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丽叶·比诺什:我生来为舞台,是电影抢走了我

2018-12-04爱米粒

音乐爱好者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朱丽叶巴黎舞台

爱米粒

芭芭拉(Ba rba ra),原名Mon ique Andrée Serf,1930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二战时,十岁的她不得不过上东躲西藏的日子。战争结束后,邻居的一位音乐教授无意间听到芭芭拉的歌声,惊为天人,于是帮助她发展音乐才能。芭芭拉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歌舞餐厅的驻唱,到在巴黎音乐厅首秀,继而成为一名创作型歌手,与唱片公司签约,最终成为风靡整个欧洲的香颂女王。在演出时,芭芭拉常常身着黑色长裙,唱着忧郁的歌曲,哀悼着消逝的爱情。她的歌曲《黑鹰》(LAigle Noir)曾在十二小时内就达到了一百万的销量,被称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美流行乐大举“入侵”法国前的最后一道“马其顿防线”。

芭芭拉是第一位将自身经历写入歌曲的女歌手,《曾有一架黑色的钢琴》(Il était un piano noir)便是她未完成的自述体回忆录。在书中,芭芭拉委婉而诗意地诉说了她因家庭悲剧以及德国占领巴黎时期的不幸遭遇而被剥夺的童年、在比利时做流浪艺人的时光、刚出道时在巴黎诸多夜总会演出的岁月,以及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伴随着她的美梦:歌唱、写作、谱曲、带着观众一同登台,还有她“最美的爱情故事”。一支笔,几个音符,芭芭拉歌颂着生活、爱情、痛苦、愤怒,以及那时而暗淡、时而残酷的希望,正是这“希望”一直激励着这位传奇人物不断前行。

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与钢琴家文森特·勒德姆(Vincent Leterme)以芭芭拉的这本回忆录为基础,在音乐戏剧《生如夏花——致香颂女王芭芭拉》中,以优美动听的香颂和细腻唯美的演绎,让芭芭拉的人生在舞台上重现。演出前,上海大剧院邀请到了朱丽叶·比诺什与电影导演贾樟柯展开了一场艺术对谈,朱丽叶·比诺什首次向中国观众以主演的角度介绍这部形式新颖的音乐戏剧,并与贾樟柯一同以芭芭拉的艺术人生为蓝本,探讨表演艺术及相关话题的感悟。

作为当代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参演的电影多达六十多部,坐拥无數国际奖项。1993年,《红》《白》《蓝》三部曲中的《蓝》为她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法国凯撒奖。1996年,《英国病人》让她站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成为继西蒙·西涅莱(Simone Signoret)1960年得奖之后第二位获得奥斯卡奖的法国女演员。2010年,朱丽叶·比诺什因在电影《原样复制》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这使她成为了欧洲第一个“最佳女演员三冠王”(柏林、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叶·比诺什多才多艺,除了作为一名演员以外,她还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过自己的诗集,甚至在几乎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情况下尝试出演舞剧。她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解读,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愿意在对未知的不安中呼吸。”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朱丽叶·比诺什从来没有间断过她的舞台表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在伦敦出演《裸露》以及2000年在百老汇出演《背叛》,后者得到了托尼奖的提名。她主演的音乐戏剧《生如夏花——致香颂女王芭芭拉》于2017年首演,她在其中朗诵、表演并演唱,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比诺什告诉我们,她之所以会出演这部作品,是因为芭芭拉的艺术特别打动她。“她十岁时就遭到了父亲的性侵,因此艺术对她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可以让她把悲伤转化为另外一种美的工具。”比诺什还坦言,由于没有声乐基础,她一开始并不敢开口去唱,“但是后来我觉得如果我不去唱她的作品,我就没有办法真正走近她”。于是,比诺什在演出前特地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专业的声乐学习,最终在舞台上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虽然已经是一位功成名就的电影演员了,但朱丽叶·比诺什最早的梦想其实是舞台艺术,是电影把她给“抢”走了。“我的父母都是从事舞台艺术的,所以我从小就对舞台非常熟悉。”但是,在她的舞台表演生涯还没有完全打开局面时,电影导演先来找了她,而当时她也需要赚钱养活自己,于是就去演电影了。和拍电影有所不同,朱丽叶·比诺什觉得在舞台上表演是一种与观众分享的过程,“特别是有时候现场会产生一种寂静,那是最美妙的时刻”。

“自由”向来是朱丽叶·比诺什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她感觉到一个导演对她的表演产生了禁锢,她会立即说出来,“否则你是演不好的”。在与亚洲导演侯孝贤合作的《红气球的旅行》中,朱丽叶·比诺什有很多即兴的台词处理,她将之形容为“像一个编剧一样在一个情境里自由地表演”,这让她感到特别享受。“我喜欢意外的东西,因为意外会把你带到现实中去,你会忘记有人在拍摄一个人物、一个故事,而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演员,偶然的事件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把我们带回到生命当中去。”

在朱丽叶·比诺什看来,即兴的表演为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提供了非常有生命力的部分。“我觉得‘制造和‘存在之间是有一些区别的,‘制造会让人觉得有点假,所以我个人一直希望达到第二种状态,也就是‘存在。”朱丽叶·比诺什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十八岁时的戏剧表演课上,她很想证明自己会表演,但老师却让她停下来,当时她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后来她才发现,正是这样的“不知所措”,会自然而然地把一个人内心最美的东西带出来,“而如果你在‘制造一样东西的话,你会失去它最本真的部分”。

对于如今电影市场能够提供给三十多岁以上的女演员的角色越来越少了的情况,朱丽叶·比诺什的建议是,演员不应该把年龄看作是束缚,而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到其他艺术门类中去寻找可以丰富自己内在灵魂的表演形式,比如说她会在电影和舞台之间不断游走,便是希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丰富。“另外,有时我们也可以主动一点,去找自己喜欢的导演,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找我们。”

猜你喜欢

朱丽叶巴黎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亲爱的,你太胖了
巴黎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