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木偶:运河文化国际传播的“轻骑兵”

2018-11-29李广春

唯实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木偶戏木偶剧团

李广春

杖头、布袋、提线是中国木偶界三大表演形式,扬州木偶是杖头木偶的主要传承地,它以“不是真人胜似真人”的艺术效果蜚声中外,以“让所有观众成为孩子”的艺术魅力使人童心未泯,以“博采众长、人偶同台”的艺术样式向世人证明木偶来源于中国。风靡大运河畔的扬州木偶,不仅是扬州人的骄傲,更应该让它成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并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轻骑兵”。

一、扬州木偶担当“轻骑兵”,

有能力、有实力、有基础

扬州木偶历经市场风雨洗礼,虽艰难但勇立潮头。每年都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让世界通过扬州木偶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角逐两年一度的木偶皮影戏最高奖“金狮奖”的过程中,扬州木偶从剧目创作、表演到制作基本都能“大满贯”,展示了其技压群芳的实力;每隔几年扬州木偶都能推出一部业界认可、市场欢迎的大戏,《琼花仙子》《嫦娥奔月》《白雪公主》等木偶戏已成为久演不衰的艺术精品;国家、省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经常花落扬州,木偶剧团成为国家杖头木偶制作和表演的培训基地;更难能可贵的是,扬州木偶界从制作到表演都有一批业界有影响力的名师,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殷大宁、华美霞,省级“非遗”传承人封保义、颜育,还有戴荣华等后起之秀。总而言之,扬州木偶在三大流派中独树一帜,影响甚大;艺术精品推陈出新,受众甚广;人才分布结构合理,数量甚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8年,扬州木偶出访了12个国家和地区,演出75场,观众3.6万人次,成为扬州及至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轻骑兵”。2017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木偶戏《嫦娥奔月》,通过新编神话将“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熔铸为一体,将传统戏曲与儿歌、爵士乐、传统歌曲等形式混搭,将传统舞台与全息投影技术完美结合,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的“非遗木偶科幻大片”,一时间好评如潮,《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扬州这一艺术盛景。

二、扬州木偶“轻骑兵”走出去,

有市場、有项目、有优势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规划建设中,高质量的经济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是江苏对其建设的总体要求,打造中华文化“金名片”是国家的基本定位之一。扬州木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先发优势明显,可以作为好中选优的首选项目、国际交流的代表项目、率先突破的关键项目。一是因为名气大。作为中国三大木偶流派之一的杖头木偶,已成为中国木偶的重要代表,2016年江苏省文化厅在扬州木偶剧团的基础上,又增挂了江苏省木偶剧团的牌子,体现了扬州木偶的重要性。在扬州本土众多“非遗”中,扬州木偶目前深受老百姓欢迎,每年多次代表国家赴海外交流更是用实力说话的佐证。二是因为基础好。优秀传统艺术遭遇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夹击,相当多的艺术门类已经式微,有的甚至消亡,但扬州木偶凭借其自身努力,不断出精品、出人才、出社会影响,有一支相对稳定且过硬的木偶制作和演出队伍。三是因为经验足。扬州木偶多年来用精深的作品、精良的制作、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市场,仅2017年,80多人的木偶剧团就演出了426场,其中剧场演出148场,景点演出165场,境外演出49场,在演出市场开拓和消费群体培育上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四是因为人才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扬州木偶界既有德高望重的如华美霞、颜育、焦锋、封保义等老一辈艺术家,也有功力深厚活跃在舞台上的如骆燕、梁苏荣、李亚萍、李芳等中坚艺术骨干,还有王江、郭江、刘宇等一批接力前行、用功刻苦的艺术后起之秀,更有在扬州艺校长年不断培养的木偶班学员,人才结构合理、总量可观。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如能把扬州木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名片”打造,可以点石成金。一是因为演出方便。木偶戏既可演出完整的大剧目,也可一两个人表演小剧目,其木偶道具携带方便,拎起来就走,对演出场所没有过多要求,既可以是正规剧场,也可以是简易舞台,即使不大的空间也能演出精美绝伦的木偶戏。二是因为传播容易。国际文化交流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而木偶戏无须人物的语言对白,只要通过木偶的舞台表演和音乐伴奏就可以完成艺术形象塑造,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可以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扬州木偶剧团深受海内外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因为投入不大。相对其他剧种而言,木偶剧的剧本改编、灯光、舞美、道具制作、演员排练,投入相对较小,既可制作成本几百万元的大剧目,也可以制作成本几十万、几万元的小剧目,性价比非常高,效果、效益都非常好。

三、扬州木偶“轻骑兵”走出去,

要坚持市场化、科技化、品牌化

在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同时,先行推动扬州木偶“走出去”,切口较小,实施容易,成功率高。但相较年收入300万元左右的扬州木偶剧团,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运河文化国际传播的“轻骑兵”,还需要在思想观念上转变、思维模式上转型、思路举措上转轨。

在目标定位方面,争当运河文化国际传播的扬州“轻骑兵”。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这方面,扬州木偶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实践已经证明,扬州木偶能承担起运河文化国际传播的神圣使命。要通过海内外演出市场的不断扩大,做成社会效益放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木偶专业演出公司,成为推动文化富民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优秀代表。

