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勃”的太空维修传奇

2018-12-06

太空探索 2018年12期
关键词:陀螺仪哈勃航天飞机

2018年10月5日,由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陀螺仪出现问题,美国宇航局(NASA)地面控制中心“哈勃”小组,宣布哈勃空间望远镜进入安全模式,暂停太空探测任务。

到2018年年底,哈勃空间望远镜(以下简称“哈勃”)已经服役了整整28年,超过设计寿命13年。这可以看做是工程史上的奇迹。虽然航天飞机退役后,在轨维修“哈勃”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但在这20多年时间里,“哈勃”为航天维修、特别是舱外活动提供的经验和知识,是宝贵而无可替代的。特别是NASA具体从中总结出了哪些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执行的最后一次“哈勃”维护任务有哪些改进和特点,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这也为“哈勃”后续的使用积累了很多经验。

凑合着用的那些年

因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哈勃”的最后一次维护任务(SM4)推迟到了2009年。为了在这几年时间里保证“哈勃”还能勉强工作,美国宇航局认真分析了主要的风险,认为最大的麻烦在于陀螺仪和电池,必须想出有效的办法,让这两种器件再多坚持几年。

陀螺仪要省着用

▲ 航天员在SM3A任务中更换陀螺仪和速率传感器

“哈勃”在发射之初,有两套陀螺,共6副。正常情况下,需要用其中3副陀螺来服务于指向控制系统和飞行软件。3副陀螺仪才能为“哈勃”提供足够的姿态测量精度,来服务于镜头的精确指向和拍摄。然而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设备,陀螺的寿命是有限的。在2005年之前,“哈勃”一直在用3个陀螺仪运行。这种模式下,望远镜的指向误差不超过200角秒。如果陀螺仪漂移过多,就使用固定式星敏感器(FHST)来修正,把偏移量降低到一定程度,然后再用精密制导敏感器(FGS)来修正。FGS的搜索范围只有50角秒,如果偏差太大,它就不起作用了。另外,“哈勃”上还有两套磁敏感器(MSS),用于动力学管理,并不直接向指向控制系统提供姿态数据。

但是,为了让剩余的陀螺仪工作更长的时间、减少老化和磨损,NASA设计了一种双陀螺科学模式(TGS)。顾名思义,TGS就是只用2副陀螺。然而,必须有来自其他传感器的信息来替代第3副陀螺,否则就会发生精度严重下降的问题。NASA用上面说到的FHST、FGS和MSS信息综合起来,从大到小修正陀螺仪漂移带来的误差。

在TGS模式下,“哈勃”优先选择精度最高的F2G模式来运行,不能保持则降低到T2G模式,最后是M2G模式。如果“哈勃”遭到严重问题而被迫进入安全模式,那么在恢复的时候,会先进入M2G模式,然后渐次升级到T2G模式和F2G模式。假设状态比较好,也可以直接从安全模式进入T2G模式,再恢复到F2G模式。

这些模式听起来很复杂,但因为NASA对于“哈勃”的运行已经得心应手,所以实施上没有遇到太大困难。只经过了三圈轨道,“哈勃”就成功进入了F2G模式,精确地实现了角速度控制、星图绘制、姿态确定和纠偏操作。2005年8月起,TGS模式进入正式运行。

电池充电有讲究

在1990年发射的时候,“哈勃”用的是镍氢蓄电池,总容量520安时,大概是相当于192.5个iPhone X手机电池。但是经过20多年的运行之后,“哈勃”和我们的手机一样,也面临着电池衰减的问题。到2004年,这些电池的总容量已经下降到246安时,而且会继续下降。SM4任务的重要工作就是给它换新电池。然而SM4的推迟迫使NASA只能想办法用旧电池继续凑合几年。

▲ 在SM4任务中,被机械臂抓回的哈勃空间望远镜

传统上,“哈勃”采用充满模式。但是为了延长电池寿命,从2006年1月开始采用所谓的“尖峰充电模式”。每圈轨道飞行中,尽量延长充电时间,但充电电路逐步减小。这是通过有选择地断开部分太阳电池来实现的。最多时利用12块太阳电池,最少用4块。这样就可以用比较小的电流来维持比较高的电压。不过这样充电会导致电池温度比设计温度高两摄氏度左右。所以,必须用计算机自动平衡电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对“哈勃”上的6块蓄电池分别独立充电,这样就可以避免6块电池同时升温。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效果还不错,“哈勃”的电池容量后来一直保持在246安时,没有发生显著下降。

