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

2018-11-29李晓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马克思主义

内容摘要:教育公平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公平的教育能够协调各个阶层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在为保障工人阶级及其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马克思教育公平观的思想为我国教育体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武器,对我国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和谐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以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为客观依据,一直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不懈努力着,提倡“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教育公平 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着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合理把握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提高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性,是当今社会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我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等现象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因此,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

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教育公平问题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着,如经济发展速度、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教育对人类的影响,对于如何改造人类,使人能够全面发展,认为这一途径就是教育。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从政治学和理论学出发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认为国家应该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儿童都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

马克思认为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马克思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透过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进行分析,在他们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一些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观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专门论述教育公平问题的论述,但在他们的很多著作中都能体现出他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观点。

马克思在1866年提出“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拥有的一项平等权利。”认为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有的一项权利,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恩格斯也提出:“国家出资对一切儿童毫无例外地实行普遍教育,这种教育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一直进行到能够作为社会的独立成员的年龄为止。这个措施对我们的穷兄弟来说,只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而且当社会使愚昧成为贫穷的必然结果的时候,他就对人犯下了双重的罪过。”再次强调了人们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上社会中各种异化现象,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教育领域中最高的理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要实现这一理想也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将工人禁锢在机器前,为其创作更多的利润。马克思指出:“这种教育是将人变成机器,但是资产者却惧怕失去这种教育。”工人受教育的内容也只是要求提高工人的生产技能,这种教育受到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影响,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更别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了”。这是一种虚伪的教育,没有帮助工人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却为资产阶级带来了利益,大批具有知识的劳动人,帮助资产阶级创造更多的利益,使得劳动力越来越适应机器化大生产。因此,统治阶级为工人及其子女提供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最大化。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因为私有制的存在,因此消灭私有制是获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也认为社会中现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归根到底体现在人和人的生产关系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等等,不是凭空决定的,都是基于现存社会的政治情况、经济基础的状况。政治上的平等是决定人们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制度保障,经济的状况上的平等是教育公平发展的物质保障。私有制、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上的不平等,也就使得教育发展不平等。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政治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剥削关系才能得到消除,社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教育物质资源,只要那时才能实现普遍的、实质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二.对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意义

马克思教育公平觀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始终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为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地缘辽阔,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也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要坚持要以马克思教育公平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推动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同发展,在加快城市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要优化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发达地区的教育利用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投资,确保这些地区在师资力量和教育硬件上得到改善,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

同时,也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农民和偏远地区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为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

(二)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马克思认为教育体制应当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的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改进教育体制,使之符合社会的发展。建立学校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促进共享机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城乡之间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质量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实现的。但要是实行学校之间的资源流动和共享机制的运用,这可以减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学校可以帮助和支持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建立学校之间的互助,通过师生互换以及资源共享等等,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缩小差距。

(三)坚持“以人为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和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我国在教育中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志推行全面发展,树立德智体美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它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之上,为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源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会随之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论述是不会故事的,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鲁林岳.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反思与路径探索[N].光明日报,2013-08-19.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和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

(作者介绍:李晓旭,南京林业大学在读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