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2018-12-05

教书育人 2018年35期
关键词:影视剧史料尝试

张 霞

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尝试运用更可信的史料进行历史分析,尝试再现历史真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搜集各种史料并尝试整理和辨析史料,做到去伪存真,充分利用各种史料,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用实证的方法去对待历史问题,并在参考史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历史的认识。

一、查询文献,获得文字图片

在展开史料实证之前,首先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搜集史料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去考古现场或遗迹进行寻找,去图书馆、博物馆进行寻找,采访当事人获得资料,借助各种历史纪录片获取资料等。对于高中生来说,去考古现场的机会不多,绝大部分的史料都要通过查询文献的方式获得。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相关主题去搜索史料,尝试获得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的史料。

在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我鼓励学生搜索各种文献资料,并要求学生思考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料探究秦朝皇帝制度形成的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首先提出问题:“秦始皇在登基之后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来巩固自己的皇帝位置呢?你觉得其中有哪些是秦始皇的功绩呢?人们都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些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如有学生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找到了信息,包括:“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学生认为,这段文字资料能证明“皇帝”的称呼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对阅读历史资料的兴趣不大。对此,我在教学中尝试通过设置悬疑性问题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围绕相关主题去搜集历史资料,尝试选择更具有效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史料。

二、结合影视,学会甄别信息

长时间地搜索文字典籍类的史料,学生会觉得枯燥。为此,我引导学生搜索各种影视剧资料,并尝试进行甄别分析,找到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鼓励学生将收集到的影视剧资料和手头上的其他文本资料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对史料进行二度整合,尝试去伪存真,去除掉影视剧作品中的戏说成分。

在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鸦片战争”时,我组织学生观看和鸦片战争有关的影视剧,并分析其中的剧情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如有学生找到了电影“鸦片战争”,和传统国产片面谱化的弱点相比,这部作品比较真实地展现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始末,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英雄气概。观看完影片后,我又组织学生去搜集与之有关的文字资料,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探究一些问题。如“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林则徐销烟引起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可以结合问题,先甄别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尝试搞清楚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再尝试回答问题。

不少影视剧在涉及历史问题时,都不太严谨,经常出现一些和史实不符的内容。我鼓励学生围绕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如何才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分辨出影视剧资料中的错误信息,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对比互证,觅得陈述漏洞

在搜索史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这些史料中可能有错漏之处,因此就需要学生尝试通过对比互证的方法进行分析,我鼓励学生借鉴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将文字资料和各种文物放在一起进行相互印证,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找到资料中的漏洞,进而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在教学必修一第四单元“辛亥革命”时,我组织学生搜索各种相关的资料,并尝试引导学生在对比互证的过程中思考所获资料的真实性。如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在民风民俗、思想方面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尝试借助二重证据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找到了严中平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文献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中国工矿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了进行互证,学生还参观了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找到了当时遗留下来的文物,发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的确得到了提升。在这样的对比论证中,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更深刻了。

我不仅会引导学生进入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将文字资料和文物结合到一起来分析历史问题,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将各种文字资料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如可以将官方的记载和民间的记载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将近带人的记载和古代人的记载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对比论证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获得真正的史实。

四、主题探究,升华学科意识

在开展史料实证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我设置了相关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探究。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地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创性见解,同时也会积极地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各种学术新成果,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逐步升华学生的学科意识。

在学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我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各种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尝试探究其萌芽和确立。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了主题探究活动,并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如《大宪章》中“国王如违背之,贵族会议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学生认为从这里能看出英国皇权逐步被削弱。还有学生找到了《英国国家史略》中查理一世被处死的内容,认为这是英国制度创新的开始。在探究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意识逐步得到了发展。

如果学生能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积极关注历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那么学生就能将片段化的史料整合起来,将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真正做到“论从史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于是就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史料,如何甄别史料的真伪,如何利用史料展开互证和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历史主题探究变得更为深入。

猜你喜欢

影视剧史料尝试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再试试看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史料二则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