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悟理”课堂,与生活同行

2018-11-30王亚飞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8期
关键词:现象物理情境

■王亚飞

经常有学生问我,什么是物理?物理这么难,怎么学习物理?我这样回答,物理存在于生活之中,一个现象、一件小事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大家要好好读课本,多动手做实验,不要囫囵吞枣,重视融会贯通,多联系生活,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理”。在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很多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物理知识并“悟理”。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教学感悟。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轻松的“悟理”氛围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物理研究的问题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物理就是以“物”“悟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由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开始,探究并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

1.借助学生好奇心,创设“悟理”的生活情境。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课程时,对物理现象和实验具有浓厚兴趣,这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引言课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再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轻轻搅动,观察发生的现象。提出问题:轻轻搅动水的目的是什么?一只木筷怎么会提起这么重的杯子呢?该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联系日常生活,营造以“物”“悟理”的氛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形成对物理的亲近感,从而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物理搬进课堂,以“物”“悟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例如:讲解“物态变化”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放进衣柜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再过一段时间不见了,卫生球哪里去了?夏天吃冰棍,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时,包装纸的外面有类似“粉”状的物质,那是什么?剥开之后,冰棍为什么会冒“烟”?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为什么会出“汗”?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帮助学生认识其中的物理原理。

3.营造生活情境,使学生的认知在“悟理”中获得平衡。

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是已有生活经验不断完善,达到新的认识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的不平衡来营造生活情境,学生通过新的学习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

例如:在讲解“压强”时,教师可营造这样一种生活情境,准备白纸、刻度尺、方格纸、磅秤,要求学生观察并测量一位胖同学和一位瘦同学站立时分别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小。教师提出问题:是不是瘦同学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小?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回答“是”,但当学生自己测量时,测量结果与猜想出现大的差异。学生认识到,有时候猜测并不一定正确,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继续实验,会发现压强和压力、受力面积这两个因素都有关。

二、生活情境是探究物理概念、规律,认识物理现象本质的基础

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与生活,初中物理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密切联系生活,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生活、社会,不断挖掘生活中的实例,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自然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其中的道理,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了解物理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解“压强和浮力”中的压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给出的图片(小明在沼泽地中陷得较深,小华由于脚下垫有木板,脚没有陷进泥土中),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按压铅笔的两端(一端是平的,一端是尖的),观察手指的不同形变和感受;让学生将一只吹足气的气球,置于手掌和手指之间,观察气球的形变情况,再用力压气球时,观察气球的形变情况。让学生写出观察到的现象,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压面积的关系。接着给出海绵、砝码等器材,要求学生选取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引入压强的概念和公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压强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就能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什么用水作为内燃机的冷却剂?城镇修建的人工湖,除美化环境外,还能调节周围的环境气候,减小昼夜温差变化;初春农民在农田里育秧苗时,傍晚要向农田里注水,早晨再将水放去,本质都与比热容知识有关。

三、密切联系生活经验,将“悟理”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生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似曾相识”的东西,学生的认识往往只是流于表面,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查资料、开展调查活动等,使学生知道运用恰当的物理学习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物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悟理”“明理”。

例如:在讲解“材料保温性能”时,教师在课前把制作好的材料保温性能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做实验、上网查资料,也可以咨询父母、老师、同学;在讲解“重力”时,教师提出课后思考问题,若地球突然失去“重力”,世界将会怎样?在讲解“望远镜和显微镜”时,教师同样提出问题,假如科学家没有研究出“望远镜和显微镜”,世界将会怎样?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物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物理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等都能得到较大提升。

“悟理”课堂要和生活同行,要有“理”有“物”,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更要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现象物理情境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