最后一次SM

2009年的SM4因为是最后一次,并且考虑到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发射日期一再推迟,所以美国宇航局为SM4规划了大量内容,希望“哈勃”能多坚持几年,避免出现观测能力空白。

全换成新的

按照计划,SM4基本上是把“哈勃”的内脏全换成新的。为此要进行5次出舱活动。更换两套电池、6台陀螺仪,换掉两台科学仪器,更换新的精密制导敏感器,三块新的防护毡。

6块镍氢电池分成两组,放置在2号和3号设备架的维护舱门后面。这些电池的分量都不轻,每组大约有227千克重。如果不是在失重环境下,人力是抽不出来的。每块电池有23个单元,其中22个用于夜间给“哈勃”供电,剩下1个是地面测试用的。每块电池配套两个连接器,其中一个连接器用于直接供电,另外一个用于测量和发送监测数据,包括电池内部压力和温度等。

旧的蓄电池采用干式电解质,SM4打算换成湿式的。另外,新电池设置了隔离开关,可以通过电子控制的方式实现与连接器的通断控制。这样更有利于安全运行。除此之外,新旧电池没有什么区别。

“哈勃”共携带了3台“速率陀螺组件”(RGA),每个RGA包括2副“速率集成陀螺”,它们装在同一个设备盒里,称为“速率敏感器单元”(RSU)和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SM4任务打算把这6副陀螺全都换掉。陀螺仪是“哈勃”用来测定自身姿态的主要敏感器,测量的结果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个信道输出。在1993年的SM1任务期间,更换了两个RSU;在1999年的SM3任务期间又全部更换了一次。

▲ 这是一张非常有趣的照片,照片上看起来有好几个航天员在工作,实际只有两个航天员,其它的只是哈勃望远镜反射出来的影像

▲ 航天员安德鲁·费斯特尔在SM4任务中进入第一次太空行走

精密制导敏感器(FGS)用来跟踪某些具体的恒星,来辅助陀螺仪确定“哈勃”的姿态。即使在6个陀螺仪都能正常工作的时候,FGS的作用也非常重要。FGS包括两台主要设备,首先是精密制导电子系统(FGE),其次是精密制导辐射带单元(RBM)。RMB由两类光学器件组成:干涉计组件和星敏感伺服机构组件。FGS是一件相当沉重的设备,总质量达到220多千克。

具体的任务内容包括更换精密制导敏感器(FGS)、更换新一代外层防护毡(NOBL)(替换已经严重损坏的多层隔离毡MLI)。在科学仪器方面,要换掉上一代的宽视场行星相机2(WFC2),换掉那台用来解决主镜超差的空间望远镜主轴修正光学设备(COSTAR),用宽视场行星相机3(WFC3)和宇宙起源成像仪(COS)取而代之。还要修理已经老旧的空间望远镜成像光谱仪(STIS)

STS-125任务共有7位航天员升空,执行11天任务。其中4人分成两组进行了5次舱外维修活动,第一组两人出舱两次,第二组两人出舱三次。一般来说,一次飞行中航天员出舱不能超过三次,每次出舱活动持续不超过6小时。所以第一组预备把最后一次出舱机会留给可能的航天飞机本身维修。

五次舱外活动的任务时间其实很紧张,第一次需要更换宽视场行星相机和科学仪器指令及数据处理模块,还需要更换软捕获机构(SCM)和维护舱门闩。第二次需要安装新的速率敏感器单元并更换一个电池组。第三次需要安装宇宙起源波谱成像仪,并彻底修复先进巡天相机。第四次需要修复Space 望远成像摄谱仪(STIS)。第五次,也就是最后一次,需要更换精密制导系统和另一个电池组。

