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2018-12-05冯晓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专利知识产权

冯晓莉 ,李 超

(西安邮电大学a.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b.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1)

目前大学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做法主要是在建立人才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学校师生通过申报众多科研项目,累积大量科研成果,在成果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项目或者技术研究项目,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本文拟就此予以研究国内外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和研讨,并对此提出几点启示。

一、国内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

我国大学在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方面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国外发展积累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影响下,我国高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我国很多大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制度体系。科技处是最初作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主要管理部门。但是,随着知识产权的运用和发展,以及知识产权种类的细分,知识产权的种类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慢慢成型,例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理工类大学开始成立知识产权办公室,知识产权相关的规定与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同时,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很多大学也开始进行了相关商标的注册申请,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部分高校也开始为促进知识产权发展,提高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设立了专利知识产权基金,特别支持对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同时清华大学还用“曹光彪基金”资助优秀的国外专利申请。近年来,随着对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很多大学都很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完善制度、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发明人的激励机制、颁发奖金等方式,这些措施的施行有效的调动了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技术发明研究的积极性。有资源能力的大学也开始为师生提供专利检索的服务,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在图书馆建立专利检索;同时,有的学校也与专利检索机构合作,购买其专利数据库等。这些方式都大大方便了老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使师生能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发展,避免技术的重复研究同时也能够促进技术的创新。

(二)知识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大学知识产权运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多种措施共同推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知识产权运营也逐渐趋向市场化,促进知识产权成果有效转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竞争能力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大学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技术创新孵化器

过去,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较差,管理制度并未成型,很多大学拥有较多的科研项目成果,但是其转化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不匹配,因此一直无法使得大学科研成果顺利转化,难以市场化。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后,有部分院校创办了大学高科技企业,并作为技术创新孵化器,通过学校直接承担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任务。孵化器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对大学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孵化器有独立企业法人,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项目,通过这种模式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和经营。通过孵化器孵化出的企业,逐渐通过发展扩大成为集团。例如,清华同方和北大方正这些公司就是技术创新孵化器的成功运用。

2.高科技产业群

通过孵化器的成果运用,众多单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随着运营方式的推广和创新,有些学校将校内优势学科和人才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规范和扶持,逐渐形成有学校特色的高科技产业群。例如,北大方正集团、北大青鸟集团、北大未名集团、北大资源集团这四大北大支柱性产业,都是依据北京大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了学校电子、通讯、软件、生物制药等科学特色所形成的产业群,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3.大学科技园区

大学科技园最早发展于美国。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国外大学成功经验的启发,开始支持和发展高等院校科技园区。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底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得到了各地方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作为首批试点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5所大学。截至目前,已有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区通过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一共有117家。

二、国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

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一体化集中管理模式,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管理和投资管理集中,一般由专职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机构负责进行知识产权运营,主要是发明信息的披露、技术转移和申请维持等相关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能够系统地执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和监督控制,因此能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熟悉技术和市场情况且对其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评估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进行技术转移工作。由于投资是使研究成果市场化最好的方式,因此大部分的这种集中管理模式都具有投资的功能。

综合分析国外高校与科研机构,在集中管理模式上,欧洲、美国、日本又各具特色。

欧洲采取的集中管理模式是全资子公司管理,如著名的马普学会和弗朗霍夫学会,他们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分别由嘉兴创新公司和德国专利中心负责。这种全资子公司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公司在同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保持密切联系基础之上,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因此管理团队的工作效率更高。而对于投资这一功能,马普学会建立了风险投资体系,使得其创建的92个衍生企业中将近4/5的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弗朗霍夫学会与马普学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式上存在一些不同,它的专利中心并不是法人实体,但同样也可以从事处理其专利、分配专利许可收益、支付专利在申请维持方面的成本等相关工作。同时,由他的专利许可办公室负责咨询、专利申请、答复意见、缴费和侵权等一系列事务。在投资方面,弗朗霍夫学会对衍生企业和创业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并且设立一支前瞻基金来对市场上具有高价值的专利组合提供资金支持。专利中心还提供一种必须用知识产权收益来偿还的无息贷款。

美国采取的是知识产权转移办公室(OTT)和技术许可办公室(OTL)的集中管理模式。自1980年之后,美国绝大多数的科研机构和大学都逐渐采用OTT或OTL模式来代替游离于企业与科研机构之外的第三方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并且现已发展成为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方面的标准模式。典型的例子是ARCH开发中心,隶属于美国阿贡实验室。该中心除了成立专门的基金会来实现研究成果的市场化、技术转移和对新公司以及衍生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外,还相应地创建了虚拟风险基金。

日本承接并发展了美国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都采取的是OTT和校外投资公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东京大学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投资公司。其中TOUDAI TLO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专利申请和技术转移,日本株式会社UTEC负责对东京大学的知识产权进行投资。

三、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启示

(一)强化意识

目前部分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如学校未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老师、学生签订相关知识产权的保密协议,导致部分项目研究成果、科技秘密随着老师和学生的离校而流失到企业、市场甚至其他高校,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正常转化;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做一些校外兼职业务时也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很随意地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向校外转移,也导致了学校部分知识产权的流失。在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过程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主要抓三个层次:领导层、管理层、基层科研人员。学校领导层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度直接决定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宏观规划,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只有提高管理层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才能够保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是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科研人员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目标群体、服务对象,因此,科研工作者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是影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影响专利申请的最直接因素。

(二)健全机构

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作为组织保证,由专业人员按照既定的目标去落实相关工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建立一个配备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都显得相当迫切与重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管理学校内部所有科研项目认定、评选、奖励分配、专利申请、科研成果市场化的部门,应该设置较高的行政级别以保证其决策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客观性,防止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利益人员在权力上的寻租,使知识产权工作不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效率与公平。

(三)加大投入

学校应该设立一定数量的专项科研项目基金,用于支持科研价值较大或预期可取得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激励学校广大师生对这类科研项目的申请、研究。这种专项科研基金的申请和使用可设置大约三分之一的资金需要,在项目取得专利或者获得知识产权的认证后才能到达科研项目小组手中。这种方式可调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引导、激励项目参与人员积极申请专利并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受抄袭与侵害。

(四)重视人才

重视对学校师生知识产权的普及性教育,尤其在参与科学研究的相关人员中普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定期对参与科研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教育培训,以深化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专业化相关知识产权知识,使研究人员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库中的文献信息,以节约科研时间,提高科学研究效率,并有效利用专业知识维护自身科研成果的相关权益。学校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当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懂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才、懂专利经营和营销的知识产权经纪人才。如果相关的教育培训费用较大,那么从社会或者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或聘用一批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性人才也未尝不可。

(五)完善制度

系统、完善的制度是学校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实施的“软件”保证,必须以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为依据,在既充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又对学校科研工作、社会经济发展有实际推动意义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进行建设。

首先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与责任承担制度。主要是协调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和学校之间的利益分配,如项目的利益与资源分享、申请专利费用的摊销以及研究成果市场化后的收益分配等。其次是建立评估激励制度。激励制度的核心是组建一个学校内部的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科研考评和奖励体系,将量的考核与质的考核并重,并且要充分考虑到研究成果对经济社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最后是建立一个严格的技术保密制度,对知识产权的私有性进行充分的保护,并将制度的落实渗透到科研课题组、实验室等基层单位,使学校科研团体形成一种浓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莹.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宋河发,曲婉,王婷.国外主要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4):450-460.

[3]顾海波,姜楠.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变革与完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56-159.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专利知识产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