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检集团:“检测航母”梦想在珠江畔起航

2018-12-05倪玉婷

中国纤检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检验检测

文/本刊记者 倪玉婷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铭记。今年4月,对广检人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个月。第一份由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检集团”)出具的纺织品检测报告正式发出,这意味着广检集团旗下的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的变更划转顺利完成。4月10日,广检集团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纺织品皮革检验检测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开幕。

作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试点,广检集团如何在打造检测品牌企业之路上行稳致远?记者借参加研讨会之机,采访了广检集团总经理蔡依军和副总经理潘伟。

蓝图已绘:高标准打造国内领先的“检测航母”

“打造享誉世界的检测领域国有民族品牌”是广检集团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达到50亿元的资产规模、35亿元的收入规模。”蔡依军介绍。在记者看来,根据国内上市检测公司近两年的营收状况,这个目标在国内检测市场上可以称作“检测航母”了。

2016年9月20日,广州市政府出资成立的广检集团正式挂牌。集团成立后,在广州市质监局任职总工程师的蔡依军被委以重任,任广检集团总经理,开始集团的组建工作。蔡依军回忆道:“集团挂牌的时候实际上整个集团只有我一个正式员工,我当时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如何达到市委市政府设定的目标,实现宏伟蓝图。”

“2017年初,广检集团领导班子基本搭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陆续变更依托单位加入广检集团,到今年4月,集团实现全面运营。”蔡依军简单向记者描述集团组建的过程。

自2013年国务院提出整合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以来,广州市率先在全国规划建设首个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分别审议通过《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提出对市质监系统相关事业单位以市场为主体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进行整合,组建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力争3~5年内进一步以资产为纽带开展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将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成最具知名品牌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上市集团。

“广州市委市政府将集团定位为广州市一级国有企业,这个定位很高。目前广州市的一级企业规模都很大,平均资产规模700多亿,我们作为一个新兴集团,离目标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这也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蔡依军介绍。

对于发展规划,蔡依军娓娓道来,“发展分三步走:首先,完成市质监系统涉及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的事业单位以商业性为主体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其次,在广州市范围内跨部门、跨行业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进行整合;最后,进行跨地区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努力发挥品牌效应,在全国各地合理布局,实现规模化发展。当前,我们刚刚完成了第一步。同时,在西安的分公司也于去年4月成立,目前正在筹建上海的子公司。”

蔡依军认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做好战略规划是关键。首先要确定哪些区域、哪些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其次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科学公正的数据。其中,服务能力和检测效率提升等都是当前要重点抓的方向。

事实上,从广州市确立成立检测集团开始,到广检集团挂牌成立,甚至在发展中的每一步,都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广检集团作为原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也是因为整合之后作为“集团军”出现的广检集团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就像集团副总经理潘伟所讲:“广检集团是由事业单位转制来的,市政府把最优质的资源划拨给我们。”办公场地超6万平方米,员工1100多人,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工程师84人,中级工程师254人;此外,集团还拥有“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验中心(广东)” “国家皮革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广东)”“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广州)”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可以说广检集团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尽管企业组建工作已是千头万绪,但蔡依军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党建工作,“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我们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三重一大问题时坚持先党内研究后提交。通过抓党建促进单位制度建设,推动广检集团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我们认为,只有基础夯实了,集团才能走的更远。”

服务先行:全力以赴提升检测服务效率

“看到第一份纺织品检测报告顺利出具,感觉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广检集团副总经理、纺织服装服饰检测研究院院长潘伟坦言,“食品和皮革国家中心在2017年就已完成变更,而纺织品国家中心在今年2月才完成资质认定变更,3个国家中心的变更文件批复的时间不同,无形中增加了集团业务整合工作的难度,从人员管理到制度管理等都增加了困难,所幸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顺畅地完成了整合过渡”。

自2017年初上任以来,实验室资质变更、资产划转、人事关系调整等一系列关系都在理顺中,尤其是实验室资质变更手续复杂,需要协调国家认监委、原质检总局科技司等多部门的关系,过去一年里,往返于广州和北京之间对于潘伟和他的同事们已成为家常便饭。

“广检集团是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成的新单位,虽然是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但是牌子变了,还是有点担心会对市场有影响。”潘伟说出了他的顾虑,“所以我们更要在服务方面下功夫。”

如何提升服务?从哪些地方入手?这是潘伟上任之后想得最多的问题。于是,在集团成立之初,他组织业务骨干从头到尾梳理国内国际品牌企业对服务的需求。通过梳理发现,送检企业对缩短检测服务时间的要求最为迫切。广检集团成立之前,纺织品服装服饰检测基本可以做到3个工作日出具报告,并且在行业内首推5+1工作日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周四检测的样品,周六就可以看到到检测报告结果,综合检测效率在国内纺织服装检测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但是,近几年来民营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规模较小、检测项目较单一的检测机构,为了开拓市场,甚至承诺两天或当天出具报告,潘伟的担忧不无道理。

检测周期多一天少一天对企业那么重要吗?对检测机构来说,缩短一天周期难度有多大?看出记者的疑惑,潘伟解释道:“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尤其是对快时尚的品牌来说,从制作到上市仅有一周的时间,检测出大货到上市也就一到两天的时间,因此在以上检验周期的基础上,我们目前还在努力缩短检测工作时间,否则从服务上就没有竞争力。因此,按照集团的规划,今年纺织品检测的效率要分阶段提升,对一部分检测流程做进一步的优化改善。”