在路径选择方面,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之路。文化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一定要做市场的主人;文化需要滋养,但不能惯养。不敢面对市场竞争的文化很难有顽强的生命力,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残酷市场竞争,为人民喜闻乐见,存活下来的文化才有真正的价值。在这方面,扬州木偶已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今后还需要解放思想不停步,深化改革不松懈,争先进位不自满。

坚持木偶制作产业化和木偶表演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木偶制作因有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与木偶戏分离,独立开发成木偶产业,在日本、韩国,遍及城乡的木偶充分说明海外市场需求巨大;在国内,湖南卫视、北京卫视在若干娱乐综艺节目中也用了大量扬州木偶,扬州木偶剧团在其中获得了规模不大但效益较好的收入。下一步,扬州木偶制作应瞄准产业化,围绕木偶戏的艺术形象,制作木偶玩具衍生品,在规模、标准、品牌、营销上下功夫,引进专门人才,增添技术装备,改善营销模式,引进创意设计,逐步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打造木偶品牌,形成以创意设计为龙头、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木偶玩具产业链。同时要借助高科技,把木偶戏演出的舞台动感通过智能化装置体现出来,使之可动可说可唱可对话,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木偶表演关键在于加大艺术市场开拓力度。要形成“一团多队”的演出市场格局,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小打小闹,要靠多支队伍在海内外市场上演出,形成品牌化、规模化效应。木偶表演因其道具携带的便捷性、表演的即时性,是文艺表演名副其实的“轻骑兵”。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共同维护提升扬州木偶品牌和巩固木偶表演核心团队的基础上,围绕把木偶演出市场做大做响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分体制内外,以木偶表演名师为龙头,按照志趣相投的原则成立多支演出队伍,先在运河沿线城市组织巡回演出,表演扬州特色木偶戏,传播大运河文化,与此同时积极与外交部门联系,打通与海外演出经纪公司的通道,到海外长年驻点或巡回演出,增强大运河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切实推进木偶戏演出的市场化。

借助科技为运河文化传播插上腾飞的翅膀。科技运用本身就是文化,加大木偶制作演出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推动运河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环节。就木偶制作而言,在材料运用上,用纸张、塑料等材料部分替代木偶的部件,使木偶的自重大幅减轻。但工序繁琐,加之手工制作,木偶制作速度很慢,应充分利用3D打印技术,在规模化制作上提速增效;就木偶表演而言,在过去已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基础上,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减少舞台布置的资金投入,丰富舞台背景,使传统艺术得以最具时代感的呈现吸引更多的观众,赢得更大的市場;就网络化传播而言,作为世界“非遗”的扬州木偶,当下要借助高科技,拥抱互联网,用创意激活传统,融入时代,成为“网红”,让大家爱上木偶、用上木偶。特别是要借助网络技术,建立网站、APP客户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将木偶制作表演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引起大家关注,从而达到普及、推广、营销的目的。

建立良性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在管理体制上,由目前的木偶艺术研究所和木偶剧团并列模式,逐步过渡到研究所负责战略规划、艺术传承、剧本创作、人才培养,让木偶制作和表演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剧团的重要职责,逐步向自负盈亏的木偶生产销售和木偶戏演出市场主体转变。在运行机制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占领艺术市场为目标,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任务,在剧本创作、排练、表演、舞美等方面加大绩效管理力度,形成主角、一线演员、二线演员、跑龙套的辅助人员相互配合的演出队伍,剧团负责内容审查、艺术指导,演出队伍负责艺术市场开拓和演职人员队伍管理,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艺术市场的开拓紧密挂钩。只有开拓市场有方、管理有度、生财有道,有效的商业模式才能建立,扬州木偶“走出去”才有坚实的基础。

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目前木偶制作演出人才现状相对较好,但掌握信息技术的舞美人员、制作人员、拥有原创IP的主创人员和导演人员严重缺乏,这是扬州木偶很难大规模“走出去”的软肋。由于木偶制作大多属体力劳动,且收入不高,很难招到新人,需要政府扶持,给予适当补贴,以弥补市场开拓的不足。对导演、主创、舞美等保障舞台演出的重要骨干,在引进的同时还需把一些有潜力、有意愿的年轻同志送相关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培养,以增强扬州木偶制作和表演的持续创新能力。

在政策扶持方面,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作为最具能力走出去的扬州优秀传统文化木偶,作为运河文化国际传播的“轻骑兵”,扬州木偶理应成为政策扶持的重要对象。一是体制机制支撑。把木偶剧团“走出去”作为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结合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树立为扬州文化争光的理念,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扬州木偶“走出去”的顶层制度设计,对木偶剧团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既要稳住木偶剧团这个大本营,又要尝试鼓励艺术名家、艺术骨干按演艺市场需求,开拓市场,形成规模效应。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演出形成规模的木偶表演团队进行补助。二是政府财力扶持。考虑到木偶演艺市场培育的周期长,更要考虑到海外市场开拓的费用高,建议政府设立木偶“走出去”专项基金,用于购买剧本、信息技术使用、海外交流演出、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永久性“金狮奖”颁奖地、高层次论坛等。三是政策研究支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将扬州木偶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轻骑兵”,组织专门班子,对其合理性、可能性、必要性进行深度研究,对其市场开拓、人才培养,技术更新、装备升级、管理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使之“走出去”具有更坚实的理论支持。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木偶戏木偶剧团
传统戏剧——木偶戏
木偶戏
小木偶找智慧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戏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