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中赏识教育渗透视角探微

2018-11-30孙越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渗透

孙越

[摘 要]体育课中适时渗透赏识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建赏识教育的渗透点,捕捉赏识教育的切入点,拓宽赏识教育的发展点,为赏识教育顺利渗透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关键词]小学体育;赏识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68-01

赏识教育是一种鼓励式教育,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力支持。因此,教师要正视赏识教育的促学效果,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探寻赏识教育渗透的视角,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如多元预设、灵活运用、合理优化等途经,可以为赏识教育提供渗透点、切入点和发展点,与新课改倡导的理念相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赏识教育理念得以贯彻执行,践行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一、多元预设,创建赏识教育渗透点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做好预设,因为只有备好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如教学发动、组织游戏、合作学习、分组比赛、课堂小结等环节,都是赏识教育的重要渗透点,教师要对不同环节有不同考虑,对渗透赏识教育的方式进行筛选,以提升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另外,小學生对教师的表扬有敏感性,这无疑是赏识教育渗透的基础条件,其教育激励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教师的设计和运用。

例如,在球类训练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渗透赏识教育:合作运动时,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集体凝聚力等方面进行适时评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合作运动积极性;在游戏环节,对游戏秩序、游戏互动、游戏评价等方面展开赏识和鼓励。

这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便为赏识教育准备了众多渗透点,符合新课改倡导的理念。赏识教育是正面的激励性教育,具有极强的促学效果,值得广大教师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二、灵活运用,捕捉赏识教育切入点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手段,以便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教育和激励。如学生表现优异时需要教师给予赏识鼓励,学生表现不好时更需要教师给予赏识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表扬,不喜欢被批评,教师用赏识的方式展开教学推进,自然能够获得好的激励效果。

例如,在合作竞赛活动中,有些团队的成绩不理想,学生情绪低落,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你们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们应该看到进步和成长,相信大家再努力一下,一定能够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学生听到教师这样评价,其参与热情会更高涨,挑战困难的信心也会更坚定。这说明教师适时的鼓励,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信心。

这里,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引入赏识教育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动力。特别是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展开赏识教育,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这对学生形成的激励效果会更显著。此外,捕捉赏识教育的切入点,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三、合理优化,拓宽赏识教育发展点

赏识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法运用。因此,教师要有优化创新意识,不断对赏识教育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赏识教育的有效性。赏识教育是通过赞赏、表扬、褒奖等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增强运动信心,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以便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的目的。赏识教育的方式众多,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针对性应对,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都有可能成为赏识教育的一种方式。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赏识教育才会发挥作用。另外,赏识教育不是没有原则地表扬,而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因此,在赏识语言设计时,教师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不可落入俗套和简单化。

例如,教师说“你真棒!”,这话对第一个学生说是赏识、激励,但对所有学生都这样说的话,学生便会感觉麻木,赏识效果难以显现。因此,教师要对赏识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对赏识的评价语言展开升级创新。又如,学生运动出现问题,甚至有退缩表现时,教师可这样予以鼓励:“你的表现已经很优秀了,但是老师觉得你还有很多潜力,大家都期待看到你更精彩的表现,加油哦!”学生听教师这样一说,顿时有了精神,又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运动之中。

这里,教师对学生展开赏识教育脱离了常规的惯性思维,让学生感觉到温暖,这样的激励无疑是最为可贵的。特别是评价语言的改进,这是评价效果突出的重要原因。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获得更好的成绩,但由于运动基础、运动心理、运动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出不同指导。特别是教师的人文性关怀,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运动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教师应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视角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人格,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学生对赏识教育有特别期待,教师运用赏识教育展开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提升。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渗透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