安全性问题

考虑到SM4就是因为哥伦比亚号事故才推迟的,所以2006年NASA决定恢复任务时,对安全性问题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特别是在SM3A到SM4的这些年里,NASA在国际空间站舱外活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开发了新的工具和接口,也对安全性问题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如何把这些新的知识应用到SM4当中去,成为任务筹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哈勃”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许多用于维护和维修它的工具设计于90年代,在安全性上可能已经无法满足21世纪的标准。例如有些工作具有锋利边缘,用于切割、翻撬和夹紧。在国际空间站运行中,已经不允许有这些工具了。于是NASA对整个安全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

SM4的安全性工作,要考察系统、分系统、设备、人员位置、接触和人员动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不仅仅要考察与“哈勃”相关的内容,还要参考其他舱外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这项工作由约翰逊中心的载荷安全性评估委员会负责,要针对新的载荷架、软件、电池、设备、任务环境、舱外环境分别给出报告。

▲ 航天员迈克尔·费尔在水下的哈勃望远镜模型中进行维修训练

安全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是,航天员在接受训练并掌握相关知识后,能够知道安全风险的位置和存在,能够采取合适的对策来减缓这些风险,使之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通过分析,约翰逊中心找出了哪些风险呢?我们不妨来挨个看一看。

1.踢坏设备

这听起来很荒唐,训练有素的航天员还能干这么不靠谱的事儿?然而研究发现,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要保持身体平衡是有困难的,当他们在航天飞机货舱里运动的时候,很可能会踢到脚下的设备架,而娇气的“哈勃”仪器就装在上面。比如IMAX相机的存放位置就在气闸舱和修理位置之间,它上面有个不算结实的玻璃盖。一旦被踢碎,不但设备本身坏了,还会形成尖利的碎玻璃,危及航天服,进而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了减缓这种风险,需要给航天员设计一个舱外行走路线图,指出哪里有风险存在,根据这个路线图进行反复而严格的训练。

2.机械臂操作

在维修“哈勃”的时候,需要用航天飞机上的机械臂把它抓住,拉到货舱里固定住,然后再展开维修。这个时候,“哈勃”的太阳电池还处在展开状态,内部的科学仪器也正在工作。因此无论抓还是拉,动作幅度都不能太猛烈。而且要防止“哈勃”撞到航天飞机货舱,造成损坏。在SM3A任务之前,NASA并没有对这项操作做出定量规定。但是在SM4任务中,给出了操作机械臂的具体限制条件。有趣的是,研究发现,此前任务中航天员因为担心两者相撞,把“哈勃”夹持在了距离航天飞机太远的位置,其实完全可以再近一些。

3.漏电风险

在维修“哈勃”期间,太阳电池和蓄电池依然有电压,有一定的危险。在更换电连接器的过程中,当附近有航天员的时候,需要采取绝缘措施。但是,如果带电的连接器接头弯折了,或者其中夹杂有太空垃圾,就可能破坏绝缘。因此约翰逊中心要求,在更换接头时必须采取两重绝缘。

3.接触导致的风险

▲ SM4任务中的航天员在地面的哈勃望远镜模型上进行训练

▲ 航天员约翰·斯菲尔德在SM4任务中测试电动工具,为出舱维修做准备

有四种直接接触会对航天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其中包括极端温度、尖锐的边缘、狭窄点和突出部。其中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都会超过航天服手套的防护能力,对航天员的手部造成伤害。尖锐边缘可能刺穿舱外航天服或者手套,造成身体伤害,或者降低舱外活动持续时间。狭窄点和突出部会影响航天员的行动能力,妨碍他们接近“哈勃”或者收纳架上的设备。这类风险可能在哪个位置、哪个时刻发生,都写在了任务文件当中,供航天员训练之用。

以后怎么办?

