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最高雕塑背后:印度的党争与代价

2018-11-29陈树

看天下 2018年32期
关键词:尼赫鲁印度人民党古吉拉特邦

陈树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故乡古吉拉特邦,古铜色的“世界最高雕塑”在偏远一隅拔地而起,显得周边的山群低矮而渺小。

包含底座在内,这座名为“团结塑像”的雕像高达240米,是纽约自由女神像的2倍多,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救世基督像甚至没有它的腿长。打造出这尊世界之最,耗费自然不凡,包括整整2.5万吨钢铁、3350吨青铜以及21万立方米的水泥。

与世界上其他以高度知名的雕塑不同,印度这尊世界最高雕塑的原型人物来自人间——印度1947年独立后首任副总理瓦拉卜巴伊·帕特尔。尽管对许多外国人来说,帕特尔并不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这位独立运动领袖、前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领导人对印度人来说,意义重大。直到现在,印度人在提及帕特尔的名字时,前面要冠上“萨达尔”(Sardar,意为领袖)。

耗时5年方才建成的这尊雕塑,并不只是纪念帕达尔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仅是莫迪口中“个人最喜欢的工程计划”,更是他新获的一笔政治遗产——也正是如此,造像期间,面对各种指责和抗议,莫迪都亮出了坚持到底的作派。

10月31日,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總理纳伦德拉·莫迪出席雕像落成揭幕仪式(@视觉中国)

偶像

10月31日,莫迪来到位于西北部的纳马达县河畔,参加“团结塑像”的揭幕仪式。这天既是帕特尔的生日,也是印度的“国家团结日”,人烟稀少的纳马达比以往都要热闹得多。

和印度国旗同色的气球在空中飘过,三架战斗机在身穿多蒂腰带和披肩、双手下垂站立的“帕达尔”头顶飞过,直升机将玫瑰花瓣自它头顶洒下。站在一个由橙色鲜花制成的站台上,身着白衣的莫迪面带微笑,端着一盆带有花瓣的圣水,不断蘸水洒向他前方的“帕达尔”。

也正是在这一天,莫迪在《印度快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评论,盛赞帕特尔的功绩:“在1947年印巴分治成为定局后,他成功说服550个独立的土邦加入印度自治领”,为维护印度的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帕特尔因此被盛赞为“铁男子”、“印度俾斯麦”;而他也常被民族主义者奉为偶像——这个群体也正是莫迪的主要支持者。

“帕特尔没能成为首任总理,这让每个印度人都感到遗憾。”2013年,在“团结塑像”的奠基仪式上,莫迪曾说道,“如果他是首任总理,我们国家的命运和面貌会完全不同。”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团结塑像”的计划当时得到较为广泛支持,很大程度上如莫迪提到的那样,“认为帕特尔没有得到足够的承认”。

当时,一些人对于工程的奠基时间感到不解。那年是帕达尔138周年诞辰,并不是更具纪念意义的整数。对于莫迪来说,更紧要的恐怕还是2014年4月的大选——在这至关重要的一战中,他所在的印度人民党(BJP)时隔10年再次上台,莫迪本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印度第14任总理。

如今,新一轮大选正在临近——2019年印度大选将在第一季度开始。然而,莫迪和人民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莫迪“清廉先生”的形象因军备采购丑闻受到打击;政府经济改革步伐过大,导致2016-2017年印度GDP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许多印度选民因此感到十分失望。

遗产

“莫迪之所以推崇帕特尔,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印度人民党的形象,另一方面,为了贬低尼赫鲁的政治遗产。”前政府财长顾问默罕·古鲁斯瓦米在《德干纪事报》上评论道。

“团结塑像”展现的并不只是帕特尔“团结土邦”,还有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宽容、和解的姿态——帕特尔所在的国大党与人民党在历史上存在意识形态的冲突。

印度人民党的前身印度人民同盟曾与“国民志愿服务团”十分亲近。后者是建立于19世纪20年代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推崇印度教徒高于穆斯林的思想,因为1947年印巴分治而对甘地、尼赫鲁以及帕特尔等国大党重要人物怀恨在心,称这是国大党高层“与穆斯林妥协的结果”。1948年,一名激进的前国民志愿服务团成员刺杀了甘地。随后,帕特尔以“法西斯主义”、煽动仇恨为由,取缔了国民志愿服务团。仅一年后,该组织在作出不介入政治斗争的承诺后,恢复了合法地位。

“团结塑像既是心的团结,也是我们祖国地理的完整性的象征。”莫迪在评论中写道,再次强调帕特尔代表的“团结、统一”精神,“它提醒我们,如果分裂,我们将无法面对自己。联合起来,我们能够向发展和光荣迈进。”

前来参观“团结塑像”的印度游客(@视觉中国)

与国大党相比,相对年轻的印度人民党的政治资本逊色许多,缺少如尼赫鲁、甘地或是帕特尔那样有足够影响力的政治领袖。此外,尽管曾是尼赫鲁的副手,帕特尔的许多主张却迥异于总理,如更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希望维持中央控制的行政架构,也因此更受民族主义者的欢迎。如今的国大党,仍具有浓厚的尼赫鲁家族色彩,其现任主席拉胡尔·甘地,正是尼赫鲁的曾孙。

“莫迪想要利用这尊雕像证明,国大党更受拥戴的领袖是帕特尔而非尼赫鲁。同时,通过夺取帕特尔的政治遗产,给印度人民党‘贴金。”古鲁斯瓦米在评论中写道,“不过,国大党的确没有资格宣称自己是帕特尔政治遗产的继承人……1950年帕特尔去世后,国大党迅速抹去了他在党内的影响。”

面对“争夺政治遗产”一说,莫迪在雕像揭幕式上给出了否认:“我觉得好笑的是,居然有印度人从政治角度看这个项目,好像我们犯了什么严重罪行一样,对我门大肆批评……记住国家的伟大人物是一桩罪行吗?”

