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16精神”内涵探析

2018-11-30喻问琼

商情 2018年49期
关键词:军工工程建设

喻问琼

【摘要】816地下核工程是在196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批准建设的三线工程之一,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它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乌江边的金子山。六万建设大军参与工程建设,期间发生太多精彩故事,蕴育了“816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艰苦创业的优良品德、不畏栖牲的英雄气概。

【关键词】816精神 政治品格 艰苦创业 不畏牺牲

816地下核工程是在196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批准建设的三线工程之一,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它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乌江边的金子山。工程的选址是以404厂人员为基础组成的勘探组,跑遍了云贵川很多地方,最后在三个方案中选出来的。816地下核工程选址重庆涪陵白涛,主要是因为白涛金子山位于乌江边,有充足的水源;山上植被茂盛,其隐蔽性较好;山体岩石硬度高。这些条件符合三线建设项目选址标准:靠山、分散、隐蔽。工程历经秘密建设17年和尘封于岁月18年的光阴,经历了急建、缓建、停建、转产四个阶段。建设大军参与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深埋山间的和氏璧”、“重庆第二个红岩村”

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参与工程建设,期间发生太多精彩故事,他们既打造了“二十世纪工业建筑瑰宝”物质形态的816核军工洞,又蕴育了非物质形态的“816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艰苦创业的优良品德、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一、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816地下核工程所处之地重庆涪陵白涛,那时有两个特点:“一是‘一穷二白”说这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二是‘一清二北”说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很多来自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但不管什么样的条件,什么层次的人才,他们都初心不改。

参与建设的所有人进场第一课就是保密课,他们要对工程的内容绝对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工人们在山洞工作一辈子,奉献了青春、洒下了热血,但却从未在山洞里完整走一遍。冯川勇是1976年进厂,后在816厂动力处上班的一名职工。他也是在816核军工洞对外开放时才进洞参观的。潘开泰是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的高材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掩饰自己的身份,坐火车碰到同学采取提前或延后在其他车站下车的方法进行躲避。张晓东平常写信给家里,地址是留重庆4513信箱,家人们都以为他在重庆城里上班,直到他的哥哥到816厂来参观才真相大白。那时,工程参建人员是不许互相串岗打听情况的。有两兄弟,是来自湖南的工程兵,三四年未见面。突然有一天在白涛街头碰面,他们才知道兄弟俩双双在816核军工洞工程中开挖作业,意外且激动。

工程建设者们云集大山深处,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一辈子坚守秘密。直到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解密令,核军工洞重见世人,2010年816核军工洞作为景点对外开放,他们才带着家人来参观,来怀念牺牲的战友。这无悔的人生,靠什么支撑?其答案就是对党的绝对忠诚,他们有理想信念,坚守党规党纪,乐于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交予党的事业。可叹可敬!

二、艰苦创业的优良品德

816地下核工程国家投资7.4亿人民币,被称为“洞里三峡”。当年有8342部队官兵、科研工作者、建筑工人等六万多建设大军,打洞8年,安装设备用了9年。在这些建设者中,工程兵是参与此次工程中最辛苦的。先进的机器设备没有,主要靠人力用原始的方法:铁锹挖、炸药炸、风钻钻。人力挖坑、手刨石头。“施工实行三班制、四班制。24小时不停歇的作业,每个班必须在八小时内完成自己的工作量”。石头坚硬无比,战士们作业时,前面和上下左右皆被石头包裹,被战士们笑称为“五块石头夹一块肉”。他们掏空了金子山,“挖出的石方量多达151万立方米之巨,堆了两座山,用来铺马路可从重庆一直铺到西安,长约1500公里”。不但生产条件艰苦,生活条件也艰苦。“最困难时一顶帐篷,挤进一百多人。潘开泰一度住在席棚里,下雨就漏。睡觉时被子上得盖塑料布,床头还要支把伞”。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到1984年停建时,六万多建设者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和65%的安装工程。工程总面积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达到130条。工程“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使工程成为三线建设的典范,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成为“新中国不可多得,无法复制的超大规模的工业遗产”。那时使用的喷射混凝土技术和设计科研技术,今天都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中央控制室控制台上的一个紫光灯,35年来长明不灭,主控制室安放的计算机是当时最先进的。这些科技创新和机械制造,今天看着都倍感骄傲。

不仅如此,816核工程在1984年6月停建后开始军转民,为了生存,有的人转走了,但像潘开泰、冯川勇、张晓东等他们留下来了,他们又开始第二次艰苦创业。开辟荒山、种栽茶树、养蚯蚓、种蘑菇,帮助别人搞建筑设计等,他们及其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留守在816,使今天的建峰公司成为军转民的典范。

三、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816地下核工程据相关专家评估,“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爆炸的冲击和1000磅炸弹的攻击,还能抵抗八级地震”。在己建成的20余公里长的洞体工程中,主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整个工程大气又霸气、威武又雄壮。

当年工程兵用的凿岩机重达100多斤,施工作业时需全身武装:头戴防尘罩、身穿防水衣、脚着高筒水靴。因为,水喷凿眼泥浆会反溅到人身上,冰冷的冬天很容易患病。其实,在816地下核工程建设中,危害处处在、险情时时有。比如:吸入大量粉尘而患病;有时炸药出现了问题,工程兵前去查看时突然爆炸,于是受伤、牺牲不可避免;挖掘山洞时,有可能突然出现垮塌,瞬间就会让人失去生命。在离816地下核军工洞不远处的“一碗水”的地方,有一个烈士陵园,埋葬着在816地下核工程建设中先后牺牲、患病逝去的一百多名官兵。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1岁。有的连家庭地址都没准确的留下。家里的人都不知道他干什么,为什么牺牲、葬在何处。英雄默默埋骨于异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并向世人诠释着今天洞中墙壁上仍能看见的标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内涵。

816精神永存!!!

参考文献:

[1]阎晓明.“816”,一个无法抹去的生命代号[N].人民日報,2015.

猜你喜欢

军工工程建设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寒露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泛滥的“工程”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