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要素分析的湖北旅游业供给侧现状研究

2018-12-07刘亚玲刘秀丽

度假旅游 2018年11期
关键词:湖北旅游业要素

刘亚玲,刘秀丽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56)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快速转型升级,旅游需求不断变化,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供需矛盾凸显期。旅游需求倒逼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既是顺应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也是产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6年湖北旅游收入已达4870亿元,排名全国十强,接待游客人数5.73亿人次。湖北旅游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本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湖北旅游业也面临增长放缓的趋势,其本质在于无法及时跟进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产生供需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湖北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要进行湖北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发展,其前提是要清晰明了湖北旅游业的现有发展状况。

1 旅游业供给侧辨析

学术界对旅游业供给侧没有统一界定。随着旅游影响扩大,游客需求感知的变化,多数学者认为旅游供给侧内涵广泛,张栋认为旅游业供给侧即旅游产业的供给,包括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产品要素两方面,旅游公共服务分为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组织等机构服务和“行、游、住、食、购、娱”等的产出保障。此后众多学者如胡召芹、张静妍、顾婷婷、张福春也分别从旅游产品要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保障等众多要素对安徽、保山、江苏、贵州四地进行了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旅游业综合性强,决定了旅游供给侧受众多要素影响,在分析中全面考虑理所应当,而供给侧改革中,供给要素众多,难免顾此失彼,改革应抓重点提效率,以核心要素优化带动全面升级。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创新是保持各产业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动力源),成为供给的“四要素”。旅游业区别其他产业是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为表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也以此作为旅游业经济贡献的主要统计要素。因此,笔者认为剖析旅游业的供给侧应从四大生产要素、旅游业六大产业要素两大方面对湖北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

2 湖北旅游业生产要素供给侧现状

2.1 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核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湖北处于东西地四大生产要素、旅游业六要素两大方面对湖北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转换、南北文化融合的中心地带,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资源整体优势度居全国前列。

表1 旅游资源评价列表

湖北旅游资源品位高,有利于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自然旅游资源看,如江南山水的长江三峡、原始神秘的神农架林区、北国风光的恩施大峡谷、丰富多彩的“千湖之省”湖泊风光;从人文旅游资源看,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和明显陵,悠久历史的古三国胜迹、近现代革命遗址将军县“红安”和辛亥革命遗址、著名的现代工程三峡大坝,也有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古人类长阳人遗址和屈家岭文化遗址、以编钟为代表的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更有特色浓郁的鄂西土苗民族风情。

旅游资源区域差异明显,有利于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发展。省内旅游资源形成四大旅游资源区:以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为主的鄂东综合旅游区;以古三国和楚文化为主要特征、自然风光为辅的鄂中名胜古迹旅游区;以武当山、神农架为代表的鄂西北山岳风光旅游区;以岩溶洞穴与民俗风情景观为主的西南峡谷溶洞与民俗风情旅游区。

2.2 旅游投资多样化

旅游投资作为旅游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内生驱动力,其增长质量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种类与质量的提升,又进一步影响旅游业的比较优势的增进与产业结构变化,进而影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近十多年来,湖北旅游投资无论在投资效率和稳定性上一直处于我国旅游业投资中等水平,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流砥柱。近三年来,随着旅游消费方式转变,湖北省旅游投资呈现新的变化。

旅游投资额仍保持强劲势头。2016年我省完成旅游投资890.87亿元,同比增长25.1%;2017年,湖北省全年完成旅游投资1034亿元,同比增长12.3%。

投资项目多元化。资金流向集中在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领域,体现出多产业融合的“旅游+”项目,如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小镇、露营基地、康养旅游基地、体育旅游等项目。

投资侧重旅游基础设施与重点景区升级。2018年仅武汉重点支持极地海洋公园二期、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武汉木兰竹海康居养老、东湖海洋世界等18个旅游项目的提档升级。

旅游投资呈现空间地域分布广的态势。旅游投资热点区域从武汉、宜昌等中心城市延伸到神农架林区、荆州市、十堰市、仙桃市等多个市州及县,旅游投资在全省遍地开花,后续发展潜力大。

