后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关键词:尚书;版本;校刻

一、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尚书》版本学价值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论文也不多,主要可供参考的就是刘起釪先生的《<尚书>与群经版本综述》中关于唐宋时期《尚书》版本发展的研究,该文对《尚书》唐宋时期的版本进行了系统的列举与论述,对后世研究《尚书》版本发展有重要影响,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对《尚书》版本价值方面作过多论述。本文也将根据这篇论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唐宋时版本变化的价值进行一些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二、《尚书》版本价值研究

作为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的版本变化较为复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尚书》流传时间较长,散轶较多难以整理;其二,《尚书》有今文,古文和伪古文三种本子,三种本子各有不同的版本情况;其三,《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校刻一般是和其他儒家经典结合起来的。如今,《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完整的本子都已散轶,《今文尚书》只在残存的《汉石经》中能见到23篇,《古文尚书》只能在《魏三体石经》中见到17篇,因此,后世《尚书》刻本大多是以魏晋时期的《孔传古文尚书》为蓝本。唐代孔颖达所编《五经正义》便是以梅赜所献《孔传古文尚书》为底本,但这本《伪古文尚书》中有许多古字,天宝年间卫包改《伪古文尚书》为今字本,刻在《唐石经》中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两宋关于《尚书》的刻本,都是以《唐石经》中的《尚书》为蓝本进行校刻排版的。

《尚书》的版刻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后唐时期。当时国子监根据《唐石经》刻本对儒家诸经进行校刻,推行全国,并且禁止使用杂本。但由于五代时期战乱频仍,王朝更迭频繁,后唐版刻工作并未完成便亡国,经过后汉、后周的努力,历时三十年,诸经的版刻工作才算完成,因为是由后周兼判国子监事田敏呈进诸经,故称为田敏“九经”版刻本。该本《尚书》是经注合刻且使用的是《孔传古文尚书》。与此同时,后蜀的丞相母昭裔也在成都刻印“九经”,这个版本被称为“孟蜀大字九经”,也被称为“蜀大字旧本”。

北宋沿用五代时官刊诸书的传统:严禁民间私自写本。但五代十国的乱局使得北宋初年的“九经”刻版已不足四千,《尚书》刻版更是大大减少。宋太祖开宝年间,将北周所刻的用古文书写的《尚书》改刻为今字,并对其中《尚书》的内容进行了删削,最后修成《开宝新定尚书释文》。宋太宗时期,国子监完成了对《尚书正义》的校勘工作,并进行镂板,于淳化二年(991年)刻成,这个刻本就是北宋的《尚书》定本,被称为《尚书》北监本。此版本以《唐石经》为蓝本,是经五代、宋初校勘排版的集大成之作,但由于此版本采用的是《孔传古文尚书》的内容且在宋初经过诸儒的删改,在内容上有所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本为后世南监本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对《尚书》版本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南宋初年,临安府的国子监多次到地方州郡访寻旧国子监原颁的各经善本校对镂板,并且将雕造刻板诸经以及诸经正义的工作下放到地方。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诸经及正义的刻本终于集全。如今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就藏有绍兴间所刊《尚书正义》。而这些地方校刻的刻本最终都被收入了临安的国子监,被称为《尚书》南监本。南监本的诸经及正义有单疏本、单经本、经注本三种,诸经正义以疏本为准,为单疏本,经本中则也有单经本,经本上多有南宋国子监的“本监”二字。根据宋代岳珂在《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所说的:“监中大小板凡三”。其中的大本应该就是“九经”的经注本。南宋时期,对民间私自刻本不加禁止,出现了众多民间《尚书》刻本。除监本外还有各类公私刻本与坊刻本,但大多以南监本为蓝本进行校刻。但南监本是各地进行校刻雕版,所以各版水平参差不齐,常常出现脱字讹漏的情况。并且五代及北宋時期禁止民间进行刻本,所以对于北宋监本的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也不能给予改正,因此南监本与南宋诸本的版本学价值较低。为了改变监本简乱与地方版本繁杂的问题,南宋中后期毛居正受国子监聘校正经籍,对诸经的经注本进行校刻。他对校注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时人誉之“毫发必校,儒官称叹”。毛举证所参与的这次校刻可以说是南宋国子监最后一次重大的校刻《尚书》工作,为后世《尚书》版本学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蓝本。之后随着蒙古入侵、朝廷衰微,南宋再也没有对《尚书》等诸经进行大的官订工作。唐宋之时的《尚书》校刻对明清时期《尚书》版本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两宋监本、公私刻本和坊刻本对《尚书》进行校勘与修订,对于推动后世对《尚书》的版本学研究和明清时期《尚书》考据学与辨伪学的发展以及推进对《尚书》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唐宋时期《尚书》版本学的发展为后世尚书辨伪学的发展提供了蓝本。《尚书》是我国流传最古的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版本的变化也深刻的影响了辨伪学的发展。通过对《尚书》版本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的认识到《尚书》的文献学价值,以期对《尚书》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更有力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起釪:《<尚书>与群经版本综述》,《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

[2]岳珂:《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作者简介:杨宏真(1998-)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版本尚书
谦虚
自大的马谡
《尚书》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国学赏析:尚书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蒲松龄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