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

2018-11-30曾春水

教师博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训软件工程

曾春水 彭 雯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21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1]为培养软件产业人才,2002年我国设立软件工程专业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就业前景。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软件工程专业连续三届被列为“绿牌专业”,其薪资及涨幅相比于其他工程专业都是最高的。

(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

当今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进行。为适应科技和产业的变革,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战略部署。[2]为响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教育部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建设。[3]这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软件人才需求,我国众多高校设置了软件工程专业,部分甚至设置独立的软件工程学院。[4]《201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报告》指出,我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规模可观,但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缺乏,尤其是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极为匮乏。这一现象暴露当前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1.培养模式比较死板。部分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示范性软件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准拟定,所以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与方法大同小异,[5]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部分高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导致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课程体系不够成熟。软件工程属于计算机体系,所以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当中并未突出软件工程的特色,而是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工程方向等相关课程,偏离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质。[6]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尽管初步形成了软件工程与主流技术对接的拓展课程,但课程的建设仍然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培养体系,课程间的关联性小,很难支撑各方向应用能力的培养。

3.条件保障不够完善。一是高校缺乏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7]二是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众多高校因办学经费以及资源的限制,不能及时更新、优化实验教学平台,使得学生无法掌握最前沿的相关技术。三是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部分高校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以及管理制度等构建不够全面。

4.市场调研与就业指导不够充分。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的规模日渐扩大,同时跟企业合作办学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不深入,[8]高校人才培养并未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连接,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仍然存在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缺乏正确的就业需求引导,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接受自己所学的知识,最终致使人才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构建“软件工程+专业背景+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聚焦国家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战略和“新工科”建设的要求,面向需求、交叉融合,构建“软件工程+专业背景+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江西理工大学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拥有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电气及自动化等一批强势学科。该校软件学院在设置软件工程专业招生方向时,除安排“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虚拟现实”等软件类招生方向外,重点体现软件工程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软件工程+专业背景”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专业背景”包括冶金工程、资源循环、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等。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报考,大一期末根据需要申请调整专业背景方向,大四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去软件企业或背景行业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二)促进“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体系

该院在专业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嵌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转变。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既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上体现融合,又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技能和应用体系中落实融合。最大限度发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项目驱动教学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

(三)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553”课程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它不仅决定了教师课程效果的有效性,而且也定格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9]该院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建设“553”(5大模块、5个环节、3个层次)课程培养体系。

在知识培养上,强调夯实基础与学生个性发展,包括彼此关联的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校级公选课。依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强调基础性、系统性;而专业选修课、校级公选课供不同专业背景学生自主选择,强调个性化培养、实用性。其中,软件工程与专业背景课程的比例大致为1∶1。

在能力培养上,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循序渐进,包括迭代递进的5个环节:概念实习、课程设计、项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通过概念实习使学生了解软件产业的就业方向,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加深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亲身体会软件行业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系统地完成某一软件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素质培养上,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相互渗透的3个层次:专业素质、工程素质、创业素质。一是以软件工程和专业背景主干课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二是以软件行业和背景领域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三是策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常年派教师到软件企业参加工程实训,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邀请企业工程师或项目经理到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推动企业工程师与校方教师、软件工程教师与专业背景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知识融合,培养校内外导师之间的教学默契;鼓励在校教师走出校门,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学科前沿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为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

三、构建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对于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培养的复合型应用型软件人才,一方面是融合软件工程与矿业、冶金、材料、自动化、工程管理、会计等特色学科,培养该产业领域软件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是立足应用,通过与企业合作,构建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构建全面立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立足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全面、系统、立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与杰普软件、联微软件、中软国际、中兴通讯、用友软件、触控科技等近10家软件企业,建立稳定的“3+1”校企合作模式,[10]联合共建“1+2+1”和“2+2”创新实验班。

(二)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该院在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搭建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学生的实验、实训条件。确保每个教师有自己的工位,每个教研室有自己的会议室、资料室。建设6个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包括与企业共建的工作室),许多学生在工作室接受教师指导,进行项目研发或者准备各级各类科技技能竞赛。该院用于实践教学的计算机超过1200台,改造、新建了网络工程中心、云计算中心、物联网中心、虚拟现实体验厅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四、构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成长的多样化发展新路径

(一)开设创业课程,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深入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创业创新执行力》《创业创新领导力》《KAB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创业就业指导选修课程,将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发课程,精心选取了多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尔雅”在线课程要求全校学生选修,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已纳入该校相关创新创业相关政策。

(二)创新教学管理,构建全面创业教育制度

设立创业课程学分和创业实践学分,完善双学位、辅修课程、跨系选课和弹性学制等各项制度,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建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记载系统,将“创业业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作为综合奖学金、三好学生、免试保研等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搭建创业环境,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好计算机综合机房及物联网实验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财经类综合实验中心等一批校内创新创业训练场所。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工作室,联合举办“科技学术周”活动,构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成长的多样化发展新路径。[11]

五、“软件工程+专业背景+创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通过开展“软件工程+专业背景+创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企业专家作为教指委成员参与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编写出版《软件工程项目实战导论》《JAVA项目实战》《.net项目实战》《C++项目实战》《Android项目实战》等实训教材;联合共建“1+2+1”用友会计信息化、中兴ICT、中软移动互联实验班和“2+2”杰普大数据实验班,受益学生共计400多人;企业承担理论、实践教学数万课时,自愿选择到软件企业毕业实习一年的学生不少于1500人,获批多个教育部——产学合作综合改革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荣获中软国际2015“校企合作特别贡献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攀升。正如杰普软件总经理赵先生所说,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纵向比较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呈现出一届比一届好的态势,横向比较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质量彰显出一定的优势。

猜你喜欢

实训软件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禅宗软件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