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碱脂酶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2018-12-07赵金凤寇亚昭

医药前沿 2018年35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胆碱肝炎

赵金凤 寇亚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05医院检验病理科 上海 20005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临床针对各类疾病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全面,其中肝功能作为反应肝脏疾病的常见指标,需加强对其的检测,但当前诸多检测手段难以体现肝功能实际情况,需进一步分析相关检测指标[1]。其中胆碱酯酶和血清前白蛋白作为体现肝功能的常见指标,可加强对其在病毒性肝炎检测的应用价值研究[2]。为此,本次研究对胆碱脂酶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资料,另选择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患者84例,女患者46例,年龄在20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68±4.11)岁,包含慢性重型肝炎1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7例,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1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8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1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2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23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3±4.17)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均行胆碱酯酶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选择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诊断,胆碱酯酶采用丁酰硫代胆碱底物法测定,试剂由宁波普瑞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前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由宁波普瑞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结果

分析附表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碱酯酶及血清前白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慢性重型肝炎降低程度最大,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降低程度最小,即疾病越严重,降低程度越大。

3.讨论

目前临床加强肝功能指标的研究,以期发现明确各类病毒性肝炎诊断指标,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其中血清胆碱酯酶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当肝细胞受损,则胆碱酯酶明显降低;血清前白蛋白作为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体内转化率较高,且血清含量敏感[4]。上述两者均能够作为反应肝功能的有效指标,即当肝功能受损越严重,血清胆碱酯酶、血清前白蛋白降低越明显,继而反应不同病毒性肝炎严重程度,尤其在反应急性病变方面优势更加明显[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碱酯酶及血清前白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慢性重型肝炎降低程度最大,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降低程度最小,即疾病越严重,降低程度越大,表明胆碱脂酶与血清前白蛋白可体现肝功能水平,可应用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诊断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胆碱脂酶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较高,值得推广。

附表 对照组与观察组胆碱酯酶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s)

附表 对照组与观察组胆碱酯酶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s)

注:①表明与对照组比较,P<0.05,t=3.44、6.35、4.83、6.24、4.04、4.57,t=6.30、15.88、11.71、20.51、19.61、22.21。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胆碱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世界肝炎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