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cketLab® 口袋实验室的“电子线路”实验改革

2018-12-04李连鸣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电子线路口袋理论课

王 蓉, 王 欢, 冯 军, 黎 飞, 杨 非, 李连鸣

(东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1 引言

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自主性增强,其多样化和自主创新的需求随之提升。同时,MOOC、翻转课堂等全新的教学方式盛行,使得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1]。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系,需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常态化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极大地发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线路”作为一门电子类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了半导体器件、放大器分析与设计、频响、反馈、集成运放的应用、功率电路以及振荡器等多方面内容[2~3],知识点多,理论和实践结合性要求高,工程应用背景强。该课程的实验作为理论课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目前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分析和设计环节的比重较少,对于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也不够,知识的扩展受限。另一方面,电学实验的测量和调试离不开测量仪器,但目前该课程实验手段对实验地点和时间均提出了很大的限制,使得实验只能在确定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电子线路基础”课程和“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为每位学生建立PocketLab®便携式口袋实验室,从实验内容、授课方式、实验方式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全面改革。

1 授课方式改革

为了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开展自主性实验研究,我们为每位学生构建了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平台和Pocketlab便携硬件实验平台的一体化授课平台,这是一个以学生为本,使每个学生都独立拥有的口袋实验室,以此改善实验灵活性,拓展学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随时随地、随具体学习、随创新需求开展实验。这个便携式实验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便携式实验平台

理论课教师同时负责实验课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体系重点难点的把握能力,授课形式上更为灵活。授课教师根据理论课进度,合理安排实验课进度,使学生及时消化知识,开展创新活动。理论课上,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充分调动教学手段和资源,采用仿真实验演示、口袋实验室、学生自主动手仿真或测试等,寓实践与理论,加强教学效果。完全验证性实验由学生在某个时限内,自由安排时间,完成对理论课学习的反哺;实验课上,教师则把重点放在开展研究性,探讨性为主的创新设计的引导上,引导学生完成自主设计性实验的设计和测试,并开展有益的问题探索,实现创新机制教学。

2 实验内容改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配置的口袋实验室的优势,在实验教学内容上,我们也做了积极的改革;既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电子线路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从活学到活用的转变。因此,在每个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充分兼顾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实验内容充分反映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电子线路”理论课内容实现全覆盖,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器件特性,单级和多级放大器、频率响应、反馈、补偿、运放、功率放大器和振荡器等十个实验[4]。每个实验我们都安排了“背景知识回顾”和“背景知识小考察”,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复习和运用,“一起做仿真”注重仿真工具的使用和仿真方法的培养;“动手搭硬件”注重硬件搭试和测试分析能力的提升;“设计大挑战”给出设计类题目,“研究与发现”提出探索性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训练。实验中配有大量的思考题,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并鼓励对思考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

对实验环节统筹规划,基于Multisim仿真平台和Pocketlab口袋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将理论计算,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三个环节贯穿每个实验。这三个环节也是现代电子设计的主要三个阶段:①理论分析和计算是设计、测试的基础;②利用EDA软件工具针对分析或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设计和分析的正确性;③硬件实现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不应局限于实验课要求的内容。鼓励学生对理论课上不懂的内容,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随时随地进行验证;如对电子设计竞赛或其他电子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采用口袋实验室,自己动手设计系统和电路,进行设计、仿真和硬件测试验证。

3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口袋实验室可以极大的扩展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给了学生足够的实验自由度和自主创新实践的空间,但同时也需要防范部分学生抄袭或懒做现象。因此,我们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考核既重视过程性,也重视最终期末考核;既重视学生报告撰写能力,也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既重视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也重视学生动手实践和设计能力。在此宗旨上,我们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实验验收和现场考试。

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占比20%。每个实验要求学生完成统一的实验报告,报告中需要提交相应实验的理论分析、仿真结果、硬件照片、硬件测试波形和思考题解答。所有报告均以电子版形式提交。教师通过电子文稿的比对,尽可能减少抄袭可能性。

实验验收环节占比30%。采取抽查方式,随堂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实验验收。要求学生现场演示仿真结果和硬件测试结果,并针对该实验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当场回答并打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和学生的问题交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知。

学期结束时,进行现场考试,占比50%。在统一的考试时间内,给出实验考试题目和具体设计要求,现场限时完成电路设计、软件仿真和硬件调试,并现场打分。考试题目为平时实验的综合,每个学生的设计指标略有不同,并且完成时间也是考核的一部分,鼓励学生抓紧时间,开动脑筋,完成设计和调试。现场考试照片如图3所示。

4 改革成果

通过理论学习和软件仿真,学生对电子线路知识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际的硬件实验来验证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结论,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硬件系统的认知,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了拓展学生能力,我们还给出思考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通过Multisim软件和口袋实验室进行验证,培养了他们通过实验实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3 现场考试照片

“电子线路”的实验改革,也对学生的“电子线路”理论课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电子线路”实验改革后,理论课考试成绩优秀率显著上升,不及格率略有下降。分析后发现,改革对于原本处于中等偏上和中等的学生帮助最大,改进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应用更灵活,导致优秀率大幅度上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不及格率有所下降。

5 结语

“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改革以建立学生人手拥有自主口袋实验室为目标,让学生实验打破时间空间局限性,做到可以随时随地做实验。实验模式为“理论计算 + Multisim仿真 + 口袋实验室测试验证”,实验内容突出设计与思考。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动手能力培养和实验实践探索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实验模式同时可推广到“电路分析”和“数字电路”等一系列电类课程。

猜你喜欢

电子线路口袋理论课
浪漫口袋
Multisim13.0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高职高专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静电放电对电子线路干扰的研究
会喝酒的大口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