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领导之心
——新时代好校长的修炼之道

2018-12-01从春侠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长师生领导

□ 从春侠

如何管理和领导学校是中小学校长最为关心的核心议题。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一个好校长,如何带领全校教职工向着教育现代化前行,如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一个校长都会思考的问题。

学校领导的本质是什么,何谓好校长,好校长如何修炼,只有真正弄明白这些深层次问题,中小学校长才能够心明眼亮,也才能够气定神闲,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应对错综复杂的管理实践,不断引领学校前行。

一、学校领导的本质

理论界 “领导的失败”在所难免,而实践界好校长大有人在。很多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默默无闻又无怨无悔的一线中小学校长,他们是成功的领导者,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全身心的投入,他们把学校工作作为自己的全部生活,奉献自己,享受其中,心无旁骛,心平气和,气定神闲。所以,需要我们再次追问,学校领导的本质是什么。无论我们探讨的议题是领导还是管理,其核心都离不开人。领导者是组织中的一员,他要调动组织中其他成员一起共事,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学校的核心事业是育人。因此,以人为本,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毋庸置疑成为学校领导的目标和终点,也自然成为学校领导的起点。

以人为本,是个浅显的大道理。教育要以人为本,管理要以人为本,事业发展要以人为本,这里的 “人”指向是人性,是人性中的善根与良知,是人的正能量,是人性中的光辉,是人的进取心,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经常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是唤醒,是催化,是开启,实质上,我们要点燃的,就是那颗光明之心;唤醒的,是本自具足的至善本性;催化的,是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开启的,是内心磅礴的正能量。学校领导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让真正的教育活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学习真实发生,让生命成长真实发生,推动人性向善、向上成长,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何谓好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于中小学的师生来说,好校长首先是一个好人,他愿意奉献和付出,而不是戚戚然每天只谋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像校园的空气,自然而然,每天与师生亲密接触,而不是高高在上。

领导行为构成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沙因说过,领导和文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好校长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帅之以正,他的心之所系,致知格物,知行合一,都会深深影响到老师和学生,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砥砺加持、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他能够通过他的行为、语言、制度的制定、环境的营造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们内在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养人的善根,弘扬人的良知,点燃人的一颗光明之心。雅思贝尔斯曰:“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片云推动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教育管理和领导行为也无非如此。“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静悄悄的教育最有力量,好的领导自然会成为师生的榜样,“看看校长,我们还有什么可计较的”,“不做好自己的工作,都对不起校长”,这些话会成为老师之间经常交流的语言。

好校长最终指向是导之以正,激扬其高远,能够带给人希望与力量,能够给学校的发展指引出方向,对大是大非有明确的态度和判断,让学校的工作充满价值和意义,老师们工作有希望、有方向、有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期望,要让广大教师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只有好校长,才有可能让这些成为可能,因为 “知止而后有定”,好校长心底有方向、有定力,他自然会帮助教师心明眼亮,养成智慧,洞彻教育的本质,追求教育工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不彷徨、不纠结,不为外界大行其道的功利主义所扰,做到安心、静心、热心、舒心,一心从事教育事业,从工作本身获取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好校长如何修炼

领导学研究发展的历程走过一条路径,从关注优秀领导者特质入手,继而关注到领导者的行为、风格,再到组织特征、具体环境情境,再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等。理论的目的是解释实践,指导实践,然而上百年领导学的发展史却形成了 “丛林现象”,不仅没有很好地解释和指导实践,还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所以,追问学校领导的本质,追问好校长的核心,有利于我们明确方向,回望初心,才能够砥砺前行,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进行领导力修炼。

