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8-11-30尹艳丽周克兵于鹤龙王红美王文宇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尹艳丽,周克兵,于鹤龙,王红美,王文宇,常 青

(陆军装甲兵学院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72)

我军建设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和提高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集“项目、基地、人才”于一体,紧密围绕国防科技战略目标和武器装备技术发展趋势,承担大量武器装备基础科研和国防建设基础研究项目,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引领和促进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逐步成为国防基础性研究领域的排头兵。

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是提高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尽管我军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武器装备顶层谋划能力、科研试验综合能力和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与承担的职能任务还不相适应。从国家组织科研攻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践情况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应成为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的主阵地,需不断加强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本技术领域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开放式研究平台,成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引领者。

1 夯实基础研究,深化核心创新能力

基础科研致力于解决前瞻性的科学问题,是新知识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基础科研取得重大突破,往往会引发新的技术变革,导致科技创新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在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高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军新装备的研制与发展,技术储备较差,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科研,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1.1 积极担纲基础科研项目,加大前沿性基础研究力度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更是赋予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神圣责任。重点实验室应将科研工作放到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大背景中考虑,紧紧围绕中心任务需求,瞄准前沿技术领域,着力凝练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以解决影响和制约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突破口,提高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承担科研任务上主动作为,紧盯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需求,积极申请国家、国防“973”,国家、国防“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重大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注重前瞻性、基础性、探索性研究,积极开展事关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预先研究中关键技术的突破,不断深化自主研究能力[1]。

1.2 以基础研究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发展促进基础研究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以学科发展需求为牵引,不断提高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益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重点实验室应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科研创新要求合理规划,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预研基金和实验室基础研究经费,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研究。同时,重点实验室应以国家、军队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主动谋划,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搭建学科平台,使重点实验室发展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承,互相促进,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并提高科研队伍建设水平。

1.3 发挥自主研究课题作用,带动人才培养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设立自主研究课题,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也可由科研人员或团队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同时,重点实验室应有针对性地让年轻科研人员独立承担自主研究课题,鼓励实验方法创新研究,对自主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应坚持“鼓励创新、稳定支持、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3]。积极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在自主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基金项目带动创新性基础研究,同时不断提高年轻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为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源泉。

2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

高素质人才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根本。重点实验室不仅要有大师级的领军人物,还要有梯次合理的国家级科研团队[4-5]。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要做到以下3点:①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培养造就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提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不仅要能够敏锐把握基础科学发展方向及其军事应用前景,能够立足重大军事需求开展创新研究,还要做到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尤其要重视科研道德培养,自觉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使其真正成为引领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领军人才。②加强智力引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不断加大智力引进[6-7]。通过聘请本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或组织联合研究等形式,发挥大师级人才在重点实验室规划、研究方向凝练以及重点项目攻关上的指导作用。③培养提携青年科研骨干,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在中青年科研骨干培养上,要制订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压担子、铺路子、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为中青年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8]。坚持任人唯贤、任人唯能,鼓励年轻人员承担重要科研课题,在出国进修、获奖排名、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论资排辈,按实际贡献确定,创造一切可提供的条件为年轻人才快速成长提供良好的契机。

3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

重点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塑造所形成的以崇尚理想、目标追求、敬业精神、价值取向、集体意识、团队协作以及融洽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氛围的集体体现,是重点实验室科学发展、引领未来的根本所在,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灵魂[9]。在市场经济充斥着金钱至上、学术界浮躁之风严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要吸引和凝聚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着力优化内部环境和氛围,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3.1 凝练共同价值观,凝聚队伍

与制度、考核等硬性管理相比,文化在凝聚人心、激发潜能、提升形象等方面更具优势,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例如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加强文化建设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墙头上,其核心是凝练团队的共同价值观,要想得到大多数成员的认同,领导更要身体力行,使团队的凝聚力由个人魅力型向文化认同型转变。重点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色开展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范围,始终把国家利益、军队建设放在首位,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国防事业需要结合起来,以实现研究人员的人生价值。

3.2 建立民主包容的学术氛围

重点实验室内部要积极倡导“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不迷信权威,坚决杜绝学术一言堂,形成开展学术争论和学术批评的浓厚氛围,鼓励发表不同学术观点、提出不同技术思路;要始终确立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民主求实的良好风气,建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重点实验室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急躁情绪,从长远发展谋划科学研究,对研究人员要包容个性、宽容失败。失败与创新是一体的两个方面,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有创新,越是突破性研究成果,失败的概率就越高。重点实验室在对失败予以宽容的同时,也要引导研究人员敢于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例如,船舶综合电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引进的赵治华博士调到实验室后,主要从事电磁兼容的前沿性课题研究,连续四五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没有出一项成果,但实验室并没有因此责备他,而是鼓励他踏踏实实开展基础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解决了困扰常规潜艇中出现的电磁不兼容难题,成为电磁兼容领域的专家。

3.3 倡导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科研创新往往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重大科研课题一般需要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科研人员互相协作,集体攻关。课题组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团队的协同创新和集智创新。聚集人才,打造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效应是重点实验室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关键举措。重点实验室在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和机遇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发展,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团队利益”。团队成员要养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习惯,同时要营造“充分交流、深入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合作共赢的另外一个层面是加强对外合作,要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效果,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与国内外同行在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设备共享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加大对外合作,不仅能拓宽视野,了解背景需求,把握研究方向,还能够充分利用其他单位的人才智力优势提升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加速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培养。

4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运行质量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重点实验室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人员、资金、课题、设备、安全、文化等方面的管理。要想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覆盖重点实验室全面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运行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建立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10]。所谓的“约束”,就是要有一套得到科研人员认可的行为规范,要以人为本,使大家能够遵从并愿意遵守;所谓“激励”,就是所有管理措施都应是为实验室的科研创新服务,应实施激发人员潜能的目标管理,切忌过于精细死板的过程管理。重点实验室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大力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科技人才的能力和发展潜能,最终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制度让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煞费苦心地挖掘人才。

5 结束语

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已成为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突破和掌握核心军事技术,构建武器装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历史责任。重点实验室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深入开展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着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努力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雁宏,辛建彬,尹振东,等.军队院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79-182.

[2]张金风.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0(8):236-238.

[3]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实验室特色文化建设 创建国际一流实验室[J].中国基础科学,2009,11(6):51-53.

[4]刘国强,李兴伟,王丹杰,等.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G]//第七次院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39-140.

[5]林建华.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J].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06,25(2):137-138.

[6]刘惠文.重点实验室建设浅谈[J].现代科学仪器,2006,16(1):131-133.

[7]侯仰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探索[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2):67-68.

[8]袁晓明,宋金祥.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培养和集聚高层次人才基地的作用[J].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05,24(3):98-100.

[9]丁寅,朱玉华,庞洁.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81-184.

[10]樊国志,王强,程飞,等.对军内外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调研与思考[G]//第七次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37-138.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存在感
电竞实验室
重点推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