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第十水质净化厂运行评估与经验分析

2018-12-04阮辰旼

净水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格栅污泥预处理

阮辰旼

(1.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2.上海《净水技术》杂志社,上海 200082)

昆明市第十水质净化厂(以下简称十厂)位于昆明市官渡区东二环以东,石虎关立交东北,占地面积约3.93×104m2,采用集成式、集约化设计理念,将预处理区、生化区、膜区、污泥区等所有处理构筑物均以矩形模块的形式进行组团化、集成化,保留必要的人行通道、检修通道和管线通道,以全地下式形式布置。十厂于2011年5月动工建设,2013年建成,并于2013年7月投入运行。

1 工艺设计与运行效果

十厂主要处理片区的生活污水及雨水,设计规模为15万m3/d,目前实际处理水量基本达到设计水量的70%左右,其中2014年处理量为8.9万m3/d,2015年为11万m3/d,2016年为9.9万m3/d,2017年为10万m3/d。十厂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出水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尾水排至海明河,工艺流程为进水→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精细格栅→MBR生物反应池(AAO生物反应池及膜池)→紫外线消毒池→海明河,再生水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污泥处理采用离心脱水一体机,含水率降至75%~80%以下外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十厂工艺流程图Fig.1 Treatment Process of Kunming No.10 WWTP

1.1 预处理

十厂预处理由粗格栅、细格栅、精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组成,其中粗格栅4台,格栅宽度为1 410 mm,栅条间距为10 mm;转鼓细格栅4台,转鼓直径为2 000 mm,栅条间距为5 mm;转鼓精细格栅6台,转鼓值机为2 600 mm,栅条间距为1 mm;曝气沉砂池1座,分为2格,设计停留时间为4.5 min,曝气量为0.2 m3空气/(m3污水)。

1.2 生化处理

生化区包括厌氧区、缺氧I区、好氧区、缺氧II区。水力总停留时间为12.9 h,其中厌氧区为1.1 h,缺氧I区为3 h,好氧区为4 h,缺氧II区为4.8 h;好氧区混合液回流比为300%,缺氧至厌氧回流比为200%;污泥负荷为0.07~0.10 kg BOD5/(kg MLSS·d);生化设计最大气水比为5∶1;生物反应池进水采用多点进水,其中厌氧区进水为20%Q,缺氧I区进水为45%Q,缺氧II区进水为35%。

1.3 MBR工艺

以膜组件代替二沉池,膜池共设置28个廊道,每个廊道10个膜位,安装9组膜,预留1个空位,污泥浓度为6 000~10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膜组件采用PVDF材质中空纤维膜,孔径为0.3 μm,平均通量为19.6 L/(m3·h)。

1.4 污泥脱水

使用离心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共设置脱水机4台,污泥含水量降至75%~80%以下。

1.5 运行效果

十厂设计进水CODCr=400 mg/L,BOD5=180 mg/L,SS=300 mg/L,NH3-N=30 mg/L,TN=45 mg/L,TP=5 mg/L,实际进水偏淡,2016年平均进水CODCr=153.8 mg/L,NH3-N=21.4 mg/L。十厂运行以来,运行情况良好,出水达标(优于一级A),2016年平均出水CODCr=10.4 mg/L,NH3-N=0.382 mg/L。十厂目前预留多项优化调整的工程措施,包括多点进水、剩余污泥排放控制、多级回流、曝气量分配、设置后缺氧段、预留远期碳源投加措施等,可进一步应对后续的提标要求。

2 通风除臭方式与运行效果

十厂根据处理单元性质的不同,对不同区域设置了不同的通风和除臭策略。

2.1 通风

(1)通风、除恶臭系统难以分开的空间

对细格栅、沉砂池、精细格栅、脱水机房、装泥间等空间进行局部加盖以及负压抽吸。但由于上述空间无法完全处于密封状态,少量臭气易飘散,因此通风需与除臭合并为同一系统。

(2)有可能存在微量恶臭污染物的空间

虽然对MBR生物反应池、MBR膜区进行了密封加盖处理,但存在恶臭系统检修停机的情况,少量恶臭可能飘逸,因此通风换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高空排放。

(3)不存在恶臭污染物的空间

对于配电间、高压柜室、鼓风机房等空间,通风系统主要满足房间的通风散热换气要求。设备房间的送风量为排风量的1.05倍,以保证房间处于微正压状态,防止其他污染物进入设备房间,鼓风机房等设上部机械进风,上部机械排风。

2.2 除臭

采用生物滤池除臭工艺,处理区域为预处理区、二级处理区、污泥处理区,其中预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为重点除臭区域,换气频率不低于2 h一次,并设置负离子送风系统,除臭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厂界二级标准,臭气处理达标后高空排放。

2.3 通风和除臭效果

十厂现状细格栅等负一层操作空间仍有一定异味,装泥间和脱水机房空气也有异味,MBR生物反应池和MBR膜池区域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为加强整体美观,地面的除臭通风井被装饰为钟楼,呈现较好的景观效果。

图2 通风设备和除臭通风井Fig.2 Ventilation Device and Deodorization Well

3 运行管理和运行效果

3.1 防灾减灾系统

(1)消防

十厂在箱体内部设置了火灾自动预警系统,便于消防人员及时了解火灾情况并采取措施。在所有消防分区内均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另外还设置了灭火器,并在变配电间等电气房间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2)防汛

进厂坡道上设置了排水沟,用于收集雨水。厂区内沿主干道两侧布置两条很浅的排水明沟,收集的水再通过集水泵排出,并备有防汛用沙袋。

3.2 整体运行效果评价

十厂总体运行维护较好,场地设备、地下卫生、地上景观维护较好。地下空间体积较大,通风效果好,人员进入厂区内基本无不适感觉。但厂区完全采用机械进风排风系统,全厂完全采用灯光照明,因此能耗较高。

4 运行经验总结

结合十厂的运行现状,认为在今后地下式污水厂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有以下细节可以进一步优化。

(1)设计中应充分运用自然采光,有效缓解地下空间带来的不适感。无法借助自然采光的区域应确保照明的覆盖,如光照不足对安全会带来隐患。

(2)在关键设备,如鼓风机、膜池上,应尽可能完善地设置起吊装置。对于生化池池顶盖板,应设置足量的检修孔,方便运行维护及设备(如曝气盘)的更换。

(3)尽可能增加对有害气体(如H2S)的监测设备,并在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

猜你喜欢

格栅污泥预处理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求解奇异线性系统的右预处理MINRES 方法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高COD二噻烷生产废水预处理研究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汽车格栅双色注射模具设计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