萨乔万尼在《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一书中提出了三个概念,即领导之手、领导之脑与领导之心。领导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与决策可以称之为领导之手,领导之手看似被我们的观念、理论所支配,这些观念和理论可以称为领导之脑。我们经常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经常会面对知行不一的现象。可见,领导之脑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力量支配着我们的行动,那就是领导之心。“心是身之主宰”,领导之心通俗讲就是理想、信念,就是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中价值观是核心,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怎样的世界观,就会有相应的人生观。因此,好校长修炼应该进一步向深处行走,从以前关注外在的领导之手,关注行为、风格的改善,关注领导之脑,理论、观念的更新,转向领导之心,关注到领导者的理想信念与内在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育和践行。这种转变绝非易事,但是至关重要,也不是无路可走。

从我国的管理实践来看,一向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对党员的培养教育,重视党性锻炼,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德”是什么?德实际上就是价值观,就是理想信念,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是那颗人心,或者用西方管理学术语,是人的心智图景。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德,就有怎样的世界和人生。所以说,心才是根本,德为表德,为外化的行为与理念的取舍。对外在万事万物的理解和把握,取决于有一颗怎样的心。内心光明,世界美好。

土建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占据主要位置,影响着工程的进展与质量。因此,对土建施工现场进行良好的管理,利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管理策略,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之间的相互协调,并将这些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做一个好校长,修炼的秘诀就在于重新抓住管理的本质,修炼自己的领导之心,以心化心,以德育德。这种修炼实质上是一种回归,也是泱泱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即孟子提倡的“反身而诚”,不断在自己内心深处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做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心诚意,修己安人。

走向领导之心的修炼简而言之,就是从心出发,心上立志,修己安人,知止而后有定,自省自查,反求诸己,自觉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己的正能量,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就是在心上用功,尽可能克服自己的私心杂念,在自己心上做减法,才可能心明眼亮,看清教育发展大势,把握教育本质,倾听老师、家长和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做出回应;就是在事上磨练,在日常的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中,时刻不忘初心,导之以正,激扬其高远,引领师生向上向善,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从四方面开启修炼之道:

(一)以终为始,确立好校长志向

何谓志?志是心之所属,是内心想要抵达的地方。“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好校长修炼的前提是内心想成为一个好校长。身为校长,就要做一个能够带给老师和学生美好幸福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体验的好校长,这是校长的天职,是一个校长,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和理想。立志做一个好校长,就有了内在的愿景和动力。

好校长修炼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修理自己、不断否定自我、走向新生的过程。这个过程犹如凤凰涅槃,金之在冶,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需要念念不忘的功夫,更需要终生持续的努力与坚持。所以,好校长志向一定要立在心上,出于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才会立得住,有力量。我们经常说要立长志,立大志,立高远的志向,这个志向必须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是我们为此终生奋斗无怨无悔的依托。身为教育工作者,对立志重要性的认识应该很清楚,我们也会经常教育学生们要立大志。要想让学生们真正能够立大志,我们教育工作者心中是否有大志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可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的健康大道。《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立志做一位贡献自己,服务他人,幸福师生的好校长,是开启好校长修炼的起点,也是修炼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是动力,也是方向。

(二)诚于己,反求诸己

《中庸》曰:“不诚无物。”好校长修炼路径是内求而非外求,是为自己的修炼而非做出样子给别人看,实质上是立诚的功夫。我们希望老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希望老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希望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形成教育合力,这些希望都无可厚非,唯有如此,理想的教育才可能实现。但是,作为校长,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自己何德何能,能够担任其一校之长?自己何德何能,能够托起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自己何德何能,能够让师生心甘情愿追随?自己何德何能,能够带给学生们一生的幸福?我们需要首先让自己配得上这份托付,这种追随与信任,唯有诚于己,反求诸己,不断在心灵深处建设心灵品质。希望老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自己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希望老师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学生,自己首先要像爱自己一样爱老师,希望社会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首先要反求诸己,自己是否做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装进了社会责任感,种下了爱心与奉献的种子,是否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与这个世界的普遍联系。希望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家长内心的渴望和心声,与家长建立起休戚与共、不舍不弃的价值共同体。

