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的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2018-12-06吉珍霞李瑞岗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工学开放式管理机制

吉珍霞,李瑞岗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38)

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有了全新的变化,急需要进一步优化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优势,已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点,教学理念得以优化。高职院校需要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科学解决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科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简单来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生学习、工作二者巧妙融合的教育模式。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用下,高职院校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家长式、行政命令式等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弊端不断显现,导致跨“系、专业、年级”一系列学生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评定。而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用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得以优化,要求构建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利于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科学转换师生角色,合理开展育人工作,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校企结合为基点的重要育人模式,注重“教、学、做”三者有机融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用下,“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环节,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三大特点,其中的开放性特点是高职院校优化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重难点所在,也是构建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关键点。该管理机制的构建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专业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具体情况,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优化完善专业学生管理全过程,对其进行必要的动态监督,在科学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上,最大化提高工学结合实效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构建路径

1.科学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背景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合理化构建离不开全新的学生管理理念。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高职生个性特征、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结构,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客观分析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科学转变传统学生管理理念,为优化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利保障。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多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探讨当下开放式学生管理具体方法、手段等,共同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深化改革传统学生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树立开放式学生管理理念,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制定以学生能力与素养提高为中心的管理目标,促使学生管理理念与目标相互作用,科学调整学生管理内容,优化完善学生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确保日常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在优化学生管理理念中,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各方面发展情况,将合作企业管理理念融入其中,优化利用开放式学生管理方法,与合作企业共同管理各专业学生,让学生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日渐具备良好的经济观念、市场观念,不断强化他们的市场意识,正确看待当下就业形势、就业趋势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优化学生管理思路,合理构建学生管理交流平台。传统学生管理形式以“堵”和“管”为主,学生多方面行为受到限制,管理人员和学生间处于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优化学生管理思路,不能再采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在构建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围绕工学结人才培养模式,以合作企业为基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学生管理思路,采用“疏”和“导”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随时了解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思想动态变化以及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等,听取合作企业在学生开放式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科学疏导和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从思想上、心理上正确认识出现的问题,正确看待当下各类社会现象以及热点焦点问题,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

3.优化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在构建学生管理机制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准确把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性质以及特征,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以多元参与为基点的开放式学生管理制度,采用“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合作的模式,结合新时期工学结合下人才培养要求,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基点,优化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在优化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明确学生教育、管理等多方面权利以及义务,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多和学生以及合作企业沟通、交流,认真聆听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完善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管理更具针对性、合理性,明确各方面职责。以此,让学生在开展的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全面、深入理解院校各方面规则制度,日渐规范自身行为,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更好地成长成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借助合作企业力量,将校园文化、合作企业文化巧妙融合,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与其共同探讨学生管理方案,共同优化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指导日常开展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最大化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以及质量。

4.科学构建开放式学生管理组织体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围绕学生管理理念以及工学结合管理思路,根据合作企业对专业学生的客观需求,科学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基点的开放式学生管理组织体系,由决策层、调控层以及执行层共同组成,将构建的开发式学生管理组织体系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优化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在决策层方面,高职院校要吸引政府、企业高层管理者等参与其中,构建工学结合的领导组织,共同探讨当下热点与焦点问题,尤其是教育方面,共同构建全新的高职办学机制以及体制,制定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的目标。在调控层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对管理力量的调控,成立工学结合小组,明确人员职责及过程执行、监控等,不断规范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与合作企业共同解决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巧妙融合“教学、学生”二者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管理效果。此外,在执行层方面,高职院校要围绕开放式学生管理组织体系,结合工学结合下多样化学习模式,“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以及多样化实践平台,厂中校、厂校合一等,和合作企业相互作用,优化学生管理,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开放式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形式不同的学生管理小组。以此,构建全新的学生管理运行体系、服务体系、素质评价体系等,使其相互影响以及作用,促使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5.注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在构建学生管理机制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意识到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科学构建全新的专兼结合下的学生管理队伍,借助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围绕工学人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借助合作企业力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科学的开放式管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加大专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将其和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放在相同重要的位置,采用“同工同酬”的方法,提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薪资待遇,使其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过程中。同时,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点,加大兼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力度,让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学生实训实习指导师傅参与到各专业学生管理中,促使专兼职学生管理队伍相互作用,共同致力于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学生管理,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育人管理工作,科学改变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学生管理队伍,根据专兼职学生管理人员各方面能力以及素养,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工作,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学习最新开放式学生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等,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优化完善学生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科学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下的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科学指导日常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客观分析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科学转变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思路,构建全新的学生交流管理平台、管理制度以及组织体系,注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以此,科学构建开放式的学生管理机制,科学指导日常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高效管理各专业学生,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市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6,(3):39.

[2]翁楚歆,郑智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实践育人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J].才智,2017,(17):88-95.

[3]邓如涛.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6):56-60.

[4]朱时江.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0):73.

[5]刘文武,黄苓.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探索——基于心理韧性的理论视角[J].职教论坛,2015,(23):21-24.

[6]李新华.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7):106-108.

[7]王晓沪,杨凡槿.“工学结合”模式下创新学生管理机制的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6,(10):160-161.

猜你喜欢

工学开放式管理机制
盐工学人
——宋辉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分割”——城固行业系统党建融入社区管理机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开放式教学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甘肃小微企业人才缺失与管理机制创新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