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2018-11-29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物流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仓单金融业务融资

(1.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1 研究背景

随着物流金融业务在国内的开展,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愈加深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该业务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2012年上海钢贸案、2014年青岛港骗贷案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担保存货管理企业的形象与声誉,制约了我国动产融资的规范与健康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物流与金融等产业互动融合和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全国物流金融网上服务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信贷支持力度;2017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拓展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物流企业发展融资服务方案。

以上节点性事件表明:物流金融的发展正处于风险与机遇共存,发展与监管并重的时代。因此,梳理、归纳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在国内外研究的学术史及现状,有助于建立适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风险可控、具有现实意义的物流金融业务体系模型及发展策略。

2 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文献

国际上,比较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以及非洲(赞比亚)等地。

仓单质押是美国物流金融体系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1916年,美国颁布了美国仓储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给出了仓储、仓单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仓单融资的规则;1954年,美国颁布了《统一商法典》,明晰了贸易行为中各参与方的定义及法律关系,给出了一些与物流相关的定义,如Transmitting Utility(传输企业)、Warehouse Receipt(仓单)、Inventory(存货)等。两部法案的制定,从法律形式上规范了美国的融资体系,为企业顺利开展各种质押融资提供了保证。

非洲,比较成功的是赞比亚的物流金融体系。赞比亚在自然资源协会(NRI,Natural Resource Institute)的协助下,创立了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不受政府监管的自营机构——赞比亚农产品代理公司(The Zambian Agricultural Commodity Agency Ltd),农产品代理公司负责物流金融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比较适合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1]。

从整个物流金融的发展史来看,国外对物流金融的研究比较早,研究也比较丰富[2],但是并没有关于物流金融的提法和定义,研究内容都是围绕着与物流金融类似的概念如仓单融资、库存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进行[3]。

国外的物流金融最早起源于库存商品融资业务。Daniel M.Friedman[4]在1942年、Albert R.Koch[5]在1948年分别阐述了库存商品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的理论、发展史、融资额度等内容;Raymand W.Burman[6]在1948年阐述了库存商品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的操作方法,并将使用仓单作为库存融资的一种手段,同时提出了风险控制问题;Allison Dunham[7]在1949年阐述了库存商品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并且指出二者存在的不同;Eisenstadt在1966年[8]描述了仓单质押融资的业务模式和流程方法;Coulter[9]在1995年对仓单质押融资的开展进行了分析;Panos Varangis[10]等在1996年论述了建立仓单系统的必要性及如何建立仓单系统;Barnett[11]在1997年给出了资产融资的定义及未来的发展趋势;Sidney Rutberg[12]在2002年以UPS公司的物流金融为例分析了物流企业如何利用仓储业务进行融资,并指出了该创新业务的主要特征;David Biederman[13]在2004年对物流企业的库存商品融资提出了看法及建议;Pascal Quiry[14]等在《Corporate Finance: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中分析了资产抵押融资的应用;John A.Buzacott[15]等在2004年阐述了基于动产库存融资情况下的存货管理;Leora Klapper[16]在2004年对中小企业运用库存商品融资进行了分析;Eric Fenmore[17]在2004年提出了订单融资业务的应用;J.Coulter[18]等在2002年研究了规范的仓单质押系统在非洲的农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仓单融资的业务流程及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

随着Santomero[19]在2000年、Allen N Berger[20]在2004年分别提出了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初步思想后,国外的研究从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延伸到供应链金融领域。

2.2 国内研究文献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金融研究起步较晚,基本遵循着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再到“物流金融”这一轨迹演进的。

陈淮[21]在1987年提出了物资银行的设想,期望通过设立物资银行这种中介机构,解决物资积压与紧缺并存的矛盾;1997年郭振林[22]通过分析仓单制度在波兰的应用强调了我国引进仓单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罗齐[23]等从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视角提出了推动质押融资的融通仓模式;2004年郑绍庆[24]对融通仓进行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需要注意业务规范化与风险管理问题;2005年,陈祥锋[25-28]等发表了系列文章对融通仓的发展、结构、运作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述。至此,融通仓理论成为早期国内物流金融创新服务的标志性成果;2004年,广发银行[29]从创新银行业务的视角推出“物流银行”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资金在银行、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经销商之间的有效闭合运用,实现四方共赢;2006年,任文超[30]撰文论述了物资银行及物流银行的概念及内涵;2004年,邹小芃[31]等从期望金融界关注物流业所涉及的金融问题的视角首次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同时指出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的本质,使得物流金融正式成为国内研究动产融资过程的一个概念,并使物流金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07年,冯耕中[32]定义了物流金融的基本业务模式:基于权利质押的融资模式(即仓单质押融资)和基于动产质押的融资模式(即库存质押融资);王燕[33]在2015年从金融机构的视角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建立了风险度量指标体系;2016年,宋华[34-35]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对物流金融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总结,同时论述了当前形势下国内物流金融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指出“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营的及时性和必要性;任泽娟[36]在2017年分析了物流金融的几种基本模式,指出了这些业务模式面临的风险,并给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黑河学院在2013年承担的“区域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研究”的项目中,结合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物流金融进行了研究;黄巍[37]等在2015年研究了物流金融在黑龙江省的发展情况,并对现有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进行了分析。