“缩短检测周期,最传统的办法是加班,而我们想从技术攻关、优化流程入手,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来提速,尤其是针对人力耗费较多的环节。目前我们已经筛选出十几个环节进行技术攻关,通过集团技术部门的力量以及同科研院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技术革新,提速增效。”

除了检测环节提速外,广检集团正着手搭建一个支付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便捷、舒心的支付体验,用户不仅可以在线支付检测费用,还可以看到自己送检样品的检测状态及付费、开票情况。广检集团每年出具的报告书超过50万份,仅付费和对账环节就花费不少的人力,这个支付平台也将释放这部分人力,达到“一举两得”之效。

为企业提供除检测以外的附加服务也是检测机构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方向。“我们目前所具备的信息化能力,可以对上下游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附加服务。有的企业会跟我们反映,现有的标准无法囊括他们生产的新型产品,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会积极与标委会专家沟通,帮助企业针对新产品,制定突出产品性能的高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新标准。”

技术后盾:筑牢检测机构的“生命线”

虽然把提升服务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但是潘伟始终坚信,技术和质量才是检测机构的生命。在技术强大的基础上再提升服务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技术欠缺则是检测机构的硬伤,如果检测报告上差错多,对企业来说损失巨大,即使服务做到完美也不能弥补。

提到目前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和检测质量,潘伟很自信,“转制之前是事业单位下属实验室,把之前的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资源完全转过来,因此质量基础雄厚。多年以来广纤院在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下了很多力气,检验报告的差错率一直很低,检测能力得到客户的普遍认可。”

潘伟介绍,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在实验室认可准则里都有具体的要求,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做得扎实。

如何保持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潘伟的答案是,“别人不能做的项目,我们要做到;别人能做的项目,我们要做得更好。”从2009年开始,广纤院组织检测技术研讨会,到今年广检集团主办,这个会议已连续举办10年了,参会人数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近200人。每年会前收集议题,做试验验证,对一些检测不准的项目去研究,努力去做好。通过搭建务实、开放的交流平台,扩大对检测技术共识,服务产业发展。

强大检验实力的搭建,并非一日之功。当品牌企业对新产品提出检测需求时,院内技术研发部门会积极响应需求,配合研发创新。多年积累下来,他们不仅是一个提供检测技术的检测机构,更有许多自己研发的先进标准、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现有的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是广检集团技术实力的证明,也是发展的技术后盾。同时,广检集团领导层对持续加强技术后盾力量达成共识,“我们2016年挂牌成立,2017年开始就关注科研投入,而且我们申请了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对高新技术的认定条件之一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小于3%,我们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的要求,甚至考虑以后的投入还会提高。”

品牌锤炼:羽绒检测领域崭露头角

“长远发展来说,打造品牌也是广检集团未来的重点。此前,纺织品检测在行业里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比如纺织品检测研讨会是对我们品牌的认可,还有羽绒检测,也在行业里有一定知名度。”潘伟认为这正是整合优质资源给集团带来的优势。

采访的当天,在广检集团一楼的业务受理大厅,记者见到了安徽一家羽绒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沈先生,“我们是给广州一家羽绒服生产企业送大货来的,货物拉到工厂,客户取了样品要求送到广检的羽绒实验室检测,最后价格按照广检的检验报告来结算。”

沈先生介绍,他送来的这批鸭绒,现在的市场价要40多万元一吨,10吨货的价值就400多万元,一个指标的差异会导致几百万元的损失,交易双方都不敢大意,羽绒服品牌公司表示只相信广检的结果,尽管为此他要多花成本在广州多停留几天才能交货,但是考虑到如此大额交易量,他毫不犹豫地找到广检集团,要加急把这批原料检测出来。考虑到将来长期跟羽绒服企业的合作,这家羽绒供应商还表示需要得到广检长期的指导。

现在的广检集团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的组建工作和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国家对高新技术的认定条件之一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小于3%,广检集团达到4%以上), 如何做好内部管理的理顺和完善,补齐短板,整合发扬优势,提升效率,使服务更有效,是摆在广检集团发展面前的当务之急。

做足内功之后,“走出去”开拓市场、打响品牌也是广检集团的长远目标。对广检集团纺织服装服饰检测研究院来说,国际客户很多,很多国际上的奢侈品品牌都在加紧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进入中国也需要寻找优质的检测机构来合作。因此广检集团也正抓住这一机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初步的品牌优势,加强对市场的拓展,加强对市场和品牌的研究,对同行检测机构的研究,更好地开发市场和建设品牌。

“从单位的发展来说,我们有事业单位的技术实力优势,现在的企业体制又弥补了服务上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可以说为集团的发展补上了一对翅膀。”潘伟对集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采访后记

采访前,记者随广检集团纺织服装服饰检测研究院副院长戴彦姿走进广检集团纺织品服装检测实验室,虽然之前早已多次听说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单体检测实验室”,虽然之前参观过多个同类检测实验室,但是记者还是被广检实验室的“壮观”深深地震撼了。震撼于它的专注和专业,震撼于它的井井有条和勃勃生机。

实验室位于番禺检测园区一角,U字形的五层大楼,即便只是走马关花似的参观,也用了近两个小时。业务受理、样品裁剪、配制溶液、测试记录、数据录入、报告编制、报告寄送……工厂流水线似的工作流程,让记者感叹的同时,不禁对这艘“检测航母”的未来充满期许。

猜你喜欢

实验室检验检测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