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8-12-03陈军

职业·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陈军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其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突出职业行动能力的职业教育理念、突显“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本文旨在剖析德国职业教育精髓,并总结出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宏观和微观层面起到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 双元制 职业教育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德国是职业教育最发达和完善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举世瞩目。为了深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2018年3月4日至3月24日,南京市职业教育代表团一行15人赴德国柏林与法兰克福全面深入学习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职业教育,共参加学习专题讲座20个,如《职业教育中行动能力培养》《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等;参观实训基地与场所12个,如宝马新能源汽车车间、SHB职业技术学院、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德国工商联合会(IHK)等。通过近20天的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探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现状、特色和成果,并提出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宏观、微观方面的可借鉴的建议。

一、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构建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1)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已经发展了400年,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好的职业教育”。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是其成功的关键。学生必须接受10年的义务教育,然后由教师推荐,家长决定选择进入不同的中学。进入到中学阶段后,分为三个类别、两个阶段接触职业教育,但接受职业培训主要集中在第二个阶段,双元制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实施。在第二阶段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以及自己的选择,进入不同类别的高校,或继续参加高级职业培训进入职场。

(2)形成多方联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下设四大部门,主要负责职业培养的框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新职业的开发等工作。目前德国共有近340个工种,近30000个岗位在实施职业教育培养,由各个联邦州的委员会负责具体的实施。

研究所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还在具体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主要负责相关的培训、颁发章程、把关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元制培训合同、制定考核标准、组织实施由工会、企业、学校三方代表参与的考试,以考核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企业在双元制培养模式中承担学生技能培养的责任,提供学生费用和实习实训场所。除此以外,还有跨企业培训模式,一些行会或企业的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行为能力培养,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一些尚未进入到双元制体制进行培训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包括文化、专业理论以及实训,因为学校也具有实训场所与实训条件。

2.突出职业行动能力的职业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传递职业行为能力,通过有序的教育过程传递职业所需的技巧、知识和能力一一职业行为能力。在德国,职业教育非常强调企业的参与。在双元制职业培养中,学校承担20%~30%的培养任务,而企业则需承担70%~80%的培养工作,学生在企业中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的时间。德国的职业教育也经过从“以前的培训”到“现在的培训”方式的改进。“以前的培训”学校坚持的是学科教育的课程思路,以一个机电一体化技工为例:首先学习数学、电子学、信息学、机械学等学科知识,但面临一个具体的工作情境或工作中发生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往往无处下手。“现在的培训”方法也发生了改变,首先考虑的是岗位所需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论能力、个人能力等。以岗位能力学习为导向,改变学科式学习方法,引入企业学习培训、实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通过实践形成职业能力的机会,强调通过自我练习获得职业能力。

3.突显“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得以顺利实施,最本质的原因是适用人才难觅,最核心的原因是技能宝贵。据预测,到2050年,德国人口大约为6000万,比现在下降2400万左右,人口负增长情况严重。虽然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类型多,但是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只占职业教育人数的三分之一。企业都是自愿参加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没有政府的强制,也得不到额外的财政补助或政策优惠。除此以外,德国还有跨企业培训中心约1100所。企业愿意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前五名原因排名:学员符合企业的要求,市场上缺少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留住员工,获得最好的学员,避免错误的雇佣。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为双元制教育付出成本,并不是做免费的慈善。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使得这一制度得以贯彻实施至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在德国的职业学校双元制教育中,更加注重科学、合理、完善的双元制教育实施过程。学生申请,企业认可,行会见证,双方签订培训合同,企业承担培养费用。从入学开始,学生在企业实践与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理论知识交互学习,第二年才开始真正进入岗位从事专业的实践活动,并按照工学结合的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直到取得最后的考核成功。双元制的学制时间一般为3~3.5年,不同的专业有所区别。培养期限截止后,培养合同也废止,学生可以签约任何企业,也可以选择升学,并不是必须选择培养企业一方,但一般情况学生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的比例还是较大的。在实施“双元制”的大中小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比例分布为:小企业约占56%、中型企业约占29%、大型企业约占15%。

4.双元制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控制与影响力不够、组织实施环节有难度等。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并不是“最完美的”职业教育,但其很多理念、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借鉴

1.宏观层面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两个方面的借鉴。一方面,我国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升学、就业渠道的顶层设计。目前,大學的生源主体依赖于高中,而应用型大学的生源主体不应该来自普通教育而应来自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在生源录取过程中适当降低文化课的分数,加大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比例,尤其是对职业行为能力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普职融通的试点研究。目前我国提出的“普职融通”只有理念,缺乏实施的细则与有力的推进。笔者认为,在普通高中里可以允许甚至鼓励一部分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同样给予参加高考的机会及优惠条件,将普职融通落在实处。

2.微观层面

一是加大职业行动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在省级层面进行全面统筹,由省职教所统领、市职教研究室实施,将职业行动能力的培训与考核落在考核实处,成为学生就业、升学的必备资质条件。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训方式,必须要打破以学科体系、知识逻辑体系为线索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职业行为能力为主要目标、以面向现实场景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的课程结构,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加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环节。

二是继续加大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自于职业教育对企业的了解深度。校企融合的状态可以存在三种层次:第一层,企业提供职业教育见习、实习的场地,浅尝辄止,貌合神离;第二层,校企之间部分资源共享,企业成为优质的就业基地,保持较密切的合作关系;校企深度融合的标志是达到第三种层次,即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享师资与教育资源。目前,我国企业整体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政府层面的协调推进。传统与现实因素决定了需要政府通过间接资源的刺激,来激发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社会担当。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