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的空间形式及叙事效果

2018-12-06深圳大学人文学院518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主妇鲁迅作家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518000)

一、引言

自1945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在《西旺尼评论》上发表《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提出现代文学作品在形式上是“空间性的”,文学作品用空间的“同时性”取代时间的“顺序性”观点,用空间叙事理论对鲁迅小说的进行解读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对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单篇进行空间形式的解读几乎没有。王富仁曾指出:“重视环境展现,把环境的展现放在小说创作的首要位置,是《呐喊》和《彷徨》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1王富仁先生指出环境在鲁迅小说中的“首要性”问题,在我看来,也就是对鲁迅小说文本指出了一种从空间入手进行解读的新方向。

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既是时间的又是空间的,文学领域也不例外,文学叙事作品中的行动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的,时空是最基本的叙述坐标。“鲁迅小说的时空艺术,是其现代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对小说时空关系的多样处理中,更注重对时空形而上的探索。”2在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中,我们发现探讨小说里时间上的前后顺序变化没有更多的实质上的意义,而不同的空间交叉所产生的文本内涵才是鲁迅处理的根本问题。笔者试图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两个方面出发,分析《幸福的家庭》空间的形成,文中青年作家与空间的隔膜以及读者阅读小说“反应参照”的问题,从而改变简单线性阅读小说的模式,使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在形式和内容上在某种程度上有更细致和鲜活的解读。

二、时间的淡化与凝固——空间的生成

首先,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作者通过对小说的时间因素的安排和处理刻意地淡化来突出空间。文章开篇便是青年作家的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开篇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全文也没有任何交代时间的词语,可见文本并不是叙述在具体的某天青年作家在家庭里的一件特殊而具体的行动,而是注重通过青年所处的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叠印”和对话展现青年作家思想和人格的矛盾与分裂。从青年作家的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家中写作以赚取稿费的想法是具有日常性而非特殊性:“以先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说明他对这样的写作是早有预想的,以前是有写稿捞稿费的想法,今天付诸于行动,以后也不能保证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以及行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因素有意忽略,这是文本空间形式生成的必要条件。

其次是时间的空间化直接凝固文本叙事当中的时间,直接催生文本空间。所谓时间的空间化是指时间通过一个个的空间形象来完成时间的隐退,使空间清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巴赫金用“定点、循环式”3的叙述模式来解释文学中时间的停滞,“当文本的叙述只是重复一些细微的事物上、还有在欲望与饮食中度过,时间便成为定点,循环式的时间,使停滞不前、不断重复的叙述,时间失去了向前的历史进程,普通世俗的日常时间凝结在空间的视域里。”4青年作家的写作思路数次被主妇买柴时讨价还价的“二十五斤”“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二十三斤半”这几组单调乏味的数字干扰和打断,“二十五斤”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正是凝结时间的结点,时间的凝结直接凸显三层空间,家庭外部社会空间,家庭内部实体空间和青年作家的心理空间。

重复叙述造成循环式的时间链条,这既是小说艺术构思的需要,又揭示了小说人物的思想以及命运的纠葛和宿命,无论是对时间的淡化还是凝固,作者都将人物活动的实体空间和心理空间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空间形式已经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么作为空间的主体的青年作家,在空间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和状态?空间又承担了何种叙事效果?

三、青年作家游离空间之外——空间的并叙

“并置”是弗兰克提出的小说获得空间形式常用的重要方式,“迅小说构建空间最常用的方法是‘并置’,并置强调的是打破叙述的时间流,并列地放置那些或大或小的意义单元,使文本的统一性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间关系中”。5

《幸福的家庭》文本呈现出“并置”的空间结构状态。作者通过青年作家的感知建构了三层空间,最外层的是家庭所处的社会空间:从北到南,战火连天,死气沉沉,盗贼猖獗,社会动荡不安;中间层是青年作家所处的家庭实体空间:穷困潦倒的经济现实;最内层的是青年作家的心理空间:在对话与矛盾中虚构幸福的家庭。这三层空间有明显的包含关系,青年作家心理空间依附于作家本人,青年作家的肉体实存于家庭空间,家庭空间实存于更大的社会空间,三层空间是并置地放于文本之中,同时又通过青年作家的感知将三个层面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因此,三个空间存在并置的空间叙事关系而不存在严密的逻辑时间关系。

其次,《幸福的家庭》中,原本应在不同时空出现的场景被并置在同一时空,形成了一种对比共构的关系。《幸福的家庭》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由主妇和卖柴人讨价还价的“二十五斤”作为每一部分的分界点,三个部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青年作家构思幸福家庭的所在地;青年作家构思幸福家庭男女主身份与礼仪;青年作家彻底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放弃构思。这三部分虽然在事件发生上存在时间先后顺序,但是如果我们取消其时间关系,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三个部分并置所达到的叙事效果:青年作家在现实生存空间和心理空间的矛盾对峙是一致的。