10月27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在控制人员修复了故障陀螺后,“哈勃”空间望远镜已于10月26日恢复正常科学运行,并于5小时后利用宽视场行星相机3完成了对一个遥远星系的观测。这是“哈勃”自6台陀螺仪中的第三台于10月5日报废以来首次恢复科学观测。余下的3台陀螺仪中,此前一直留作备份的3号陀螺仪在开机后报出的转速远高于实际转速,致使望远镜转入安全模式。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实施一系列机动动作最终找到了降低3号陀螺反常转速的办法。因仍有3台陀螺仪能用,“哈勃”仍能正常开展科学观测。如若3号陀螺仪修不好,美国宇航局曾打算让“哈勃”以单陀螺仪模式恢复运行。在该模式下,“哈勃”仍能开展三陀螺仪模式下所能开展的大部分观测,但观测区域会减小。

“哈勃”在设计之初就采取了模块化的思维,而且很多需要更换的部件都安排在外侧容易接近的地方。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设计,上天之初那次误差就无从解决,后续的修理也不可能那么容易。

不过NASA已经放弃了这种思路。即使在航天飞机被迫退役之前,NASA也无法再承受用它来维护空间望远镜的巨大成本。因此用来接替“哈勃”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不再考虑维护。“韦伯”望远镜部署在地月之间的拉格朗日L2点,距离地球有150万公里,不可能再隔几年维护一次。这就对“韦伯”本身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空间维护和维修其实是航天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哪怕不再有“哈勃”,哪怕没有航天飞机了,人们也要为大型空间设施的维护和维修寻找一套切实可行的手段。所以,NASA在“哈勃”之后打算怎么建设空间维修能力,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关链接:

“哈勃”维修档案

任务编号:SM1

时间:1993年12月2日-13日

航天飞机任务编号:STS-61

1993年12月,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了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第一次维护任务,安装了空间望远镜主轴修正光学设备(COSTAR),校正了“哈勃”望远镜主镜成像模糊的问题。将广域和行星照相机及内部的光学系统升级,更换了太阳能帆板及其电子设备、陀螺仪、二个控制盘、二个磁力计和其他电子组件。

任务编号SM2

时间:1997年2月11日-21日

航天飞机任务编号:STS-82

1997年2月,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了第二次维护任务。用空间望远镜成像光谱仪(STIS)和近红外线照相机和多目标分光仪(NICMOS)替换掉戈达德高解析摄谱仪(GHRS)和暗天体摄谱仪(FOS)、修护防护毡。

任务编号:SM3A

时间:1999年12月19日-27日

航天飞机任务编号:STS-103

由于“哈勃”的6个陀螺仪中有4个失效,“哈勃”不得不进入休眠状态,为了使“哈勃”尽快恢复使用,NASA将原计划的第三次常规维护,拆分为两次。于1999年12月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哈勃”望远镜第三次维护的第一部分任务。在这次维护中更换了全部的6台陀螺仪,也更换了一个精密制导敏感器和计算机,安装一套组装好的电压/温度改善工具(VIK)以防止电池过热,更换防护毡。

任务编号:SM3B

时间:2002年3月1日-12日

航天飞机任务编号:STS-109

2002年3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执行第三次维护的第二部分任务,用先进巡天照相机(ACS)替换了暗天体照相机(FOC),更换了新的冷却系统和太阳能板。升级了“哈勃”望远镜的配电系统,使哈勃空间望镜的电力自升空以后首次可以充分使用。

任务编号:SM4

时间:2009年5月 11日-24日

航天飞机任务编号:STS-125

2009年5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执行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后一次维护任务,为其更换了大量设备和辅助仪器:用宽视场行星相机3(WFC3)取代WFPC2;安装新的宇宙起源成像仪(COS)、取回该处的COSTAR主轴光学修正设备;修复损坏的先进巡天照相机(ACS);修复损坏的空间望远镜成像光谱仪(STIS);替换损坏的精密制导敏感器(FGS);更换科学仪器指令和数据处理系统(SIC&DH);更换全部的电池模组;更换所有的6个陀螺仪和3组定位传感器(RSU);更换对接环、安装全新的热防护毡(NBOL)、补充制冷剂等等。

猜你喜欢

陀螺仪哈勃航天飞机
KD514:陀螺仪船桨空间姿态捕捉方法
基于Allan方差分析的陀螺仪漂移误差辨识与仿真复现
哈勃望远镜维修——太空探索故事(4)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哈勃与望远镜的故事
哈勃的“366日”(下)
哈勃的“366日”(上)
英雄气短的苏联航天飞机
超萌宇航员航天飞机包
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