2.3 旅游人才发展失衡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撑;旅游业的提档升级,需要更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湖北是我国教育大省,旅游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拥有旅游管理类专业院校127所,排名全国第7,在校旅游专业类学生31764 人,排名全国第5,为湖北旅游专业人才的输送提供了坚实基础。而湖北旅游业实际发展中旅游人才利用出现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其一,传统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减少与旅游就业总人数增加共存。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6年湖北省旅游传统行业从业人数达94070 人,相比于2015年,从业人员总体人数同比减少9.95%,其中星级饭店从业人员锐减,减少26.01%,最少为景区人员0.48%,基本持平,旅行社从业人员减少13.44%。与之相反的是,据湖北省旅游委数据显示:2017年湖北旅游行业新增直接就业11万人,占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口的11%,带动相关行业新增就业52万人。究其原因,随着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兴起、特色酒店、民宿等住宿流行,传统星级饭店、旅行社市场萎缩,导致员工流失,而大量新型旅游项目、特色住宿的产生,增加了新的旅游岗位,如研学旅游导师、旅游咨询师、民宿经营管理及服务人员等,使得旅游从业总量增加。

其二,旅游专业人才有效供给滞后于旅游发展的增长形势,高素质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2016年湖北旅游总收入4888.51亿元,同比增长13.45%,而以导游人员为例,2016年取得导游资格证人员32549 人,同比增长仅3.89%,为旅游收入增长率的1/3多;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在职导游占比为72.48%,23592 人,其中高素质人才缺乏严重,全省中级导游人数为701人,仅占全省在职导游总数的3.2%。

其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区域结构失衡。武汉市旅游人才培养保持一定增速的增长,而部分市州旅游人才培育增长停滞,与全省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态势不匹配,不利于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4 科技创新要素融合加大

科技创新作为产业第四大生产要素,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助推器。大数据时代下,旅游业融合科技创新,实现智慧旅游,给旅游发展带来更大活力。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在融合科技要素的智慧旅游发展中做出了长足贡献。2013年,湖北省基本实现“一卡玩遍、一机玩转、一键敲定、一厅全看”的“四个一”旅游信息化建设目标,标志着湖北省旅游进入“智慧旅游”的新阶段。同时,武汉市成功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长阳清江画廊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武当山、神农架等重点景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武汉白玫瑰大酒店、亚洲大酒店多家酒店启动“智慧酒店”建设。随着湖北旅游微信官方平台发布,各地市州相继开发并发布官方微信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众多旅行社、星级饭店以及景区先后运行互联网及微信服务平台,并出现“伴我游”“美博”等O2O交易平台。

2016年湖北省政府进一步发布《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智慧旅游等11个项目。同年提出《湖北省智慧旅游建设规划(2016-2020)》,以信息化手段来助推湖北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文件指出:初步建成以武汉为枢纽、重点旅游城市为节点、覆盖湖北省全域的智慧旅游产业融合体系;依托大数据建设手机APP、微博等新媒体营销方式,鼓励旅游景区推广应用电子门票、在线预订、智能导游等系统。建立景区拥挤程度预测机制及游客实时评价的动态评价机制;鼓励发展旅游移动电子商务O2O网上自助游服务;建设湖北智慧旅游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全省旅游云数据中心。

3 湖北旅游业产业要素供给现状

3.1 旅游核心接待设施规模大,效率低

旅游景区、旅行社及酒店是旅游供给中的核心接待设施,也是我国衡量旅游业界能力的主要因素。据湖北2016 旅游统计便览显示,湖北省截至2016年底拥有全省A级景区368家,其中5A级10家、4A级124家、3A级177家、2A级55家、1A级2家,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星级饭店总数529家,占全国5.36%,其中五星级20家,四星级97家,三星级271家,二星级136家,一星级5家。全省旅行社1057家,其中出境旅游组团社79家,2017年湖北万达新航线、湖北康辉国际旅行社、湖北中旅、长江海外四家旅行社先后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的行列。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拥有21个旅游强县,24个旅游名镇,97个旅游名村,444家四、五星级农家乐11 条旅游名街。

