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风建设

2018-11-30吴彬林

人力资源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家训规矩家风

吴彬林

摘要: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今天谈家风,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家风 家训 规矩

什么是家风家训?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以及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建设当代社会和谐的基础。

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家庭要有个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是长幼无序,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张。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

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人们说的“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因素。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他们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反之,一个人在家庭中我行我素,没规没矩,无法无天,无情无义,损人利己,既不懂应有的道德,也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这种人必然危害社会。

近年来,一些公民在国内和出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应十分强烈。可是时至今日,作为一个高度发展的国家,作为一个高度注重文明礼仪的社会,却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上出了问题。其原因是在家庭的教育方面,没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同时,我们的学校,也缺乏文明教育的课程。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真可谓是汗牛充栋,有些堪为经典,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读物。当然,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上看,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的内容来展开,这些家训都是前人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形成文字,传给后世的。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们的子孙从中受益,就是今人读起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比如,朱熹的《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流传较广,影响远大。“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静坐当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再比如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在他的家书中,后人给他总结,主要体现:勤、孝、俭、仁、恒、谦等几个字。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不多,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这些家风家训,共同的特点是都在传播做人原则和道德风范,形成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家教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的思想基础。

从以上说到的当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可以看出家训的重要性。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并能够与时俱进地加以创新,从而让中国家训文化走进新境界,是我们今天应该要努力践行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属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社会而言,而家风家训是对每个家庭而言,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能够形成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

传统的家训核心内容,包括“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尤其是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一个好的家风,他激励着家庭成员的进步。从家庭的角度讲,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只有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给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子女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这里我说几个故事:

1、在江浙一带,有个钱姓人家,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名门旺族。自吴越王钱镠(852年—962年)以来家族就有族谱。自钱王始,钱氏精英不断涌现,近代以来更是子孙鼎盛。曾有人这样来形容钱家的人才:“有得过诺奖的、外交家、科学家、国学大师、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两院的院士”。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l00多人。像当代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以及我们所熟知的还有钱穆、钱钟书、钱玄同、钱永健等人都是钱家的后代。为什么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这与钱家的家规《钱氏家训》有密切关系。

2、叶剑英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之一,长期担任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对于家风,叶剑英一直抓得很紧,经常对子女们讲要“挺着腰杆走路,夹着尾巴做人”的家训,要求子女铭记。叶剑英女儿读大学期间,每当星期日,要从学校乘坐公交车回家,途中要换三次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回到北京西郊的家里。她往往星期日早上从学校出来,回到家里只能吃顿午饭就要赶回学校。有一天,叶剑英女儿冒着酷暑从学校回家,怎么也挤不上公交车,好不容易挤上车,在路上折腾了三个小时才到家,心里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发牢骚,抱怨叶帅不派车接自己,叶帅一听,厉声批评说:“你以为这个车是给你们配备的吗?因为我是替党和国家工作,才给我用的车。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车,你怎么不能坐?”叶帅的严厉批评,使女儿受到深刻教育。从此,她再也没有在这些问题上发过牢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要搞好家风建设,首先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俗语讲:“正人先正己”。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家庭成员做出表率,才有感召力,才能够引领家庭成员树立新风尚,使整个家庭与子女都受益。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對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当今社会,在有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的建设,致使自己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也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家训规矩家风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女佣的规矩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你懂不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