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北斗“走出去”

2018-12-06

卫星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走出去北斗一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继高铁、核电之后,全力打造的又一张“国家名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推进北斗国际合作,提升北斗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推进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从需求看,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信息基础设施缺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北斗“走出去”是促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从供给看,我国已建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基本系统,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北斗应用产业链,具备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的条件和能力,特别是随着人民对基于时空信息服务的各类需求快速增长,为推动北斗规模化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

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走出去”的突破口,有利于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壮大,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和全球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1.有利于抢占时空信息服务制高点,扩大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规模

卫星导航产业是构建全球空间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已成为新时代下国际博弈和竞争的战略热点之一,以美国GPS、欧洲伽利略系统等为代表的欧美企业控制全球卫星导航产业规则体系。世界主要国家竞相部署卫星导航产业,凭借市场、技术、资本、政治等优势,正加快面向全球用户开放其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伺机掌控全球范围时空信息资源。推动北斗企业“走出去”,建立安全可控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提供战略安全的服务应用体系,能够为保障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在用的卫星导航设备数量约为50亿台,全球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欧元,美国和日本产业规模分别占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29%和23%,而我国仅占全球的11%。从卫星导航发展的区域来看,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GNSS市场,2015年市场规模为25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GNSS市场的34.5%,设备数量超过19亿台,占比46.1%。加快推进卫星导航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能够推动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的增加,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

2.有利于打破现有国际市场规则,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球性群体性技术加速形成,卫星导航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结合,加速卫星导航产业向绿色、智能、泛在方向发展。我国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积极推动北斗导航企业参与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市场竞争,提升芯片等核心技术工艺和集成运营服务水平,带动卫星导航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换代升级,改变我国依靠传统低端产品和技术参加国际竞争模式,增强我国在卫星导航产业领域的全球话语权。全球卫星导航产业正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正处于卫星导航产业+传统产业融合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北斗企业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走出去”突破口,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在2020年实现2400亿元的战略目标。

3.有利于促进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树立全球范围内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经济体市场空间巨大,但整体发展比较落后,特别是某些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据统计,在相关地区卫星导航产业企业数量占全球比例不超过20家,产值不足10亿。一方面,以中东企业为代表的区域,具有强大财政金融实力,但其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开展大规模卫星导航基础设施和服务运营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以泰国、老挝、文莱、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代表,已经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大量的地基增强系统,具备了发展卫星导航产业的基础能力,但却缺乏相应的运营服务体系的建设,亟待通过我国北斗企业“走出去”,推动当地卫星导航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互联互通能力,推广我国北斗导航标准的国际化,促进当地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和国防军队建设,提升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二、北斗“走出去”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1.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有关部门按照我国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快部署实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任务,已形成由基础产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北斗产业链,构建形成了北斗产业保障、应用推进和创新三大体系。2018年以来,我国北斗系统取得的主要进展分为五个方向:

一是“天上北斗”加快全球组网,具备服务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能力。

“天上北斗”是实现北斗系统全球服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截止到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形成了由43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系统,已具备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的条件和能力。按照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从2018年到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进入密集发射期,将增加星间链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于2020年提供全球服务。

二是“地上北斗”正在不断推进,增强区域内空间信息互联互通的能力。

“地上北斗”是推动北斗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和各类兼容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有利于实现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当前,兼容北斗系统的地基增强系统正在国内外加快建设,不断满足对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需求。在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工程、中泰北斗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和工程,在泰国、老挝、文莱、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10余个兼容北斗的CORS基站,探索了适应不同国家的落地模式。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成功签约阿尔及利亚北斗基站网络建设项目,北斗成体系“走出去”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我国在海外构建的第一张真正意义的地基增强网,标志着北斗产品首次成体系地走向海外。

三是“产业北斗”发展体系构建,提升服务空间信息走廊的水平。

“产业北斗”是推动北斗走出去的关键支撑,加快北斗国际化进程,为推动北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在北斗系统应用方面,自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提供亚太区域服务以来,经过5年多的不断发展,北斗骨干企业不断涌现,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条初步构建,芯片、板块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系统集成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行业和区域示范应用加速推进,北斗融合创新模式不断催生,具备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能力。

