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说

2018-12-06

晚晴 2018年5期
关键词:立交桥骨灰圆明园

七旬老人“惜水如命”路边收集雨水浇灌植物

4月21日上午,郑州一位七旬老人蹲在路边用塑料袋收集路边的积水。接着老人推着一辆手推车,将装满水的塑料桶运到不远处的立交桥下,将水一桶桶倒进绿化带里灌溉花木。经询问得知,老人姓王,今年七十二岁了。老人说自己老家是甘肃的,那里一年到头都缺水,就连吃的水都是平时收集的雨水,他从小就养成了“惜水如命”的习惯。在一次散步时,他发现立交桥下栽种着好多植物,可由于上面有立交桥遮挡,雨水根本淋不到桥下绿化带里。王老干脆自制了一辆手推车,每逢雨后,他就来收集街头积水,然后一车车去桥下灌溉。(来源:视觉中国)

抗日战场生死之交老兵72年后重逢声泪俱下

4月14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敬老院内,两位年过九旬、抗日战场生死之交的战友72年后首次重逢,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声泪俱下,诉说久别后的重逢,现场令人感动不已。两位老人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战友,1946年6月中原突围时,两位战友战场分别,从此失去了联系。“德兴!德兴……是你吗?”“书耀、书耀,是我……”在两双沧桑的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泪水夺眶而出。(来源:腾讯新闻 李希平/摄)

江西老人上交寿棺500口寿棺回炉焚烧发电

4月15日,江西省鄱阳县村民自愿上交近500口寿棺,在群众的监督下集中销毁,并送往当地一生物质能火力发电厂回炉焚烧发电。据了解,这是江西省鄱阳县在深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中举行的一次现场宣扬火葬公墓活动,旨在鼓励广大群众在对待殡葬改革中做到“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绿色殡葬”。在鼓励引导群众采取树葬等节地生态方式处理骨灰方面,江西要求各市县支持建设骨灰墙、廊、堂等骨灰存放设施及不保留骨灰者统一纪念设施。规定称,对落实上述内容较好的殡葬服务单位或个人给予奖补。(来源:中新网 卓忠伟/摄)

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由民盟中央启程“回家”

4月19日,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從位于北京东厂胡同的民盟中央翠园启程“回家”。据介绍,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曾安放在圆明园泽兰堂翠交轩前的石室洞门上,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曾安放在圆明园的如园。两件文物现所在的翠园位于翠花胡同内太平胡同一古宅。该宅始建于明代,清代曾为王府,1949年3月5日民盟总部从香港迁至此后便成为民盟中央所在地。此次,双方经接洽协商后再度达成一致,并最终促成了两件流散石刻文物的回归。(来源:中新网 崔楠/摄)

最好的孝顺就是陪伴

52岁的蔡玉俊以送货谋生,母亲92岁,患阿尔茨海默症。因不放心母亲_人在家,蔡玉俊将电动车后座加宽,用两根麻绳将母亲与自己系在一起,自己去哪送货,就把母亲带到哪。蔡玉俊和母亲24小时形影不离,他一手牵着母亲,一手拉着货物,哪怕电梯里也和母亲手拉着手,他说:“母亲一辈子为家里操劳,照顾好她是我的责任。”

(来源:中新网)

猜你喜欢

立交桥骨灰圆明园
山地立交桥上的角逐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迪士尼“新玩法”:撒骨灰
麻原彰晃骨灰遭子女争夺
圆明园里过大年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