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治校园欺凌“顽疾”

2018-12-04李俊伟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顽疾中学教师暴力

李俊伟

9月,一部反映校园欺凌现象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上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热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校园欺凌一度成为教育领域的“顽疾”。校园欺凌事件为何频发?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关于此话题的种种追问,发人深思。

校园欺凌令人触目惊心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这是《反校园暴力指导手册》中对校园欺凌(暴力)的定义。

类似这样的欺凌事件,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仅仅今年10月,就有数起校园欺凌事件被曝光。

10月13日,山东省微山县某中学一女生遭受欺凌的视频在网上流出,视频中的受害女生被一群女生辱骂扇脸并被逼迫下跪。

10月15日,河北赵县一男生遭多名学生围殴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视频中,一个戴眼镜、背书包的男生靠墙站立,另一个男生走上前去,抬脚飞踹其肩膀。此后,多名学生轮流上前,扇打该学生脸部,期间不时发出嬉笑声。

……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从2013年至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抽取100多件典型案件样本进行了梳理。抽取的案件样本显示,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的比例较高。

相关心理学者表示,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校园欺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被欺凌的孩子会形成心理阴影,弱小的同学会更加胆小怕事,不利于阳光、开朗性格的形成。对施暴者而言,欺凌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的话,会让他们养成暴躁斗狠的习气,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校园欺凌事件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势必会造成学校管理混乱、家校矛盾突出等不良后果。”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常德市汉寿县太子庙中学教师高红广不无担忧。

校园欺凌缘何频发

本该宁静的校园,为何会掀起阵阵波澜?

“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有许多来自‘问题家庭。比如,纵容溺爱的家庭往往會教出性情暴躁、肆意妄为的欺凌者。而缺乏关爱的家庭则会导致孩子胆小内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的孩子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此外,一些学校在监管上也存在盲区。有的学校不重视校风、校训建设,重智育、轻德育,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对学生相处之间出现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有甚者,对校园发生的类似欺凌问题,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从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性质越来越恶劣。”在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教师朱志军看来,校园欺凌事件的出现,也反映了一些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有关学者认为,教师权威地位的颠覆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一大原因。师生间如果丧失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再愿意去征询老师的意见。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时,错误地认为向老师求助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以为要切实解决好纠纷,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所归属的小团体力量。如此一来,学生建立起了通过强权来获取尊严并替代老师权威的新的地位观。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同学间的纠纷便有了新的“处理条例”,用力量、财富和容貌等世俗社会标准来进行评判。这“法外法”撇开了所有发生矛盾时该走的正道,把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升到了纷争的地步。

“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为吸引眼球而突出暴力元素,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孩子的模仿性极强,容易把影视作品和游戏中的暴力元素带进校园,导致一些学生在校园里‘称王称霸,欺负弱小。”天津市蓟州区下营中学教师张国东说。

还校园一片宁静

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要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对于校园欺凌中的施暴者,必须要严肃处理。那些触犯了法律、造成严重后果的施暴者,一定要交由公安部门按相关法规处置。唯有如此,才能让广大学生引以为鉴,学会遵守纪律、敬畏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中学教师刘和平说。

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教师杜建锋表示:“学校要抓好校风建设,强化法治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该享有哪些权利以及权利受侵害时该怎么处理。同时,学校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家校合育的新途径,形成德育管理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共抓德育管理的局面,织密、织细德育工作网。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要想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为学生营造能潜心读书的良好环境;第二,要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自觉担起学生品行教育的主角;第三,可以巧用社会的正能量,在学生中加大宣传社会上有影响力的道德模范、英雄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洗去部分学生身上的暴戾之气。”高红广建议,预防校园欺凌,不妨借助多方的力量。

猜你喜欢

顽疾中学教师暴力
反性别暴力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暴力的班长
VR“顽疾”未解,又添新“病”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
八贴猛药治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