近几年,旅游接待设施规模发展基本稳定,但经营能力低下。旅游业经历团队游向散客游、星级酒店向特色民宿、大众景点游向小众景点游的旅游方式快速转型时期,湖北旅游业面临巨大挑战,旅行社业倒闭,酒店经营不善。2013 到2016年,除旅行社平均减少5.07%外,湖北省星级酒店平均增长0.04%,基本持平,A级景区平均增长8.09%,旅游接待设施整体规模基本趋于稳定,发展势头不足;旅游企业经营效率低下,2015年湖北省旅游业利润率仅1.03%,其中旅游景区利润率全行业最高为4.92%,旅行社为1.83%,基本持平,酒店业以-3.43%出现亏损。

3.2 旅游交通运输发达

交通运输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九省通衢”的湖北素来是我国交通枢纽,境内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发达,为旅游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促进着湖北旅游快速发展。

湖北地处中部,过境铁路众多,如京九、京广、汉丹、宜万、焦柳线路等,高铁连线成网,运输能力得到释放,铁路枢纽城市武汉与相邻省会城市2-3 小时抵达,与全国主要经济区中心城市4-5 小时即可通达,初步形成“货畅其流、人便其行”的交通格局。2017年,湖北境内铁路运营里程达4211.24公里,其中高铁2583.36公里,占铁路营业总里程的61.3%。“七纵五横三环”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全国各地。实现了100%的县市通国道、乡镇通国省道、建制村通公路。2017年全省公路总里程、农村公路总里程进入全国前3,为湖北省旅游目的地的最终通达性提供了坚实基础。湖北省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航空港,2016年旅客运输周转量2077万人次,位居全国14。宜昌三峡机场、神农架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襄阳刘集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4 座航班运输机场分别通达湖北优势旅游资源区,为湖北旅游目的地的快速通达提供了保证。

湖北旅游交通资源也成为湖北特色旅游吸引物。湖北拥有最美“壁挂公路”“最美水上公路”“畅安舒美”示范公路等一批生态环保示范路品牌,以及获得全球道路环境类成就奖的宜巴高速,近年来吸引众多自驾游客人前往。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武汉有百湖之市之称,省内长江、汉江交汇,水路旅游交通不仅在省内旅游交通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同时成为知名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旅游服务项目,如武汉东湖风景区、宜昌清江画廊、乘船游三峡,夜游长江等。

3.3 旅游商品开发成熟

旅游商品是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的有形商品,是旅游六要素中“购”的重要环节。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商品开发工作,成立省旅游商品研究开发中心,形成成熟的旅游商品开发体系,经过多年的开发,湖北省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旅游商品。湖北旅游商品呈现三大特点:

其一,湖北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商品类型丰富。据湖北省旅游局公布的四批“灵秀湖北”旅游商品名单统计,认定湖北旅游商品137 种,其中以民间传统工艺如织布、绘画、漆艺、雕刻为主的旅游工艺品43 件,省内著名文物复制品31 件,土特产52 件,以湖北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印刷品10 件,特色玩具纪念品1 件。

其二,旅游商品独特、品位高。省内许多商品资源稀有,在全国乃至世界均绝无仅有,如十堰山区的绿松石、墨玉、百鹤玉等特色稀有旅游商品。在2018年国际领导人的东湖会晤上,“恩施玉露”“利川红茶”代表湖北名茶礼遇国宾。同年中国首届特色旅游商品博览会中,湖北12个特色产品获国家认证并斩获金银铜奖,既有旅游食品类的武汉周黑鸭、宜昌稻花香酒、武汉“黄鹤楼”珍藏万里茶道砖茶等,也有旅游工艺品类的荆州水到鱼行漆器、恩施楚物语龙人纹稀米、襄阳汉陶等。

其三,旅游商品创新性高。湖北举办多届“湖北礼道”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激发省内旅游商品创新及开发。旅游商品也多次获得全国大奖,仅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黄冈市武穴佛手山药麻花、宜昌市秭归慢工绣艺荣获金奖,恩施“木艺邦”土家风车、武汉“稀游记”彩韵千秋皮影册荣获银奖,以及5 件商品荣获铜奖。

4 结论

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投资多元化、旅游人才培养规模大、旅游科技创新重视程度高、旅游交通发达、旅游商品品位高,比较优势明显,为湖北旅游业的发展提坚实基础,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但旅游人才的不合理利用、旅游核心接待经营效率低下、发展势头不足,无法将有效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强劲的生产力,从而创造更高的旅游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湖北旅游业要素
The rise of China-Chic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也谈做人的要素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