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生态课堂,促进有效学习

2018-11-30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杨平平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教者师生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杨平平

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的培育、情感的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囿于自己的预设,将知识点切割成零散的知识,内容改得越来越容易,而试题却变得越来越难。学生的积极性偏低,虽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缺少真正的思考,常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下,重新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构建生态的数学课堂,追寻教育的真谛。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以生态的视角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教学主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得到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在教师、学生、知识、媒体等多元互动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生命,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生态,既有自然生态,即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物质环境,包括教室、采光、通风等内容;也有物质生态,包括教学媒介、学习工具;还包括人类生态,即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共同遵循的活动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的提问、对话,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展示、实验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等。生态的构建要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让每一个生命个体焕发光彩;要充满智慧挑战,师生共同演奏美妙的乐曲,学生在话题交流中有思辨的语言,在心灵对等方面中有激情的碰撞与智慧的交锋,从而获得潜能激发;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品质的塑造、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1.创设情境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生态环境,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储备,让他们以最鲜活的生命状态自由地吸纳知识,实现健康地成长。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然生态与内生态中产生共融。情境要基于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引发学生挖掘知识的兴趣。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小树现有高度是120cm,平均每年长高30cm,请学生求出1年、2年、3年、4年后小树的高度,说说小树的高度y是生长年份x的函数吗?如何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情境要内含问题,要为学生的思考指向,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思维,要具有新颖性、生动性,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如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I=U/R(欧姆定律),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之间满足关系a2+b2=c2(勾股定理)。我们求出一元二次方程x2+4x+3=0、x2-4x+3=0、2x2-7x+3=0、6x2+19x+15=0中x1,x2的值,并计算x1+x2、x1x2,看看它们与各自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教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计算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诱引学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情境要融入情感,能唤醒学生的认知需求,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2.自主体验

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的习得是不同的,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组织相应的材料建构知识,在自主提问、选择方法、探索验证、 表达交流中实现认知的建构。如果学生缺乏旧知、生活经验的依靠,就无法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因而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教学不是教师的直接给予,也不是学生的模仿与记忆,而是依据学生的体验、实践进行构建的。教师要由知识的“讲授者”变为活动的“引领者”,要在学生疑难时释疑、在学生迷惑时引导,要以“少讲”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在《圆》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用绳子和圆规画圆,看看发现了什么?获得什么样的结论?学生经历画圆的过程,通过探究获得结论,形成圆的描述性定义。教者提出问题:“圆上的各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共同特征?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有什么共同特征?”由于学生经历了画圆的过程,能借助于问题开展探究,从而发现圆的集合定义。

3.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分享知识,形成深层感悟的经验,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释放天性,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争辩,实现对知识的选择、组合、建构,使自己的理解向深层次发展。教师要给学生留有选择内容、展示表达、质疑争辩、同伴互评的权利,为学生留有大量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分享知识、提升能力。在生态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更是活动的调节者、障碍的排除者,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变审视、拷问为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变“一问一答”为多位互动,变“一人评价”为“多元评价”,让师生之间进行自由无障碍的交流。

4.激发提升

学生是生态课堂中的知识建构者,教师应建立数学与知识的联系,在自然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启数学思维,让冰冷的数学知识变为火热的思考,让学生在理解知识、获得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对生命价值的感悟。教师要释放学生的个性,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实现对生命价值的超越。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操作实践中使潜能得到开发、思维得到开启、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以提升、良好习惯得以形成,从而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1]李锦韬.用生本解放思想[J].人民教育,2010(15).

[2]王海赏.关注生命,构建数学生态课堂[J].考试周刊,2010(1).

[3]杜亚丽,陈旭远.透视生态课堂的基本因素及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

[4]胡春燕,杨德刚.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的创建[J].数学通讯,2003(5).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教者师生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麻辣师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