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30肖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林黛玉手法导图

肖芳

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语文科目,在思维上所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读读背背就基本上可以应付考试,现在如果没有较高思维水平,是很难在高考中取胜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至关重要。

一、思维导图的意义

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它往往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画曲线图,并在曲线图上写出由这中心话题延伸出来的对象。因形象直观,知识点有明显的区分度,能精简板书的内容。因多用文字和图像组合,能化繁为简,强化记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上课效率。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

1.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小说结构。

高中的小说大多篇幅较长,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会有难度。如果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小说的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效率。在讲授现代小说《祝福》时,笔者让学生以“春天”为中心,让学生找出在春天发生在祥林嫂身上的故事,分别写在以“春天”为中心的树状图上。这样一来,一篇有着112个段落的小说结构一下子就理清了。学生还从这张思维导图中发现,祥林嫂的悲剧故事都发生在春天,课文是以倒叙的手法去叙述故事的。

2.利用思维导图理知识点。

将小说中的知识点用不同的结构图形(还可以加之不同的颜色)的形式呈现,可以充分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呈现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仅留下来的文字全是关键词,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他们的记忆能力。小说中的知识点有不少,教师可以就一课中常出现的知识点,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这篇课文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刻画人物的手法”为中心,画出该课文刻画人物的手法,并附上简单的例子。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理清了手法的种类,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到自己的思维。思维导图化繁为简,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抓住核心,提高记忆知识点的效率。

这种方式不仅在现代小说中适用,也在文言小说中适用。特别是文言小说,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非常多,要求学生对此的整理有一定的条理性。思维导图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内容集中,能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3.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人物。

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描写多样又全面,几乎分布在小说的各个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人物形象时有些许困难。通过思维导图的拟定,学生能快速地找出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进而分析。在这里,还是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笔者尝试着让学生以林黛玉性格中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为中心,写出文中能够体现出林黛玉这一性格特点的句子。学生在画完这思维导图后,发现,虽然小说其他地方有表现林黛玉知书达理的性格,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性格,都是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为出发点的。正是因为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所以她在意识到回答读书问题时回答不妥,便及时改口。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不仅对人物形象有了清楚的认识,还能够了解到小说的叙述描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

4.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合作。

在实际的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某个知识点,无形之中可以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学生不但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以小说教学画思维导图为契机,让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为一组,课后开展活动。学生可以先集中讨论问题,由小组某一位成员画图,其他成员给予指导,或者每个人均完成某一部分。这样的教学方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将完整的小说知识系统与自己喜欢的学习形式相结合,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小说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小说教学中不但能改变以往课堂沉闷的状态,还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我们不仅要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小说结构、理清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应该有其他的尝试。不能只把思维导图局限在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不能只把思维导图局限在以上这几个方面,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去突破重难点。只有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林黛玉手法导图
拟人手法真多情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画与理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七步洗手法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