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玩“竹筒”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分析与思考

2018-11-30

好家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竹筒小树林玩法

文 赵  佳

一、问题之源:竹子“废料”是否可玩

我园周边社区有大片的竹林,竹子是幼儿生活中的常见植物。我们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竹制品的户外游戏材料,然而,在制作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边角废料,比如,截下来的长短不一的竹筒,这些竹筒或粗,或细,或长,或短,这些竹子废料能否拿来给幼儿玩呢?如果投放到户外游戏中,幼儿又会怎么玩呢?我带着疑问,带着这些形态各异的竹筒,走进了大班教室里。

二、游戏验证:自主探索带来的创造力

“孩子们,你们知道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幼儿异口同声地说:“竹筒。”“那你们知道这些竹筒可以怎么玩吗?我们一起去操场上玩这些有趣的竹筒吧。”我分给幼儿每人一个竹筒,并观察他们是怎么玩的。晨晨把竹筒放在地上,把竹筒当作障碍物来进行双脚并拢跳练习;婷婷和月月把竹筒放在地上滚,比比谁的竹筒滚得远;几个男孩把竹筒按一定间隔排列成一排,然后在这些竹筒上“过小河”。我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这个方法很好,走过小河还有一片小树林,你们能用竹筒玩穿越小树林的游戏吗?”听了我的提议,幼儿又把竹筒三三两两地排在一起,原本在旁边单独玩的幼儿也加入这个游戏中,“小树林”因此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三、梳理分析:幼儿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鲁迅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鱼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说明幼儿自身潜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幼儿的思维十分灵活,不受习惯的约束。

(一)开放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案例中的竹筒大小、粗细都不一致,教师运用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方式,让他们在玩法中实现自我发现和创新。

(二)经验的迁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在探索中发现了竹筒的特性:可以滚、可以站立、可以排列、可以垒高……他们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将竹筒玩出了花样:滚竹筒、跳竹筒、踩高跷、跨栏、走障碍……不同的排列、不同的组合让幼儿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团队的合作,凝聚幼儿的创造力

合作性游戏更能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并激发创造力。例如,幼儿玩“穿越小树林”的游戏过程中可以逐步根据各自的意见,不断调整游戏玩法和规则。团队的创造力让游戏更加有趣,让幼儿的游戏经验也愈加丰富。

四、思考感悟: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师支持

(一)游戏前的预想,给幼儿创造的灵感

在户外游戏活动开始前,我们针对投放的运动器械来预想可能会进行的游戏活动。用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幼儿的想象空间,比如,“今天投放的活动材料是竹筒,你们想怎样来玩竹筒?”“可以把竹筒当做什么?”“你们想几个人玩?”等等。在这些预想的问题中,幼儿的想法各种各样,层出不穷。大班幼儿甚至还可以制作游戏计划书,让游戏更加丰富和立体。

(二)游戏中的推动,给幼儿创造的契机

教师适宜的介入能够推动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创造激情。比如,幼儿在玩“过小桥”的游戏,他们将竹筒按一定距离间隔排列,然后依次踩着竹筒“过小河”,但连着玩几次,他们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失去游戏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游戏中:“这样过小河太慢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过河呢?”“可以两个人一起过。”幼儿说。“可是这些竹筒太小了,两个人踩不下,怎么办呢?”于是,把竹筒两两组合起来的游戏方式就呈现出来了。

(三)游戏后的分享,给幼儿创造的愉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视频回放、情境再现等形式与幼儿进行分享。例如,在玩竹筒的过程中,许多幼儿都是在滚、踩、走的基础上创新玩法,只有瑶瑶拿着竹筒进行垒高。在分享环节中,我让瑶瑶展示这个创意给其他幼儿看,同时对瑶瑶进行了表扬。其他幼儿在激励中,也会更加自发地去探究新玩法了。

竹筒看似是一种单一的器械,但蕴含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和尊重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以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就能让幼儿玩出花样,玩出精彩。

(江苏省无锡市正兴幼儿园)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竹筒小树林玩法
椰奶饭
做竹筒小台灯
零跑的新玩法
快乐的小树林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香喷喷的竹筒饭
山大小树林
春天的发言(外一首)
Lovers Lane
清风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