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

2018-12-06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产品经济

杜 倩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07)

互联网是一个不分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删选整理、传达的一个虚拟网络链。正是由于其操作的便利性以及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在现今经济社会中被广泛应用。我国中小企业面对互联网的特点诱惑,也需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地域、不受时间、不受空间限制的经济环境。由此,互联网经济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下应运而生。可以说,互联网作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枢纽桥梁,是人们需求的一种变相存在形式,它的出现是现实社会环境不足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一种体现。互联网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构造了虚拟的互联网经济,通过知名品牌利用互联网的委托、联合、外包等指令功能操作,实现不需要面对面的线上经济买卖活动。在互联网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同时,互联网经济也悄悄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起初的技术创新,发展到决定企业成败的衡量标志。可见,这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体,已经不得不向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挥泪告别,产品经济垄断已经被现今的社会所淘汰,各大企业需要在思想上接受现实趋势,即统治权已经被消费服务权所替代,现在的企业想要获得自身经济利益,需要分析社会群众消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消费服务。我国中小企业面对这种企业身份的转变,由于自身经营规模以及品牌价值认识的不同,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将挑战化作企业管理发展的前进动力,如何调整管理模式抓住这次机遇,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中小型企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针对互联网发展,笔者纵观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发现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1.缺乏品牌口碑。中小型企业受经营规模限制,产品缺乏良好的品牌口碑,消费者在利用互联网进行选择的时候,更看重的是质量与实用性。没有品牌包装,没有知名度,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这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开始竞争就已经被淘汰出局,失去竞争的机会。

2.自身营销方法手段落后。中小型企业虽然在经济结构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团队的管理,在自身产品的营销方法方式上缺乏可比性。同时,也局限于自身经济结构,没有较好的宣传手段和宣传媒介,导致中小企业在产品的营销方面技术方法落后,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局限。

3.经济实力弱化。中小企业是介于大品牌之下,通过小规模产品提供服务的经济结构体。由于受到技术手段以及经营成本的限制,纵然具有产品更新快、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优势,也会因为经济规模以及产品成本等原因,相对于大品牌大规模的大型经济企业,经济实力呈现弱化态势。

4.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融资困难,缺乏稳定长远的资金链。我国主要的融资投资金融机构,主要以经营规模、产品潜质作为投资参考标准,中小型企业由于群体数量庞大、资金不集中、经营规模不够、产品没有较好口碑等原因,在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的时候,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常常与机遇擦肩而过。

5.人员流动频繁。没有大企业的专业管理团队,中小型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频繁跳槽、频繁更换人员操作的事情在中小企业中屡见不鲜。由于这种人员的高频率流动,导致中小企业管理缺乏专业性指导,这也严重影响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人员操作的专业性。

6.产品服务不定向,呈现杂乱无章的管理状态。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中小型企业根据社会变化趋势,进行审时度势的产品服务提供,服务对象大都是一些零散的商家或者社会群体。由于产品类型的多样化,导致中小型企业在管理方面呈现出杂乱型管理状态。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研究探讨

为了适应互联网社会的全新经济环境,为了结合自身特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抓住互联网这个机遇绽放自身生命活力,我国中小企业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与时俱进,融入互联网的技术技能,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需要由传统保守的管理模式,转向过渡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管理模式。笔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并在结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建议措施。

1.加强资金统筹。互联网经济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平等获取资金的渠道,打破传统经济活动地域、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投资群体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获得更多选择机会,对于那些曾经被传统投资融资拒之门外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潜质被互联网投资商家媒体看好,获得了宽泛的融资渠道。这不仅推动了市场经济资金的流动,也帮助中小企业加快了资金统筹,让中小企业不受资金的局限,参与到更为广阔的经济活动当中去。

2.强化人员的自我提高意识。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商家地域时间限制,将社会需求信息放在无限制、无覆盖性的网络视角下,那些具有发展潜质、敢于积极进行创新发展的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再也不需要受地理、空间局限,自由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更新发展,也在获取商机的第一时间,加强了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不断推陈出新信息数据,让企业人员不敢再掉以轻心,不敢再懈怠,不断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3.追求产品结构服务多样化的同时,注意保持核心产品服务的打造。各大社会经济群体,为了获取企业经济价值的提升,不断在产品类型以及服务方面推陈出新,“私人订制”“量体裁衣”已经不再是上流社会群体的专属特权,所有需要这些服务的人员群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中小型企业也在众多社会需求当中,找准自身的社会定位,在经营模式允许的范围内,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定位,不需要再撞破头皮与那些大型品牌争论品牌价值,社会需求已经更好地为品牌进行了无物质、无身份限制的最科学定义。中小企业的产品发展逐渐站稳脚步,这为大型企业的发展也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4.创新手段灵活变通,满足创造需求。通过互联网开展创新性社会经济活动,实现了中小型企业扬长避短的发展目的。在各类经济结构体的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让市场社会经济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让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实现互促互进、零库存、零成本积压的共赢发展局面。

5.加强行业间合作,在成本缩减的同时,优化产品质量。为了抓住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小型企业需要紧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步伐,在以第一速度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快速分析经济活动行业形式,研究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及时调整活动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这一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加强自身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通过“委托、联合、外包”等多样化的行为方式,争取做到降低成本但不降质量的目的,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6.抓住信息,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公平竞争。由于互联网线上交易省去烦琐的实地考察,为中小型企业规模局限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为了抓住这一机会,中小型企业需要及时捕获商机,主动联系有需要的商家群体,通过“无障碍、无身份限制”的平等交流,提供自己能给出的最优产品服务信息规划,省去中间环节,获取平等议价、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样也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的不良行为影响,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随之而来的更多、更大、更严峻的挑战。针对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打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客观面对互联网带来的网络经济环境,经过对全新经济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尽快适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全新的经济环境。在这个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抓住“互联网+”这一机遇,绽放自身生命活力,不断融入互联网的技术技能,解决自身经济模式局限、品牌效应低以及产品口碑不强等问题,从传统保守的管理模式,转向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管理模式。并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间断地加强管理技术的革新,全面结合互联网技术,针对自身营销方法手段落后、缺乏品牌效应、经济实力弱化等实际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不断加强自身实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技术环境,实现技术管理创新,扩宽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发展,促进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发展,更好更全面地满足社会消费群体的需求,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万,徐洪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研究分析[J].经济管理,2014,(14).

[2]邓子基.关于扶持、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若干问题[J].经济发展论坛,2016,(17).

[3]潘永明,刘曼.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5).

[4]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J].社会经济研究论坛,2016,(11).

[5]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会计研究,2016,(2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产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经济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