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情境图 提高有效性

2018-11-30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顾凌珠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苏教版数学知识教材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顾凌珠

许多数学知识虽然呈现方式为符号化、数字化,但数学知识大多离不开生活,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对应的实体模型。新课程标准就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包含有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要科学、合理地用好生活中对应的情境图,以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挖掘内涵,拓展情境图的“量”

现象:苏教版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个教学内容“数一数”,教材中出示了一个儿童乐园的情境图,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整体情境,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书中插图所包含的内容。把原来信息比较分散、零乱的情境图,通过我们老师的引导,转化成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类的信息: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鸟?几只蝴蝶?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几种玩具?

思考:一幅比较简单的情境图,经过我们老师的引导与启发,能让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自主地发现那么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且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方式,巧妙地对孩子进行了数学教育与渗透,真是一举两得啊!

可见,合理地运用好情境图,既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情境图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情境图的意义和内涵,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有效地实施情境图教学的方法。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情境图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试想:假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当展开一个情境图时,学生们不能从情境图中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或者不能够借助教学的情境图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那我们的情境图教学的价值就很小,甚至是无意义的。

二、处理现有资源,提高情境图的“质”

现象:有少数小学数学老师,尤其是低年段的数学老师通常会认为情境图形式新颖,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过于迷信教材,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合理地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再加工,仍然是在“教教材”,不是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用教材教”。

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一)”的时候,教材中呈现的是两幅有关“分桃”的情境图,在情境图中,学生可以直接看到“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个人”,像这样的情境图设计,主要信息是学生们通过直接阅读图下面的文字说明而获取的,并不是孩子们借助对情境图的观察而发现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情境图的价值。所以,我们老师在具体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情境图进行适当的处理:直接出示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且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能够充分地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思考:教材中的情境图是半成品,多是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时直接加以运用,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如苏教版第一册第九单元“11~20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材中呈现的数小棒情境图就是直接呈现了与小棒根数对应的情境图,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直接呈现运用这种结论式的情境图,就缺少了让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情境图的利用需要我们老师做一定的处理,提高情境图的“质”,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通过自主操作与实践,探索、寻求相关的数学结论,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师适时引导,把握情境图的“度”

现象: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9加几”一课的情境图出示的是小猴子算一共有几个柿子,新授课一上来,老师就大声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交头接耳,纷纷讨论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很少有学生关注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而教师也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导致许多学生在私下里讨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孩子们就像一盘散沙,各抒己见,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思考:新课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在具体教学的时候要适时、恰当地给予学生指导,不过,我们老师的指导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和方法的运用,而且还要掌握好引导的“度”,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更不能把学生应有的探究和思考的过程全部“包办”,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总之,我们老师的引导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有针对性。

四、选择呈现时机,突显情境图的“效”

现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老师在教学时习惯把庆祝教师节的情境图放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作为新课引入,出示了教材的情境图后,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然后老师就说:“小朋友们,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随后老师就直接让学生们自主地进行交流。课后好多学生说:“今天的数学内容太简单了,我们在幼儿园里就学会了。”

思考:上面所讲的“1~5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老师可以先直接在黑板上板书1~5这五个数字,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各自对这五个数的认识,再指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数的表示,书中的情境图并不一定要放在课的开始,而是作为练习材料。

总之,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是编者们设计的,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班级与学生,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数学教材,深入研究和分析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情境图”的内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情境图教学必将更加实、活、精、新。

猜你喜欢

苏教版数学知识教材
教材精读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