四是“国际北斗”合作不断突破,为“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北斗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围绕“走出去”顶层设计、系统性能、国际标准体系、多双边合作机制和示范应用等领域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北斗“走出去”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不断强化,“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展合作,设立中俄卫星导航合作项委会,中美、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北斗系统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取得重大突破。国际标准化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北斗系统正融入国际民航(ICAO)、国际海事(IMO)、移动通信(3GPP)等国际组织相关标准,已成为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取得国际海事应用合法地位;被国际民航组织认可为核心星座,启动相关标准编制工作,成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快建设,与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了农田精细管理示范应用、血吸虫病监测示范应用、土地规划和数据采集等示范,为北斗“走出去”夯实基础。

五是“走出去”模式日趋多元,“借船出海”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北斗企业在海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探索了具有特色的“走出去”发展模式,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一是直接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突破口,在相关国家设计卫星导航应用方案,建设产业发展平台、提供服务运营;二是向跨国并购方式拓展,我国已有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北斗企业实施海外跨国并购,从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实现优化配置资源;三是强化协同作用,借力高铁“走出去”战略,构建高铁+北斗合作模式,发挥高铁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完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生态链,形成“借船出海”局面,带动卫星导航产业国际化进程。

2.问题与瓶颈

(1)地缘政治安全是主要影响因素

北斗企业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施“走出去”的最大风险在于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跨越欧亚大陆,既包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地区的政治格局已成为北斗产业发展中重要影响因素。

(2)核心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我国北斗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系尚不完备。一是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开发进度滞后,与GPS芯片等技术相比,存在工艺落后、尺寸偏大、功耗较高等缺点;二是集成和应用服务能力薄弱,不能满足海量用户智能化、个性化位置服务需求;三是高精度室内导航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室内外无缝定位服务能力提升。

(3)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我国缺乏支撑北斗企业“走出去”的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我国北斗产业的民口管理部门尚未确定,北斗产业“走出去”涉及工业信息化、科技、外交、商务等多个相关部门,部门间沟通协调力度不足;二是当前“走出去”模式以政府主导,依靠国家力量制定的双边和多边框架合作协议,以大型政府工程项目为主,很难满足国外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企业、第三方机构尚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三、建议

2018年以来,北斗系统正处于全球组网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应用是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航天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的有利抓手。为加快推进卫星导航产业“走出去”,建议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健全完善各部门合作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各部委协同合作机制。成立北斗“走出去”的合作工作机制,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安排下,科学有序推进北斗“走出去”。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围绕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终端、精准农业、能源电力、防灾减灾、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加快实施与北斗系统建设应用相关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大力支持骨干企事业单位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北斗系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二是推动北斗“走出去”与各类规划计划的配套衔接。统筹做好北斗“走出去”任务部署与国家卫星导航中长期发展规划、空间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指导意见等的配套衔接,研究制定北斗“走出去”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统筹推进北斗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2.坚持对外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一是加速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应用“走出去”相关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加快实现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依托空间信息走廊工程、“金砖五国”虚拟卫星星座、多任务小卫星星座等国际项目合作优势,设立一批北斗“走出去”项目,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北斗地面增强系统,在交通、航运、危险品运输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应用。

二是加强北斗系统“走出去”金融保障机制。加快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金融保障体系,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借助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加强产融合作,支持北斗“走出去”。进一步发挥中非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基金、中国中东欧基金等作用,鼓励商业银行、社会资本等,通过贸易融资和结算等服务助力北斗“走出去”。

三是建立健全支撑北斗“走出去”的支撑服务体系。研究设立北斗“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基础设施等政策法规目录,提升北斗“走出去”防范潜在风险能力。完善境外投资应急援助机制,研究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北斗分级推广目录。加快建设北斗国际标准体系,强化北斗走出去知识产权供给,鼓励北斗骨干企事业单位参与时空信息服务的国际专利申请,充分发挥亚太国际空间组织等国际合作组织的优势资源,开展与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国际电联等国际化组织的合作。

3.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化手段科学推进

一是支持具有资本、技术优势的卫星导航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推出符合“走出去”实际的特色解决方案,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知名品牌,进一步利用商业航天的发展契机,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深度挖掘和推广北斗应用。

二是发挥中小型企业在“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优势,培育具有创新型的战略联盟等新型合作组织,在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整体推动企业“走出去”。注重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三是鼓励国内北斗企业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协同攻关,降低芯片、终端等关键部件成本。建议以中国智能手机和高铁为突破口,发挥小米、华为等企业优势,成立北斗“走出去”产业联盟,打造“高铁+北斗”、“手机+北斗”等模式,实现北斗导航产业的规模化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品牌的我国北斗产品。

猜你喜欢

走出去北斗一带
北斗时钟盘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