空间的并叙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主题并置或主题重复,主题并置叙事是“其构成文本的所有故事或情节线索都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观念展开的,这些故事或情节线索之间既没有特定的因果联系,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它们之所以被罗列或并置在一起,仅仅是因为它们共同说明着同一个主题或观念”。6《幸福的家庭》里三层空间和三个部分中,青年作家的写作思路不断被“二十五斤”打断最终彻底夭折,青年作家越是努力构思越是与现实相悖,青年作家生存空间与心理空间相悖,心理空间里的对话都表达着同一主题:青年作家与空间产生隔膜不断遭受排斥而成为空间的游离者。五四启蒙运动实际上是一次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自由、理性、科学、革命等“五四”启蒙话语作为当时核心知识话语,本身就是实现社变革的工具和手段,日常生活作为个人情感的寄托在强大的话语秩序之中必然遭受到边缘化的对待,这也是“五四”时期社会现实有清晰认知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无地彷徨的绝望处境的隐喻。

青年作家游离于家庭外部的社会空间。小说一开始就点明青年作家理想之中的写作方式:“……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的艺术”,五四时期接受过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渴望书写自己的内心,但社会现实却是“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但作品就有范围”,正因为受到来自社会公共空间权力话语的规训,他放弃了自己对艺术的真正追求,为了捞稿费维持生计,他选择最大限度地臣服于社会话语权威,构思现在的青年脑子里都在想的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随着创作思路一次次被打断最终被消解干净,青年作家以“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创作失败而结束,无论是选择反抗还是被规训于当时的社会话语权威,他都是失败的,从而成为了彻底的社会空间游离者。

青年作家游离于赖以生存的家庭空间。对家庭空间的游离主要体现在,他对日常生活琐碎的不耐烦,对妻子今昔变化反感的一种自觉排斥的状态。“那也是晴朗的冬天,她听得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是就这样笑眯眯地挂着眼泪对着他。”可见他和主妇的组建的家庭是反抗封建礼教,自由恋爱的结果,这样的家庭理应是最符合他期待的家庭,但是面对家庭空间日常事务的繁琐,青年作家却是完全不耐烦的自觉的排斥,文中主妇和他仅有一次对话:

“什么?”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

“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

“好好,就是两吊五。”

“称得太吃亏了。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

“好好,就算他二十三斤半。”

“那么,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

“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也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会,忽而奋然的抓起笔来…”

主妇细心汇报买柴的精打细算的过程,而青年作家却显得十分不耐烦,连续两个“好好”将他想要尽早打发主妇的烦躁心理表现地十分明显,最后还“奋然抓起笔来”在写有幸福的家庭的绿格纸上算草,带有一种气愤而又无奈的,无处释然的心理亲手毁掉自己“幸福的家庭”的第一页。不仅因为主妇打扰到他写作而引起他反感和愤怒,从青年作家对妻子婚前婚后的变化的感知描写也可以看出,青年作家对自己生存的家庭空间中最亲密的人也产生了反感和排斥。文中写到“他吃惊地回过头去看,靠左肩,便立着他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地钉住他的脸”,五年前“笑眯眯地挂着眼泪的眼睛”到如今阴凄凄的眼睛,他反感于妻子整日为生活琐碎而操劳,而没了想象的冲出封建礼教组建而成的新家庭期待中的高尚文艺。

青年作家游离于心理空间。青年作家将现实空间的隔膜和排斥完全地转嫁到心理空间,在心理空间里他构思一个幸福的家庭,男女主“自由结婚的,他们订了四十多条条约,非常详细,所以非常平等,十分自由”,“幸福的家庭房子要宽绰”,“孩子是生得迟的,生得迟”,对现实妻子的隔膜,房子狭小空间的不满意问题都在心理构建的幸福的家庭里统统得到解决,但是我们发现,青年作家心理空间里并存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对虚空的想象和清醒的现实认知几乎同时进行着(见表2-1),他也正是在这种现实与虚无的辩驳中游离了真实的自己。作为接受过五四新思想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对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关心时局,对西

文化颇有了解,都表明他骨子里是个清醒的觉醒者,但同时也是为了迎合大众,而构思一场为了“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的落魄者。这种落魄的现状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经济现状有直接的关系,但鲁迅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虚空。青年作家最终掐断写作回归日常家庭,“无事的悲剧”背后是一个更大的虚空之境,青年知识分子的启蒙之路究竟该何去何从?鲁迅为此也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于是有了魏连殳式的绝望的反抗,子君式的出走。可以说,青年作家《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伤逝》里的涓生一样,属于“孤独谱系”当中的一员,也都是自己生存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异类和排斥者。