此外,让人质疑的,还有莫迪宣称团结塑像是“印度制造”,为数以千计的印度工人创造了就业。尽管担任塑像施工的确实是印度建筑公司L&T,但设计公司却来自美国。另外,据人民网江西频道,团结塑像其实是“(中国)南昌造”——印度L&T公司曾面向全球招标,最终南昌一家金属工艺品公司中标。

代价

与镜头里放松的莫迪不同, 10月31日,5000多名武装警察在占地广大的现场紧张地戒备。早在雕像将落成的消息传来时,当地22座村庄的村长就联名向莫迪上书,呼吁他出于安全考虑,不要参加揭幕典礼——因为这座雕像而失去土地的村民正怒火中烧。张贴在街边,印有莫迪和古吉拉特邦长鲁帕尼的海报被他们撕下或是涂黑。

但莫迪并没有放弃出行计划,而是派遣无人機和直升机,对雕像区域进行监控。新海报贴上后,警方派专人看守。尽管如此,抗议者仍在活动。据《印度教徒报》,警察预先拘留了50名抗议积极分子和部落领袖。当地一名部落领袖马兹贡卡表示,就在开幕式前一晚,便衣警察拘留了12位民众。

当地人的怒火,自2013年项目正式奠基时就已点燃。事实上,建造“团结雕像”的计划早在2005年就立项了。根据计划,除去帕特尔的雕像外,整个基地还将设立博物馆、游客中心、会议中心、花园和游乐场。那时,莫迪在古吉拉特担任邦长,自然也成为这个重要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为此,古吉拉特邦政府成立了科瓦迪亚地区开发局(KADA),专门负责征地工作——要开启一个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项目,古吉拉特政府必须面向当地居民征地。整个征地计划涉及周边70余个村庄,但政府当时却未告知这些村民。

10月30日,印度古吉拉特邦,“团结塑像”正式完工(@视觉中国)

计划在实施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麻烦:法律规定,为当地部落社区所有的农业用地只能在部落成员间买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ADA先是将这些土地性质改为非农业用地,使得这些土地能够进入市场流通。这对当地人来说是个打击,几代人都在此以耕种为生,自给自足,但却一夜之间失去了生计。

卖掉土地的选择摆在这些农民面前。但并非所有受到影响的7.5万人都愿意这么做,尤其在补贴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一些人拿到了补偿款,却未能如约得到新工作和土地;有人得到的是贫瘠的土地;还有人干脆反对征地到底,至今仍拒绝政府提供的任何补偿。

当地人付出的代价不只是耕地,政府还要求农民捐赠农具以收集塑像所需要的铁。项目总共从1.69万农民那里收集了135公吨废铁,在加工后用于制作雕像的底座。

尽管如此“节省”,整个项目的花费仍然十分高昂,总投资达到近300亿卢比(约合28亿人民币),大部分资金来自古吉拉特邦政府以及联邦政府的预算。

“这笔费用相当于印度联邦政府技能开发及创业部年度预算的90%左右,是航运部的两倍……”彭博评论道,“这笔资金可以用来灌溉4万公顷土地,建造三所理工学院……整个项目用到的水泥和混凝土可以用来修路——印度坑坑洼洼的道路,每年要‘坑死数千人。”

当然,在莫迪看来,这笔支出绝非“打水飘”,而是回报丰厚。在团结雕塑的官网上,写着“项目的主要目的为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参观雕塑的门票对于印度人来说并不便宜——成人票350卢比(约合33.6元人民币),儿童票200卢比(约合19.2人民币)。 “这几乎是德里工人一天下来的收入,”彭博社评论道,“有多少人能负担起?”

事实上,团结塑像现在生意还不错,仅在正式开放的第二个星期六就迎来了超过2.7万游客,景区大巴数量也从最开始的15辆增至40辆。雕像内部设有2部高速电梯,可以直达位于135米处的观景平台。平均下来,每天都有5000多名游客通过电梯直达观景平台。

尽管如此,想要收回成本的话,单靠门票还是大概需要47年。不过,莫迪还有更宏伟的计划——2021年,孟买将落成一座新的“世界最高雕塑”,约比团结塑像高30米。雕像原型是国王贾特拉帕蒂·希瓦吉,一位反抗莫卧尔王朝统治的印度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尼赫鲁印度人民党古吉拉特邦
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
莫迪想动“尼赫鲁”,辛格急了
印度镇上寺庙镶上百公斤黄金
印度人民党赢得2014年选举的原因探析
我们时代的尼赫鲁
印媒称莫迪冷落尼赫鲁诞辰
习近平访问后,古吉拉特邦掀汉语热
久旱求雨
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形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