随着杨绍辉[38]在2005年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定义,国内学者也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张璟[39]等在2009年、董振宁[40]等在2014年分别对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两种融资方式的概念、运作主体、运作模式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两者是有区别的。

我国陆续出台的《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及担保法司法解释、《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及《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基本上从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层面解决了物流金融业务所涉及的问题。

3 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术研究梳理及分析可见,国内外学者对物流金融业务的研究从基于动产融资的相关概念、业务模式及风险防范控制展开,对物流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做了简单的分析。鉴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有必要。

随着制度层面的进一步完善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现有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及物流金融服务体系中更多的参与方,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物流金融业务模型。随着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营,平台的作用、平台与监管、平台与物流金融各参与方的流程关系、信用体系在物流金融中的作用等,都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因此,有必要研究构建基于信用体系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型。

(2)质押监管。随着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监管业务应由物流企业转向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

(3)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勒索病毒的爆发,为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如何确保公共平台的安全运营以及信息的安全性,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颖.当前我国城市物流金融的发展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1):120-125.

[2]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07,19(10):55-62.

[3]陆妙燕,周邦瑶,等.物流金融理论研究与实务运作综述[J].现代商业,2011(3):10-11.

[4]Daniel M.Friedman.Fied warehousing[J].Columbia Law Review,1942,42(6):312-318.

[5]Albert R.Koch.Economic Aspects of Inventory and Receivable Financing[J].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1948,13(4):566-578.

[6]Raymond W.Burman.Practical Aspects of Inventory and Receivables Financing[J].Law&Contemporary Problems,1948,13(4):555-565.

[7]Allison Dunham.Inventory and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J].Harvard Law Review,1949,62(4):588-615.

[8]Eisenstadt M.A finance company's approach to warehouse receipt loans[J].New York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1966(36):661-670.

[9]Coulter,J.P.,A.S.Shepherd.Inventory Credit,An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Markets[M].FAO Agricultural Services Bulletin,Rome:FAO,1995:120.

[10]Panos Varangis,Don Larson.How warehouse receipt help commodity trading and financing[J].Development Trends,1996(9):21-24.

[11]W Barnett.What's in a name?A brief overview of asset-based lending[J].The Secured lender,1997,53(6):80-82.

[12]Sidney Rutberg.Financing the Supply Chain by Piggy-backing on the Massive Distribution Clout of United Parcel Service[J].The Secured lender,2002,58(6):40-46.

[13]David Biederman.Logistics Financiers[J].The Journal of Commerce,2004(4):40-42.

[14]Pascal Quiry,Maurizio Dallocchio,Yann Le Fur,et al.Corporate Finance:Theory and Practice[M].John Wiley&Sons Ltd,2005:956-969.

[15]John A.Buzacott,Rachel Q.Zhang.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M].Management Science,2004:1274-1292.

[16]Leora Klapper,Marie-Renee Bakker,et al.The role of“Reverse Factoring”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World Bank,September,2004(9):102-103.

[17]Eric Fenmore.Making Purchase-Order Financing Work for You[J].Secured Lender,2004,60(2):20-24.

[18]J.Coulter,G.Onumah.The role of warehouse receipt systems in enhanced commodity marketing and rural livelihoods in Africa[J].Food Policy,2002,27(4):319-337.

[19]Anthony M Santomero,John J.Seater.Is there an optimal size for The financial sector[J].Journal of Bank&Finance,2000(24):945-965.

[20]Allen N berger,Gregory F Udee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EM finance.World Bnak,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ming Growth Constraints[J].MC13-121,October,2004(8):14-15.

[21]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3):75-76.

[22]郭振林.市场票据金融创新—仓单[J].海南金融,1997(6):17-19.

[23]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24]郑邵庆.融通仓—第三方物流架设银企桥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1):43-45.

[25]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J].科技导报,2005,23(9):30-33.

[26]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等.融通仓系统结构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2):103-106.[27]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等.融通仓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1):97-99.

[28]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及融通仓服务[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3):93-95.

[29]李文科.广发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物流银行四方共赢[N].财经时报,2004-12-27(T00).

[30]任文超.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9):18.

[31]邹小芃,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2004(5):20-21.

[32]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26(1):49-54.

[33]王燕.商业银行视角下的物流金融风险度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7):83-84.

[34]宋华.中国第三方物流研究脉络及其模型构建:一个理论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4):116-125.

[35]宋华.供应链金融[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6]任泽娟,彭煦.物流金融的模式及风险防范[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145-146.

[37]黄巍,张靓.黑龙江省物流企业创新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与风险控制分析[J].山西农经,2015(7):73-74.

[38]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技术,2005(10):179-182.

[39]张璟,朱金福.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0):35-38.

[40]董振宁,刘文娟,何斌.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概念辨析[J].物流技术,2014(12):11-13.

猜你喜欢

仓单金融业务融资
论仓单质押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融资
融资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仓储企业如何涉足仓单
——专访中仓仓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沁河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关于仓单的学与问