(表2-1 《幸福的家庭》青年作家想象与现实的对照)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浪潮下的知识分子,自觉打破封建礼教,走出传统家庭,走向大众,走向启蒙,但社会现实却是不尽人意的,“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7,作为知识分子的青年作家受到社会现实的困扰,纵使屈从而不得,这是接受新思想的一代知识分子被社会排斥的孤独困境真实烛照,由知识分子发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只是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前奏或手段,启蒙并不指向人格自主和自觉。鲁迅笔下的青年作家这类知识分子也只是充当了悲剧色彩的一个时代产物。

四、空间叙事效果-——读者的"反应参照"

以上是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对《幸福的家庭》空间形式的生成的主题意蕴进行探讨,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来看,反应参照是理解空间形式小说的一个重要途径,反应参照是指:“把事实和推想拼合在一起的尝试,其前提是‘反应阅读’或‘重复阅读’”8。阅读空间形式小说不一定要严格按时间顺序或文字的时序安排进行,小说中多分散的而又相互关联的象征、意象和参照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有意义的符号,通过重复阅读对这些意义符号进行整体观照,在空间上更好地透析小说背后的意蕴。

首先是出现于文中的三次字母A,“他又想来想去,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A’”,“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以及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间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三处A明勾勒出了小说的空间形式,按照阅读空间小说来反复阅读它,它应该传达了这样一些信息:(一)青年作家心理空间构建的A,一方面是对现实的无奈,另一方面又是对现实反抗的结果,采用西式字母简单代替地点;(二)青年作家接连排除全国十多个省市硬要给幸福的家庭一个所在地A,鲁迅再此以预示的方式建构了命定的空间,预示了青年作家结局只能是回归家庭。(三)青年作家实体空间出现的A,A在此巧妙地勾连了不同的空间形态,是青年作家唯一一个理想变成现实之物,作者带有讽刺性的笔调消解了作家的诗意。

再如青年作家安慰女儿一段,“‘阿阿,好好,莫哭莫哭,’他把那些发抖的声音放在脑后,抱她进房,摩着她的头,说,‘我的好孩子’……他同时伸长脖子,伸出舌头,远远的对着手掌舔了两舔,就用这手掌向了自己的脸上画圆圈。”如果按照阅读时间顺序的小说,这一段青年作家安慰女儿的描写会一掠而过,而把重点放在青年作家从女儿的眼睛想到妻子的眼睛。同样这一段作为空间形式中的一部分,也传达出一些值得反复阅读的信息:(一)青年作家“把那些发抖的声音放在脑后”,青年作家避免和妻子进行对话,暗示在家庭空间里,青年作家和主妇分属与两套话语体系,启蒙话语和家庭话语,两套话语体互不相溶。(二)青年作家耐心安慰女儿,说明青年作家的日常生活比他理想中的家庭更加有血有肉,青年作家在家庭生活中算得上是一位好父亲,从这个侧面看,鲁迅对他笔下的这个知识分子也同样并不全是讽刺,还带有同情和怜悯。(三)青年作家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是鲁迅对孩子态度的影射,继《狂人日记》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鲁迅在后五四时期对孩子本性和未来的思考转入一种矛盾的境地,青年作家看到孩子眼睛和嘴唇想到五年前主妇的眼睛,便立刻断定孩子未来也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的日常琐碎和“两只阴凄凄的眼睛”,当他把孩子推开,“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着她独自茕茕的出去”,青年前后的态度转变毋宁说是鲁迅思想矛盾的一个缩影。

只要我们反复阅读鲁迅小说《幸福的家庭》,就会发现重复的片段,一方面带有隐喻和讽刺意味,另一方面还是构成小说空间形式的一个要素,文本展现的一个个空间里,我看到由主人公青年作家所迁出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卖柴人、主妇和孩子。这种空间形式的阅读体验相区别于时间形式小说的阅读,为阅读鲁迅小说增添一丝新的趣味。

五、结语

《幸福的家庭》运用时空交错,时空并置的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时间顺序,使小说呈现出了一种空间形式,小说中一方面将社会空间,家庭空间和心理空间并置,一方面安排作为空间主体之一的主人公青年作家彻底地游离于空间之外,二者共同构成主题并置的叙事效果,读者在阅读空间形式小说时,完全可以不顾时间逻辑,拾取文中有意义的片段进行反复阅读。虽然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不是鲁迅小说中最具有空间感的小说,但是鉴于鲁迅在小说中对空间知觉形成的追求,用空间媒介去表现时间,笔者认为,用空间理论进行对鲁迅单篇小说进行文本解读有利于深入把握鲁迅思想。

注释:

1.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73页.

2.胡志明.鲁迅小说的时间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3页.

3.[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M].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48页.

4.胡志明.鲁迅小说的时间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6页.

5.叶世祥.鲁迅小说的空间形式[J].鲁迅研究月刊,1997(11):第58页.

6.龙迪勇.空间叙事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43页.

7.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页.

8.[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秦林芳,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

猜你喜欢

主妇鲁迅作家
作家的画
不做闲置主妇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
俏主妇的笃定 把生活过成诗
阿迅一族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