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文“深”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以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6 Cartoon time 为例

2018-12-05陈亚敏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情境

陈亚敏

Storytime和Cartoon time是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两个阅读板块。相较于Story time的“主角”地位,Cartoon time更容易因为故事语言相对浅显而被冷落。笔者认为,Cartoon time是Story time的有效补充,它同样也承载着一定的核心语言知识,只是文本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天马行空,更富想象力,更富趣味性,更符合学生的喜好。

对于这样的“弱势板块”,教师要把它充分开发好、利用好,使它的单元板块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更好地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深入挖掘Cartoon time文本中能够发展学思维的生长点、促发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依托开放式、跟进式、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自主想象、分析、整理、概括,以问促学,以问促思,有效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升其思维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一、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即以问题为导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过程。小学生具有无限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的特点,在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留白,在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上留白,给予学生更多放飞思维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凸显他们思维的独创性,不断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例如,笔者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6 Cartoon time小故事时,对文本进行了抹词处理,在学生还未接触文本前,呈现了无字本文(如下图)。

图1~图 4

T:Boys and girls,here’s a new story about our friends Sam and Bobby.(出示图1)Where are they?

S:Maybe they’re at Sam’s home.

T:What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do they wantto do?

S:They want to go fishing.

(陆续出示其他图片)

T:Yes.Look at these pictures.They are fishing by the river.Guess! What are they saying? Discussin groupsand try to act your story out.

以往这样的场景,一般会出现在文本巩固阶段,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情境配音和表演。这一次,笔者做了大胆的尝试,在学生对Cartoon time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无字文本直接抛向学生。这样的安排,看似本末倒置,却给了学生一个大大的惊喜和挑战。无声的画面、钓鱼的场景,故事主人公围绕钓鱼这一话题究竟会交谈些什么呢?学生们基于故事图片传递的有限信息、教师开放性的问题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进行了积极而又热烈的讨论与碰撞,最后形成他们的专属故事。例如,一组学生这样演绎他们的故事:Hi,Bobby.Shall we go fishing?Great.Sam,I can’t fish.Don’t worry.Ican help you.Thank you,Sam.Oh,Sam.You have a lot of fish,but I don’t.Have a try,Bobby.Whatdo fish eat?学生根据故事图片,组内交流,合作创编,把故事演绎得生动、活泼,极富创意。虽然学生的语言能力对他们的创造有一定的限制,但各个小组对故事画面的解读、演绎各具特色,张扬了个性。通过演绎故事、聆听故事,进一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当教师带领学生再回归“原作”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更加投入,更加关注“原故事”与“我故事”情节的不同表达。教师通过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以故事为载体,引发学生自主想象、合作建构,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创设跟进式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跟进式的追问,是唤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应对追问时,必须通过挖掘文字背后的真相,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信息,从而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虽然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还不高,有时给出的可能是一些简单、零碎的词语,缺乏缜密性和完整性,但即使是这些碎片化的words and phrases,也是学生个性化思考的产物,有它的价值所在。适当、适时的追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从发展思维的角度来看,课堂上创设跟进式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更好地厘清文本内容的前后联系和因果关系,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有理有据。

例如,笔者在学生初步了解Cartoon time小故事内容后,这样展开对话:

T:Whatdothefish eat?Apples or oranges?

S1:Fish eatapples,they don’t eat oranges.

T:Fish eat apples,but they don’teatoranges.Why? And how do you know that?

S2:Because Sam uses apples to fish.He has many fish.Bobby uses oranges to fish.He does not have any fish.

T:I see.What’s your idea?

S3:Look at the picture.The fish says,I don’t eat oranges.So I think the fish don’t like oranges.

T:Great.You all read very carefully.So we can say like this.I think fish...Because Sam uses...He...Bobby...He...And the fish...

这个环节,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鱼吃什么?苹果还是桔子?”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通过摆出Sam和Bobby钓鱼的结果来印证鱼吃苹果的观点;有的学生从小鱼的语言中找到了依据,直接证明鱼不吃桔子。最后,教师在学生应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要求,要求在语言支架的帮助下再向前一步,整合观点,尝试比较完整、连贯、层次分明地阐述观点。课堂上教师通过“Why?”“How?”把学生的学习、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处,学生通过寻找文本中的逻辑联系,从正面和侧面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思考有条理,表达有依据。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得到了再推进。

三、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思考问题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启发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去思考故事、人物带给我们的启示,让他们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学会认同、顺应和内化。

例如,在学完卡通故事后,笔者这样设问:

T:Sam is good at fishing.He teaches Bobby how to fish.Is Bobby a good student?Why?

S1:Bobby is a good student.Because he listens to his teacher.Sam saysfish eatoranges.

T:...

S2:No,he isn’ta good student.He has no fish.

S3:...

T:Why doesn’t Bobby have any fish?Because he just listens to the teacher.

T:What do you think of a good student should do?

S1:A good student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S2:A good student should watch carefully.

S3:A good student should study hard by himself.

这个环节,学生在讨论小老鼠Bobby是否是一个好学生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有的学生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学生,一是他没有钓到鱼,二是他完全按照Sam的话去做,失败之后,没有进一步观察、思考。最后教师再做进一步地启发和引导:Whatdoyouthinkofagood student should do?虽然这样的讨论看似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于这一现象的讨论,更凸显了故事的价值,这也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关照,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的思维在启发式的问题情境中走向深处,走向深刻,它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价值观、文化品格的无痕引导。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