诚则明。诚于己,才能够明于事。所谓在心灵深处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就是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能够做到反求诸己,希望别人做到,首先自己做到。“反者道之动”,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我们给予这个世界什么,这个世界就回报我们什么。所以,作为一校之长,“诚”是我们首先需要呈现给师生的第一品质,这是做人的根基,也是我们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更是我们与这个世界能够持续良性互动的基础。

(三)尽己责,事上磨练

修炼即是修理自己,修理自己的一颗心,让这颗心更加清澈,纯粹、无染,因而更加光明,能够照亮人生的路,让自己不焦虑,不纠结,坦坦荡荡,心安理得。如果能够以自我修炼,成就一个好校长为目标孜孜以求,好事坏事,顺时背运等等均可成为进德之资。所以,好校长的修炼不需要闭关静坐,而更需要尽己责,把工作场、学校作为最佳的修炼场。

校长的职责是什么?对校长职责的理解和践行在于校长之心。如果认为校长职责就是写在文件里的那几条,肯定无法成为一个好校长。对于一个好校长来说,他的心有多博大,他的职责就有多宽泛。只要是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有益,他愿意做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好校长的职责。

好校长的修炼始终围绕一颗心,要修炼一颗向上向善的心,要修炼一颗挣脱自己鸡毛蒜皮的算计,由小我迈向大我的心,这种修炼指向的是生命的充实,丰满与舒展,是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传统的知识分子看来,是担当,是奉献,成仁取义,正如文天祥的 《衣带赞》中所体现的那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可见,中国儒家所倡导的领导力修炼绝不是无所作为,不是空寂守静,而是直下担当,尽己责,“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做到极致,成就一颗仁爱之心;在事上磨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担当中为师生谋幸福,在奋斗中为民族谋复兴,成人才能成己,达人才能达己,只有在奉献和奋斗中才能够体会到大我的成长,体会到崇高与伟大,体验到与伟大的时代同行,与祖国同频共振,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人生的幸福与生命的充盈。

(四)在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好校长修炼之道即是成就大人之学,即是大学之道,所以,好校长修炼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 “亲民”,即是仁民,是爱人,是亲如一家的人间至情厚意;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涵养、扶助、教养;是人民立场,以人为本的立场,教育的本质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是为了人,依靠人,也是本于人。所谓 “至善”实际上是无善无恶,是当善为善,当恶为恶,是事物所当然,本然,而非个人的喜怒哀乐,厚此薄彼。

好校长修炼在亲民,止于至善,意味着,好校长是师生内心的评价与认同,而不是外部评估或者评选出来的;意味着校长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对人内心的关照、关注、关心与关怀,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引领,是 “在其间”,在师生中间,融入师生工作、生活中,与师生每天亲密接触,而非 “在旁边”,与师生有距离,有隔阂;意味着,此 “好”不会因人而异,也不分亲疏远近,是 “大好”而非小恩小惠,体现的是校长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尊重,是对人性向善信念的坚守,也是对师生终极幸福生活即 “至善”的求索与推动。

好校长修炼在亲民,止于至善,还意味着,好校长的修炼不是一人独舞,不是独行侠,不是万人皆下品,唯有我清高,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一段就会枯竭的一时兴起,而是领导的真正回归,回归到师生当中,真切真诚地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心与 “我”之本心心心相印,心心相连,汇聚成一股磅礴的正能量,如同不同的小溪汇聚成大江大河,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彼此激励,互相滋养,永不枯竭;当校长一旦把自己放低,低到尘埃里,与师生和光同尘,才会真正体验到何谓 “厚德载物”,当校长拥有了一颗大仁大爱之心,他把师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他毕生奋斗的职责,他就会听到师生内心最赤诚真切的呼唤并给予回应,形成校长与师生之间心灵深处的无缝连接,此时此刻,教育即幸福,幸福的洪流就这样在校园中涌动,推动着每个人向上向善生长,这就是理想的学校,这就是理想的教育,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猜你喜欢

校长师生领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麻辣师生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